本文节选自《绿证与碳资产管理》报告第11期
(2024年10月15日)
随着国内碳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碳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日渐增强,碳资产成为碳排放企业增加营收的新路径。近期,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卖碳成果或交易计划,交易金额在数亿元以上。
5月17日,赣能股份公告,公司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大宗协议转让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29万吨,成交价格为92.6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为2,685.40万元(含税);7月11日,天富能源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疆天富能源售电有限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大宗协议转让的方式累计出售碳排放配额结余量70万吨,交易总金额6,380.20万元(含税)。
9月10日,富春环保公告,近期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共计出售 2021年至2022 年碳排放配额结余量26.79万吨,成交均价94.57元/吨,交易总金额2,533.75万元(含税);9月24日,山鹰国际公告,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拟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大宗协议、挂牌交易等多种转让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100 万吨,出售价格不低于9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约9000万元。
9月25日,华电能源公告,拟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大宗协议、挂牌交易等多种转让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298万吨,出售价格90元/吨(含税)左右,交易总金额约2.6亿元。另外,根据各公司年报,华电能源、国电电力、建投能源等公司在2023年均实现了亿元级碳交易营收。
进入10月,国内碳价开启上行路线,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近20天超过100元/吨。在碳市扩容预期升温、免费碳配额政策收紧的预期下,国内碳价稳站100元/吨价格平台。10月8日至10月15日,全国碳市场综合碳配额价格继续攀升,最终收至103.03元/吨。截至9月,2024年度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实现3919.75吨,成交额350.22亿元,2021-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81亿吨,累计成交额284.21亿元。
从国家层面看,2024年以来,绿色低碳转型已被纳入国家战略,碳市场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工具。2023 年12 月 27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 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 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些顶层设计文件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制度保障。
2024年9月9日,生态环境部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于年内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这是推动我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的重要举措,碳工具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工具。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7月,全国碳配额交易主体只有2257家电厂,交易活跃程度不高,碳市场扩容提质势在必行。水泥、钢铁、电解铝扩容后,预计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扩容后,全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将达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0%。
可以料定,在企业未来的资产负债表中,绿证、绿电、碳资产将是重要的指标。推动碳资产升值、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无风险套利水平是新时期能源企业的必备技能。《绿证与碳资产管理》是新时期能源企业案头必备工具书。
订购推荐 |《绿证与碳资产管理》重磅上市!
(附最新目录)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市场改革推动下,我国绿电、绿证、碳资产三个交易市场日臻完善。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为企业带来挑战,也酝酿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可以料定,在企业未来的资产负债表中,绿证、绿电、碳资产将是重要的指标。
推动资产升值、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无风险套利水平是新时期能源企业的必备技能。
在电-证-碳市场交易的“量价”变化中,如何准确理解国家政策内涵、把握电力市场改革的方向、研判市场交易的变化趋势,也考验着参与企业的智慧。为助力能源企业跟踪国内外“电-证-碳”市场政策变化、市场格局,及时全面洞悉市场交易变化,创新碳资产管理模式,辅助企业决策,领航智库重磅推出《绿证与碳资产管理》(双周研究报告),为企业资产管理赋能。
内容涵盖绿证、绿电及碳市场政策汇总与深入解读、消费情况、交易数据、市场表现等。
报告提供数据分析、信息梳理,精选专家观点,深入政策解读,为您提供决策支持和智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