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对于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推荐射频消融术后使用口服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机械性抗凝替代方案,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然而,关于其在房颤消融术后使用的数据仍然不足,特别是在降低出血风险和卒中风险方面。近期,NEJM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在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是否能够安全地减少与口服抗凝剂相关的出血风险,同时保持低卒中风险。一起来看看吧!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房颤复发风险以及复发症状不明显,当前指南建议对中度或高卒中风险的患者无限期继续口服抗凝治疗,无论消融术的预期结果如何。然而,口服抗凝治疗存在重要的局限性,包括出血风险、患者焦虑和成本考虑,导致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一年内停止口服抗凝剂。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卒中的另一种策略。左心耳封堵术相较于华法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确立,但将左心耳封堵术与当代口服抗凝剂进行比较的数据有限。此外,由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卒中风险可能较低,因此左心耳封堵术的益处是否会被其相关风险(包括手术相关的短期并发症和装置相关血栓形成)所抵消尚不明确。
OPTION(比较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口服抗凝与左心耳封堵术抗凝治疗)试验旨在确定在已接受导管消融且中度或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是否能够在保持低卒中风险的同时,安全地降低与口服抗凝剂相关的出血风险。
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国际随机试验,涉及1600名房颤患者,这些患者在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女性≥3,范围0-9,评分越高卒中风险越大)上得分较高,并接受了导管消融术。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或口服抗凝治疗。
-
主要安全结局(优效性检验):非手术相关的重大出血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
-
主要疗效结局(非劣效性检验):36个月内全因死亡、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的复合指标。
-
次要结局(非劣效性检验):36个月内的重大出血,包括手术相关出血。
共有803名患者被分配至左心耳封堵组,797名被分配至抗凝治疗组。
患者的平均年龄(±标准差)为69.6±7.7岁,34.1%的患者为女性,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5±1.3。
在36个月时,各结局发生率如下:
-
主要安全结局事件:左心耳封堵组有65名患者(8.5%),抗凝治疗组有137名患者(18.1%)(优效性P<0.001);
-
主要疗效结局事件:左心耳封堵组有41名患者(5.3%),抗凝治疗组有44名患者(5.8%)(非劣效性P<0.001);
-
次要结局事件:左心耳封堵组有3.9%的患者,抗凝治疗组有5.0%的患者(非劣效性P<0.001)。
图1:36月时的主要和次要结局的Kaplan–Meier曲线
与左心耳封堵装置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在23名患者中。
在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与口服抗凝相比,非手术相关的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风险较低,并且在36个月内在全因死亡、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的复合结局方面,左心耳封堵术不劣于口服抗凝治疗。
来源: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af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24 . DOI: 10.1056/NEJMoa2408308.
往期回顾
进展 | JAMA子刊:ASCVD降LDL-C替代治疗vs.高强度他汀: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
进展 | JACC:优化HFrEF患者MRA治疗并减少高钾血症—钾结合剂环硅酸钠锆:REALIZE-K试验结果
进展 | JACC:久坐行为与多种不良心血管结局相关,即便进行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无法完全抵消久坐风险
进展 | Eur Heart J:介入还是搭桥,NSTEMI患者该如何选择:SWEDEHEAR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