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成立于1988年,是在华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我们致力于推广德语、促进中德文化合作以及传播德国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美国副总统:确保最强AI芯片 美国制造! ·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何小鹏与任正非会面 ·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中芯国际CEO赵海军:2025年我们担心2件事 ·  15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拒供在华客户:美国威胁泛林集团(Lam)! ·  15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读懂张忠谋,就读懂了世界半导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展览开幕 | GOOD NEWS 好消息——德中媒体艺术展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 公众号  ·  · 2024-10-13 17:00

正文

© 歌德学院(中国)


GOOD NEWS 好消息——

德中媒体艺术展


合作方: 科隆市政府,波恩女性博物馆,歌德学院(中国)

展期: 2024年10月19日至12月1日,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周一闭馆

策展人: 克里斯·沃纳,何健

参展艺术家: 安妮巴贝·考,安妮莉·朗格,安德雷亚斯·米歇尔斯,曹雨,克里斯·沃纳,伊娃·奥洛,吉·布雷尼格,英格丽·罗谢克,约翰娜·莎拉·施伦克,卡琳·霍赫施塔特,姚蘅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



由科隆市政府资助,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承办的德中媒体艺术展《好消息》(GOOD NEWS)将于2024年10月19日至12月1日在歌德学院灰盒子项目空间展出。 展览呈现10位来自德国和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视频、纪录影像和行为作品,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关于社会和艺术议题的批判性讨论。

早在1998年,波恩女性博物馆就通过展览《半边天》与中国女艺术家展开了合作。GOOD NEWS延续了这一传统,并继续推动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对话。展览在疫情限制解除后,为在地交流的恢复提供了机会。GOOD NEWS创造了一个艺术空间,给予个体表达和反思的空间。它为应对信息泛滥带来的疲惫、压迫和假象提供一种新的应对方式。展览提供了一个聚焦艺术及其影响的真实场域,引导观者在和充斥着“好消息”的表象与复杂现实之间展开思索。


本次展览特别关注媒体艺术以及影像作品,有幸展示来自德国八位女性媒体艺术家与电影人的作品。展出的作品代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世代,力求呈现艺术的多样性与活力。此外,展览还邀请了两位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与来自科隆的几位艺术家建立有效的对话。曹雨和姚蘅分别出生于80年代和00年代,她们在成长与教育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她们的作品,观众得以欣赏到中国女性艺术家独特而高度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她们对所处社会与时代的直接回应。


展览将于2024年10月19日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灰盒子空间开幕。展览期间还将举行电影放映和讨论活动,以期更深入地探讨多元的艺术立场和主题。


详情见下。




活动安排


展览开幕


时间: 2024年10月19日,15:00

致辞;

现场行为表演(艺术家:约翰娜·莎拉·施伦克,姚蘅)

展览导览(策展人:克里斯·沃纳,何健)

语言: 德语,中文翻译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




策展人和艺术家谈话——

调息:当身体与世界共同在场


时间: 2024年10月20日,16:00

嘉宾: 安妮巴贝·考,英格丽·罗谢克,约翰娜·莎拉·施伦克,卡琳·霍赫施塔特,曹雨,克里斯·沃纳,姚蘅,何健

主持: 姚斯青(学者,撰稿人,策展人)

语言: 德语,中文,中文翻译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



电影放映&艺术家对谈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19:00

纪录片放映《公主和我》

导演:安妮莉·朗格,2016年,52分钟,原声配中文字幕

纪录片讲述了波恩女性博物馆馆长玛丽安娜的成就。她穷其一生都在为美术馆的生存而战。除此之外,还有她身边的女性艺术家们的行动,在卡塞尔文献展和纽约为女性艺术发声。参与的艺术家有一部分也属于“温柔并锋利”(zart&zackig)小组。影片的结尾展示了一些1998年波恩女性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女性艺术展“半边天”的照片,包括当时布展中的中国女艺术家以及1998年的展览开幕现场。


20:00

映后交流(包含纪录片《寻找中国女性艺术家》展示)

嘉宾: 玛丽安娜·皮森(波恩女性博物馆创始人&馆长,线上),安妮莉·朗格(艺术家,线上),邱萍(艺术家,线上)

主持: 克里斯·沃纳

语言: 德语,中文,交传翻译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




参展作品简介


《折叠在时间里》| Faltungen in der Zeit | Folding in Time

安妮巴贝·考(Annebarbe Kau),2016年,20‘25‘‘,16:9视频,彩色/黑白/有声

该作品展现了一段相同又不同的时间轮回。淡入、淡出和光影游戏微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投影中构建了一首像梦境中的“恒动曲”。音效完善了视觉的部分,共同营造了一种时空的感受。这些音效来自于处理过的广播和不同的自然中的采样。


《处女和龙》| Von Jungfrau und Drache | Virgin and Dragon

克里斯·沃纳(Chris Werner),2022年,9‘22‘‘,16:9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五台显示器讲述着同样一个故事。一条龙住在波恩附近名叫龙岩的小山上,有位处女将被献祭给它。一个实时报道跟踪了事态的发展。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把这个故事理解为内心活动的写照。龙在这里也是另一个自己,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反复要面对的另一个自己。


《祭司》| Oracle

伊娃·奥洛(Eva Ohlow) 1990年,16‘30‘‘,视频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向智者问道解惑的传统。询问的动机各不相同,可能是出于个人层面的恐慌与夙愿带来的不安,也可能是希望对转折能做出预判,抑或是希望对如何实现自我给予指导。这是一件记录行为的影像作品,题材来自于艺术家在科隆被轰炸时期的亲身经历——在防空洞里度过的无数个恐慌与希望交织的夜晚。


《接收站》 | Empfangsstation | Receiving Station

英格丽·罗谢克(Ingrid Roscheck),2020-2022年,4‘36‘‘,动画

我们从屏幕上得到的画面,无论是投影、显示器还是电子设备的屏幕,大多都是制作精美的静止图像,也就是说是定格画面。但是这些图像原本并不是为定格画面而创造出来的,它们其实总是在动的。这些图像可以被看作是一些虚拟结构和建筑图纸,在没有重力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通过图像操控群体。看似流动的空间草图背后是有叙事的,有时你可以听到晶体形成的声音。


《轮》| Das Rad | The Wheel

约翰娜·莎拉·施伦克(Johanna Sarah Schlenk),5‘16‘‘,16:9高清视频

一个人在一个八角形的轮子中移动。动作从缓慢到快速,并且逐渐加速。这个轮子只有在施加力量的情况下才能运转。这需要对推进过程的高度集中。作品关注21世纪的人类形象和生活感受。曾经在工业化时代,工人们在工业轮子上辛勤劳作的现象,已被不断自我营销的企业自我所取代。然而,我们常常忘记,在后现代快速资本主义的过载压力下,时间仍然是一个短暂的组成部分,需要慢下来、休息、奉献、安静、宁静和关注。


《在溺水老虎的流放地》| Im Exil der ertrunkenen Tiger | In the Exile of the drowned Tigers

吉·布雷尼格(GI Brenig),1988年,10‘,35毫米/数字视频

她像老虎爱护自己的皮毛一样守护着自己的经历。不同时期的经历不留痕迹地交织在一起,也许在这一刻她走进了爱的一幕,也许只是沉睡。让我们脱离开感官的局限,但别忘了和我们周边的一切一起呼吸。和所有我们无法追溯的、恒久留存的印记一起呼吸。时间在莫名地流逝,我们的记忆包罗万象,同时又凝固成许多静止的画面。摄影镜头完美地记录了这一过程。


Mo1oo

卡琳·霍赫施塔特(Karin Hochstatter),2019年,1‘44‘‘,16:9视频,彩色/有声,高清

人造物、一栋房子、众多空间、物体和音响设备混合在一起,彼此穿插着,旋转着。


《一条一条线》| Einelinieine

卡琳·霍赫施塔特(Karin Hochstatter),2021年,1‘40‘‘,16:9视频,彩色/有声,高清视频

从一个点出发的光的轨迹,反复地落在边角线上。从始至终伴随着同一个声响。


《劳动者》

曹雨,2017年,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8‘33 (版权由麦勒画廊提供)

艺术家刻意只选择了膝盖以下的身体作为表达工具。尽管动作简单,却饱含个性。作为女性个体,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身体无声地挑战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曹雨运用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反复质疑所谓的共识。在一个习惯于男性主导、女性声音常常被忽视的社会中,女性往往只能通过“无声”的途径来表达自己。而这种“无声的”表达,常常更为深刻、更具表现力,也更让人难以忘怀。


《过》

姚蘅,2024年,行为

行为作品《过》看似是一个徒劳的尝试。艺术家面前横亘着一片巨大的薄冰,即便是跳远高手也难以跨越。面对这样的挑战,姚蘅只能凭借勇气与意志去迎接。作为行为项目的组织者,她本应对所有参与者的安全负责,以避免潜在的危险。然而,内心深处的渴望促使她盯着那片未知,挑战的使命让她无法放下。最终,她的身体将她推向那片充满危险的区域,胜负就在那一刻被决定。




参展艺术家介绍

(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吉·布雷尼格(GI Brenig) ,大学期间学习摄影。1970年开始参与创办了一系列机构,诸如报纸、电影创作团体和艺术家团体“妇女塑造城市”。之后又陆续组织策划了众多有关电影的活动和摄影展。1981年参与波恩两家影院“Rex-光影游戏剧场”和“新电影舞台”的筹办工作,1982年参加在波恩美术馆举办的群展,1981至1985年担任Nanna Rélia 执导的电影“爱与死”的艺术总监,该片以宽屏格式放映。1988年推出的短片“在溺水老虎的流放地”获得了柯克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导演和摄影奖。1995年至今多次在波恩女性博物馆中展出装置作品。


曹雨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她的创作横跨影像、装置、表演、摄影、雕塑及绘画等诸多媒介,以其独特的跨学科实践、诙谐讽刺的表达以及尖锐大胆的艺术语言而闻名。她是现今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新兴艺术家之一,并被认为是中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获得海内外多项大奖并在很多重要的机构展出。曹雨的艺术探索涉及性别身份、生存状态、重大历史事件、人际关系等复杂议题。她的艺术实践为当代艺术尤其是女性艺术家在中国艺术界中的地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理解当代中国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女性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卡琳·霍赫施塔特(Karin Hochstatter) ,德国当代艺术家,德国艺术大师Franz Eggenschwiler的大师生。她专注于雕塑和装置艺术,同时也涉及电影/视频、摄影和绘画等多个领域。她的作品被描述为在空间中有意的、脆弱的、变化的,有时甚至是衰败的,展现了雕塑在临时试验安排中的特质。曾在Brühler Kunstverein、Kunstmuseum Villa Zanders、Lehmbruckmuseum和Kunstmuseum Krefeld等地均举办过个展。


伊娃·奥洛(Eva Ohlow) 是1940年出生于科隆的多媒体艺术家。她于1959年至1966年在科隆和伍珀塔尔的应用艺术大学学习。2005年以来,她在多个著名的艺术机构和展览会上展出,包括德国卡塞尔弗里德里希美术馆(Kunsthalle Fridericianum)、波恩埃及博物馆(Ägyptisches Museum Bonn)以及墨西哥托卢卡州立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o de Arte Moderno del Estado de México)。她的作品曾在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ART Karlsruhe)、博登湖艺术博览会(Art Bodensee)和鲁尔当代艺术展(Contemporary Art Ruhr, C.A.R.)上展出。此外,科隆、威斯巴登和波恩的多家知名画廊中展出过她的作品。


英格丽·罗谢克(Ingrid Roscheck) ,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和开罗美国大学。2024年以前就职于科隆大学艺术和艺术理论研究所。作品多次获奖,曾经在纽约PS1、波恩艺术基金和巴塞尔驻地。她对自己艺术实践的阐述:我尝试去想象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的方法论。


安妮莉·朗格(Annelie Runge) ,德国电影导演和编剧。作为独立作家和电影导演生活在波恩和柏林。除了为广播和报纸撰写文章以外还为电视制作人物专栏。1981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片,自此以后作品多次参加诸如多特蒙德、鹿特丹和开罗电影节和荣获了众多奖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美国副总统:确保最强AI芯片 美国制造!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何小鹏与任正非会面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中芯国际CEO赵海军:2025年我们担心2件事
15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拒供在华客户:美国威胁泛林集团(Lam)!
15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读懂张忠谋,就读懂了世界半导体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SM集团已开启收购模式……
7 年前
博慎能源智库  ·  博慎能源智库祝各位元旦快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