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亲戚带孩子来我家玩。小哥俩年龄都在一岁半左右,能吃能玩能睡,到了蹒跚走路的年纪,迈着小短腿,萌态可掬。哼哼哈哈的“婴语”中夹杂着为数不多的“汉语”,交流得不亦乐乎,充满了纯真与欢乐。
带孩子总离不了吃喝拉撒。过了一会“小小只们”开始无心玩耍,指着自己屁股“哼哼”叫,我们知道这是需要换纸尿裤了。两个宝宝并排躺下,脱掉裤子露出肥嘟嘟、白嫩嫩的小屁股,细皮嫩肉的,摸上去圆润光滑,手感真是不错。
突然间我注意到,我家宝宝的小阴囊看着瘪瘪的,感觉比亲戚家孩子的要小一些,人家的看起来明显有充实感。不会有问题吧?
宝宝是37周+4天出生的,出生时刚刚足月,难道是在我肚子里的时间不够,导致没有发育好?各种猜测占据了我的大脑,整个人瞬间就不好了。
我和家人讨论宝宝的情况,他们总想从各方面说明没什么问题。老公说因为宝宝太胖了,腹部脂肪厚厚的,可能“蛋蛋”在那里藏着呢;我妈说夏天的时候,她还看到宝宝的阴囊偶尔鼓起来,这会儿瘪下去可能跟天气凉有关。
我上网搜了一下,宝宝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寒冷导致提睾肌收缩这样的生理因素,也有隐睾、睾丸发育不良这样的病理因素,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挂了小儿泌尿外科的专家号。
医生让宝宝脱掉小裤子躺在检查床上,在宝宝阴囊处以及下腹部各个地方摸了好久。可能也并没有好久,只是因为宝宝一直在挣扎而我太紧张,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医生在阴囊里没有摸到睾丸,在接近腹股沟的地方摸到了什么,用拇指和食指将其固定,说:“嗯,睾丸在这里。”还示意我也去摸一下那个他固定住的地方。
检查完毕,医生说:“宝宝的双侧睾丸都不在阴囊里边,跑到腹股沟去了,怀疑是隐睾,做个超声确认一下吧。”随即开了超声检查单。隐睾?这病好不好治?会不会影响性功能?我还能不能抱上孙子?在等待做超声的时候,我忍不住胡思乱想。
进入检查室,宝宝又开启了嚎啕大哭加拼命挣扎的模式,超声大夫手拿着探头贴上宝宝的下腹部,左找右找都找不到睾丸。“已经确认了睾丸没有在宝宝阴囊处,可是跑到哪里了呢?不会没长吧?”大夫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又把探头划来划去找了好几遍,结果还是没找到。大夫累得出了一头汗,我和老公说不清是急得还是吓得,也出了一身汗。
眼看着大人孩子都精疲力竭了,大夫说:“孩子哭闹得太严重了,你们先安抚一下吧。”看着仍在哭闹挣扎的宝宝,我突然想起,刚才门诊医生在接近腹股沟的地方摸到了睾丸,赶紧跟大夫说了这个情况。在我们安抚宝宝的间隙,大夫跑到隔壁检查室请来了“帮手”,看年龄和语气,估计是他的上级医师。又一个回合下来,两人终于在接近双侧腹股沟处发现了睾丸。上级医师得出结论:“双侧睾丸均下降不全。”
带着超声报告回诊,门诊医生很细致地跟我讲:“睾丸下降不全又称‘隐睾’。正常情况下,睾丸在妊娠期最后几周就随着胎儿发育下降至阴囊内了,如果宝宝出生后发现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就是睾丸下降不全。”
“下降不全的睾丸停留在腹腔内或者腹股沟处,由于这些区域的温度比阴囊高,长期高温会导致睾丸不能正常发育,慢慢变性、萎缩,难以形成健康的精子,引发不育症等问题。时间长了还有癌变风险,隐睾的婴儿成年后得睾丸癌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医生看了一眼宝宝的出生年月,继续说:“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先密切观察几个月,有的隐睾可以自行下降,如果一直不下降就该进行治疗了。你家宝宝马上一岁半了,必须尽快手术干预,否则后果很严重!你怎么才带孩子来看,之前没有注意到吗?”
医生的话字字句句砸进我的心里和脑海,让我无比自责。我怎么那么疏忽,给宝宝换尿不湿、洗澡那么多次,怎么从来都没注意到他的发育异常?我总是能不带宝宝去医院就尽量不去,儿保检查也仅仅是在三个月的时候做过一次,后来就没再做。现在想起来忍不住埋怨自己,如果按时进行儿保检查,会不会能够早一点发现、治疗得更及时?
得知宝宝很快就要手术,我开始担心起来。宝宝这么小就要独自面对这么大的身体打击,我们作为父母,却一点儿也不能替他分担。同时,我心里还夹杂着对手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担忧,忍不住问医生:“宝宝这么小就要挨刀子,身体能承受吗?手术大不大?复杂程度如何?效果和预后咋样?”
医生回答道:“睾丸下降固定术不需要开刀,在腹腔镜下进行,创口较小。手术步骤很简单,就是在腹股沟找到睾丸后,将其固定在阴囊内。手术时长一般在一个小时以内,成功率很高,预后也比较好,你们不必太过担心。”
此时我怀里的宝宝对将要面对的手术懵懂无知,家人们的心情可是一点儿也不轻松。回家后我们不停地做心理建设,虽然宝宝出现了隐睾这种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但好在发现得还算及时,该面对的终要面对。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宝宝,让他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一家人把身体养得棒棒的,一起陪宝宝渡过难关。
宝宝见谁都笑嘻嘻的,大家都喜欢这个胖乎乎的小“社牛”
宝宝住院当天做了好多项检查,包括抽血、留大小便、心电图、胸片、超声等。这些检查中要数抽血最不顺利了。
抽血之前,护士看了宝宝一眼,说:“宝宝有点胖乎乎的,先试试胳膊吧,不行就得扎头皮。”护士的声音很轻柔,我听上去却感觉很沉重。护士把细长的采血针扎进宝宝肉嘟嘟的小胳膊,没有看到回血,把针往外拔了一点,调整针头的角度再扎进去。啊,终于开始回血了,我和护士都松了一口气。
抽血过程中,宝宝使出浑身的劲儿试图挣扎,奈何被我们牢牢地摁住动弹不得,只能声嘶力竭地哭着,脑袋上的青筋都显出来了。我一边轻言细语安慰宝宝一边自己忍不住流泪,真希望时间过得再快点,赶紧抽完血拔针。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痛在儿身、疼在娘心”这句话的含义。
除了抽血时严重哭闹,其余时间宝宝情绪还不错。或许嫌病房里太憋闷,宝宝喜欢去走廊转转,还拐到别的病房里“串个门”,见谁都笑嘻嘻的。一旦有大人逗引,他热切的小眼神就盯上人家,人家冲他笑笑,他就高兴地咧着嘴“哎哎”叫。大家都喜欢这个胖乎乎的天生自带“社牛”属性的宝宝,愿意逗他玩,此时一切仿佛和谐美好起来……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我们被医生叫去术前谈话。医生说:“明天的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进行,过程大致为:先在腹部切一个小口,往腹腔内注入气体后置入腹腔镜,镜下寻找睾丸并分离,使其下降至同侧阴囊内。然后切开阴囊底部,将睾丸膜缝合固定到阴囊皮下组织上,最后缝合阴囊皮肤切口。”
医生强调,凌晨两点之前宝宝可以吃喝,两点以后就禁食水了,手术后六小时以内也要禁食水。晚上六点,护士送来了开塞露,让我们给宝宝用半只,排空肠道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手术。由于宝宝已断夜奶,一夜睡眠相安无事。
第二天上午护士过来输液,是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吃饭喝水,估计是饿得胃不舒服,宝宝的情绪略显烦躁,明显没有前一天好。
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多,我们才接到手术通知。去手术室的路上,不明所以的宝宝乖乖伏在老公肩膀上。我想到宝宝一会儿就要接受全麻手术,他才一岁多就要面对连成人都畏惧的事情,会担惊受怕吗?能忍受疼痛吗?能顽强坚持吗?想到这里,我终是没能忍住汹涌而出的泪水,饶是无比坚强理性的老公,也偷偷抹了几把眼泪。
送至手术室门口,宝宝哭喊着被医护人员带了进去,家属等待处墙上的电子屏随即出现了宝宝名字及“术中”字样。那块小小的电子屏成了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我们唯一的寄托。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脑补着医生术前谈话时描述的手术流程,忍不住猜想进行到了哪一步。
那块小小的电子屏成了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我们唯一的寄托丨作者供图
想着想着,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比宝宝先进入手术室的小病友,电子屏上显示的状态变成了“复苏室”,又过了十几分钟小病友出来了。然而宝宝进入手术室五十多分钟后,电子屏上的状态还是“术中”。
我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手术比预想中的复杂,或是遇上了什么突发情况。正焦虑着,手术室的门开了,医护人员喊宝宝名字,我心一紧,赶紧跑了过去,心想医生为什么手术中途喊家属,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啊。一转眼,我们看到了坐在转运床上大哭的宝宝,医生说:“手术结束了,很成功,现在要送回病房。”
我听后满脸疑问:“手术结束了?电子屏上怎么没有显示‘复苏室’呢?”医生解释说:“手术结束后,宝宝很快就苏醒了,直接在手术室观察了十来分钟,省掉了送去复苏室的环节,因此屏幕上显示的状态一直是‘术中’。”原来如此,手术成功就好!
我摸到两团“小肉肉”时欣喜又心酸,蛋蛋总算“回家”啦
回到病房后,宝宝身上连着监护仪,脸上挂着吸氧管,肚脐眼一个小创口,肚脐左边一个小创口,每个大约0.5厘米长,阴囊上有个2~3厘米长的刀口。
宝宝一直在哭,挣扎着想要往病房外边走,又累又饿又怕疼又委屈,仿佛全身每个细胞都写满了不得劲。宝宝哭得声音都沙哑了,哭着哭着竟然睡着了,睡梦中时不时抽泣几下。我抱着宝宝舍不得放下,望着他哭红的小脸蛋儿,真希望他一觉醒来伤口就全长好啦。
术后六个小时,医生叮嘱道:“你们先喂一点水观察,没问题的话,过十几分钟可以再喂点奶。”结果宝宝抱着水杯一口气“咣咣”喝掉了30毫升水,可能是没喝过瘾,指着水杯一阵哭闹。我观察了一会宝宝没有呕吐,于是喂了50毫升奶,又观察了半个多小时,追加100毫升奶。宝宝每一次喝奶都如饥似渴,像之前饿了几天几夜一样,整个过程不带换气的。宝宝吃饱喝足后情绪好了很多,开始咿咿呀呀用“婴语”和别人交流了。
第二天查房时,医生在宝宝阴囊处摸到了两个睾丸,还让我们摸了一下。当我摸到那两团“小肉肉”的时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到欣喜又心酸,欣喜的是蛋蛋总算“回家”了,心酸的是宝宝这次受难了。医生说:“你看两侧睾丸都下来了,伤口没有红肿,体温也正常,今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发现宝宝阴囊处有少许淤青,医生说:“因为刚手术完有点淤血,并不碍事,几天后就自行吸收了。回家以后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每天用碘伏消毒,随时关注有无红肿发炎,缝线是可吸收的不必拆线。一周内最好卧床,一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超声,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半年后如果睾丸的位置、体积都比较好,就不用再来复查了。”我们一一记下,开开心心地办理了出院。
回到家后,我像是着了魔一样,每次给宝宝换尿不湿,都要小心翼翼地摸一下他的阴囊,直到感觉两边都有点东西,心里才踏实下来。
时间过得说快也快,术后一个月复查的日子到了。虽说手术成功率高,但我俩都很紧张,怕“回家”后的睾丸长得不好。直到做完超声,医生交代恢复得很好,我们心里的石头才总算落了地。
这次陪宝宝看病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一路过关打怪。作为父母,我们会继续密切观察孩子身体各个方面的发育情况,做到有异常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王猛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 主治医师
出生后4个月内(早产儿使用矫正年龄)睾丸未自行降入阴囊,临床上可诊断为隐睾。
隐睾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道畸形,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未降,少数为睾丸缺如(由未发育或萎缩造成)。未下降的睾丸可能停留在腹腔内,也可能在腹股沟管内或者在外环口处(阴囊上方)被触及。
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正常睾丸于妊娠第28周经腹股沟管下降,这个过程被认为是机械性因素、激素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促成睾丸正常下降的任何相关因素改变,理论上都可以导致睾丸未降。而睾丸缺如可由睾丸未发育或子宫内血供不足导致,其中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