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敲锣打鼓声中,陕西杨凌的锣鼓队指挥陈铁雄用一身臭汗,圆满地过完了年。
“从年前准备到现在,就是为了参加今天的锣鼓比赛。”身着金黄色戏服的陈铁雄一手用毛巾擦着汗,另一只手还不忘挥舞着将近一米长的指挥棒。“这半个月来我走亲戚的次数,还没有进行锣鼓训练的次数多。”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四)下午,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广场上,当地12支锣鼓队组成了千面鼓方阵,为观众们表演了气势雄壮的威风锣鼓。参与者虽动作整齐划一,却也在暗中较劲,每支队伍都想打出更威猛的气势。在集体展示之后,进入了真正的比赛。台上评委为参赛队的一致性、难度、气势等作出综合评分,评出冠、亚、季军。
一场民俗表演,就这样变成了体育赛事。
“民俗的体育化并非当代人的创举,恰恰相反,我国的民俗中本来就带有体育的元素。”体育史学专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王增明说,“传统体育与农业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秋千、拔河、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要么由农业祈福仪式转变而来,要么是人们在劳作间歇发明的。”
陕西杨凌的人口只有20万出头,但却有一个特殊的地理象征,这里是我国首个农业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农科城”美誉。同时,地处陕西关中核心区域的杨凌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我们这里是关中的‘白菜心’,民俗文化多着呢。”陈铁雄说,他居住的田西村有锣鼓队的历史,而且能追溯到100多年前。“我们直到现在也通过打锣鼓健身,或是把锣鼓的步点手法融入到广场舞里头,只要不刮风下雨,每晚都在村里排练。”
“虽说这里其他的体育样式不发达,但有肥沃的传统体育土壤。我们每年开展全民健身,也多是围绕传统体育展开。”在当地文化体育旅游局工作的乔麟介绍说,由于文化、体育在一个机关办公,更加方便他们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将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春节期间,除了乒乓球赛、健步走,像舞龙舞狮、锣鼓比赛,群众的参与性很高,很多都是以村为单位参加的。”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陕西省南北狭长,陕北、关中和陕南3个地理板块的民风民俗差异很大。就拿打鼓来说,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轻盈灵动的腰鼓是特色,而到了古朴厚重的关中地区,就变成了装着轮子靠两三人推动的大堂鼓。
也正因如此,陕西的传统体育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在正月初一至元宵节的半个月里,陕北的赛驴会、关中的秧歌社火、陕南的跑旱船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不间断地举行,这些民俗体育与现代的广场舞、球类运动等一起,共同描绘了陕西群众在年节期间挥洒汗水和激情的全民健身图景。
“人们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热情的高涨,同样是传统文化振兴的标志。”王增明说,“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同时,这些老手艺、老物件、老绝活在民间传承,也是人们对精神家园和文化自信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