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台湾有关于“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大陆小学生要扛着机关枪,背着手榴弹上课”、“在大陆不敢随便说话,不然会被公安局抓走”这样荒唐奇怪的声音渐渐少了,
一些有关于大陆正面的、肯定的声音看起来正在慢慢取而代之......
近日,有台媒报道,北京地铁的人流与环境相较于五年前文明、进步了很多,由于更多地铁开通,高峰期分流较多不再拥挤,连找厕所也无需“按味索骥”,并且坦言,大陆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80、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坚的一代,大陆用文明说服世界,可能就是迟早的事。
*近日,有台湾民进党元老、在海南经营农场15年的林文定在台南受访时坦言,根据他在海南这15年的观察,大陆真的照顾台湾很多,但台湾对这些利多似乎看成是应该的,一旦收回,就又说成是打压,这也让大陆很为难。
林文定在海南的农场
此外,他还说到:这么多年往返琼台两地,让他有很大感触——大陆进步很快,也认真地想了解台湾,但台湾对大陆却缺乏认识。
*再加上前段时间网友翻出去年前台北副市长李永萍在台湾政论节目中对大陆互联网金融评价的视频:她在节目中直接言明大陆的
互联网科技超越全世界;
这些言论让一直习惯于被“黑”的大陆人或多或少产生了点不适应。
一些网友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而一些人看起来并不领情:
不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一种可喜的趋势,那就是
随着内地与台湾的交流日盛
,台湾从高层官员到民间在逐渐摒弃从前对大陆固执的刻板偏见。
一些台湾学生、学者来到大陆
交流、工作,尽管有人依然心怀忐忑,但都不得不承认这里的面貌真的与从前上学时教科书上讲的不同,而
他们的所见也正在影响着台湾舆论对大陆的正视与改观。
小编浏览了很多台湾人来到大陆后的评价,一般来说,来到大陆,对于那些不曾来过的台湾人而言,是震惊于这里怎么和之前学校里学到的、老师讲述的不一样;而对于那些曾经来过的人而言,则是惊讶于大陆发展变化速度之快难以想象。
台湾人对大陆如今的印象究竟如何——生活方便快捷?人民文明素质提升?年轻人朝气蓬勃?还是这里就是土豪多?
现在问道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十有八九都会感叹大陆电商之种目林立、移动支付之方便快捷和快递(外卖)小哥之服务周到,简直让人不想回台湾了!而这些也正是台湾人来到大陆之后所受到的最直观的冲击和最深刻的印象。
(很遗憾,直到2016年,还有台湾某“经济学家”在质疑大陆信用卡消费的问题)
曾有位在大陆工作过的台湾人举了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
“假设一个实验,把同为公司小老板的一个台湾人和一个大陆人关进房子里,一个月不允许出来。”
人们会发现,这个大陆人的工作、生活没受任何影响,一切都有条不紊;而台湾人早已饿死在房子里了。因爲这个大陆小老板的任何业务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完成,但这个台湾人的手机,却只能看看新闻,上上脸书和PTT,然后就没有其他功能了。
一部手机包办日常几乎所有需求已经是大陆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叫车、外卖、买电影票、交水电费、甚至预约挂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至今这项“特质”也会引起初来大陆的台湾人相当的惊讶。不少台湾人感叹,台湾的社会温馨却原始得可笑,而网络似乎与台湾无关,一切活动还得依靠身体的移动来完成。
“大陆的环境没那么简陋,大陆人的素质也没有想象的差啊”
这也几乎是所有来过大陆的台湾人都会都绕不开的一句感叹。一些台湾人喜欢把在大陆学习、工作的见闻写在论坛上以分享,从他们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真的曾经以为大陆就是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低而且无言论自由可言……
不过,他们中的许多回到台湾后却毫不讳言:
“
台湾的城市在大陆而言就像三级城市,包括台北”
。在他们眼中,大陆的机场高端且干净,公共交通便利快捷而且便宜,尤其高铁的速度真的难以言喻,马路上也比较干净,城市绿化也做得相当不错……
至于台湾人对于大陆人素质的感叹,大多源于对他们原本刻板印象的否定。他们看到原来大陆人懂得排队上车,也会向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乘电梯时给左边留出一条通道等等,都要当做一项“重要发现”写在帖子里,不过虽说他们发现大陆人素质没有想象的差是件好事,但怎么就无端给人感觉一种别扭呢?
这条也是许多台湾人
羡慕且反思最多的一点
。许多来大陆交流、工作的台湾学生来到大陆,选择的场所大都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发觉,相比较于台湾企业死气沉沉、还常年不涨工资,大陆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工作机会多,而且创业氛围活跃,在这里不压抑年轻人的发展,更能让人看到奋斗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愿意选择赴陆发展)
在与同龄的大陆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台湾同学也在感叹:
*大陆的同学
热情友好的很,他们浑身上下充满着对未来的信心和为止奋斗的冲劲,而且视野开放,对台湾的了解超乎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