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医院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等普遍存在并滞留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气体。随着对病理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升,各地主要依靠安装排风罩和带排风的取材台、无组织自然补风的方式进行室内空气的处理,对外排污染气体没有很好的处理便排出室外,通过上述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但仍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污染渗透:
散发到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流动过程中与墙面、天花、实验台家具甚至工作服表面接触,无法有效的得到排出,日积月累会有大量残留并难以彻底清除,房间使用的时间越久,污染渗透的越严重,常规的通风手段无法使重污染区域空气质量标准。
② 浓度平衡:
单一手段的排风只会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一个质量平衡状态(费克第二定律),并不能完全排出污染物,污染物仍然还是会聚集在工作区间无法散去,给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③ 温控能耗:
过大的换气次数也会带来夏冬季节室内温度的控制困难或者需要大量的空调能耗,通过开窗或补风口补风会将室外未处理的空气大量带入室内,夏季大量热湿空气和冬季干冷空气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④ 污染扩散:
如果由于污染区的气流未得到适当的控制,没有形成合理压差,没有经过合理计算形成房间之间的压力梯度,实验室走廊和其他办公室可能会侵入污染气体,使得污染物影响的范围大大增加。
⑤ 外排隐患:
长期向公共空间直接排放有害气体,虽然做了高空排放等相关处理,随着环保问题日益重视,环保隐患可能被忽视。
以上问题在以往的病理科建设过程中往往得不到使用部门和建设者的重视,使得医务工作者长期工作在污染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经过分析论证,为了解决上诉问题,提出以下几项解决的措施和原则:
① 通风系统升级:
病理科污染区及半污染区:冰冻取材制片区,常规取材室,标本存放室,脱水机室,包埋室,切片染色室等安装病理空气处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计算,保证相对压差,确保合理的空气流向;通过有组织的补风,增加机组对补风进行集中处理,减少能耗;对外排气体进行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② 确保达标:
确保室内的甲醛、二甲苯、丙酮、石蜡、酒精等有毒气体浓度,符合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外排气体符合《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标准》的要求。
③ 节能运行:
新风排风变频控制,所有污染工位的排风与新风一一对应,联动启闭,在确保污染区负压的同时最大化节能。
④ 实时监控:
实时监测空气状况,实时调整净化强度,实时反馈运行情况,远程操作控制,定期生成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