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日本古都奈良的春日大社对面,有一家小小的古美术店——友明堂。来奈良的旅客,常常慕名找去友明堂,不为买古董,只为品一口店主亲手打的抹茶,赏一赏主人亲自采来、搭配古器的野花。
友明堂的店主,雅号“无法庵”的田中昭光先生,是一位“爱花成痴”的人。对于花和器皿的搭配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的他,也以花道成就了如今的地位。
插花艺术源于佛前供花,兴于隋唐,盛于宋明,衰于满清,反倒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自遣唐使往来而发展出插花艺术,至此以往形成花道,思古之情源源不断。
插花的气质中有山水画的影子,线条感、轮廓感、纯净感都有所体现,而这种不争的态度也是东方哲学里的重要环节。可以说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创造。
花道传至今日,早就发展出各种流派,但无一例外,是高雅而阳春白雪的。田中昭光的插花却有些不同,喜寻野花,古坟旁的老山芹、水畔的菖蒲、墙外的爬山虎、甚至山路上的野柿子均可拼采;而他用的插花器具也非一律名物,有残破的陶罐,有洗净的渔篓,还有自制的竹节,颇有野趣盎然之妙。
二
七十七岁这一年,田中昭光用一年的时间,在奈良郊野探访花叶逾百种,以“如花在野”为训,搭配“友明堂”的珍藏古器或日用器物,琢磨花与器的平衡,呈现花的自然之姿,营造“如同在野外绽放”般的插花效果,做成了这一册四季花物语《如花在野》。
田中昭光在序言中写道:
昭和三十四年(1959)我二十二岁,结婚刚一年。我在奈良春日野町开了家店,坐落在东大寺和春日大社附近,是块宝地。然而无论摆上怎样的商品都无法大卖,无奈之下,我索性摆上自己喜欢的古美术品供客人欣赏。许是因为我没什么欲望,顺其自然的这种心态,总算是撑到了现在。在店的正对面正好是国立博物馆,许多学者和雅屋的主人们常常光顾本店,让我受益良多,心怀感激,于是偶尔也会在别院招待大家。此时回首,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插花,也是因日日生活所迫。有幸我生活在一个可以随时亲自去感受四季花草魅力所在的环境里。一方面是为了生意,加之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我一入手喜欢的古器就想插上花来招待客人,如此才有了现在的我。我如今也终于像松永耳庵先生所赐的 “无法庵”的寓意一般,在插花中自得其乐了。
有句古话叫作“花是靠脚插出来的”,我年轻时前辈们也经常这么跟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靠自己的脚出去寻花,观看花朵盛开的样子,然后再把它摘回来插好。
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花比人工培育出来的花更有气势,花的颜色也十分美丽。我尽可能到深山去寻找花材插花,秉着这条原则一直走到了今天。
考虑着花和花器间的平衡感,尽可能不去修剪花材而使其达到和花器融为一体的效果,另外要仔细思考如何使剪下的花尽可能长地存活下去,哪怕只长一天,这是对花的慈悲,对大自然的感恩。生四季之花,从花里得到生气, 内心也更加充实,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感谢之情,无法言喻。
千利休居士所说的“如花在野”应该就是指我们要仔细观察花朵盛开的自然之态,随性插花吧。我不太擅长无论何事都要刻意向别人学习,更喜欢效仿符合自己感性之事,进而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愉快地享受花儿带来的乐趣。
三
这些都是在他看来,于插花之际,需要铭记于心的事情。
然而《如花在野》又不止是一部关于插花的书,书中穿插的“无法庵往昔物语”,是田中昭光回顾与家人、文人、茶友、刀剑客、僧人等旧友的往来交集,忆旧时插花、品茶、赏春、观月、题词之乐,以恬淡的口吻,和温柔的心境写下的回忆录。美好的时代遇到了美好的人,围坐喝茶,月下饮酒,静室观花,这大概是多少笔墨也写不出的幸运吧。
如花在野,说的哪里仅仅是花,年逾古稀的田中昭光,以他这种“不拒不追不竞不随”的潇洒态度走过了充满意趣的半生,未来也会继续活得如同烂漫山花。
作者:[日]田中昭光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译者:张南揽
豆瓣评分:8.7
122幅精美彩图,192种应季花叶,96只花器,101件花艺插作。《如花在野》,与你分享一位古稀花道家的花艺之美、古器之趣和人生禅意,豆瓣独家首发中,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单。
< END >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豆瓣App
谢谢阅读。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