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教授吐槽
微博“银教授”唯一官方公众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现在创造的财富够不够我们生活得轻松快 ... ·  3 天前  
银教授吐槽  ·  怎么才能不被骗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大萧条是如何发生的? ·  5 天前  
求是网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教授吐槽

我最近在思考四个问题

银教授吐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27 12:25

正文


如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要不要在文章里放置打赏二维码?

也不怕公布出来,最近一年来,我收到的打赏数量还挺可观,每个月的打赏金额能达到五位数。

 

但我现在取消了打赏。

原因是,我担心有些粉丝不打赏会导致负罪感(这个理由算是笑点吗?),

看得文章越多,负罪感越强,

最后,他为了避免这种负罪感,干脆就不看我文章。

 

或许是我想多了,但我总隐约觉得有这种可能性。

比起打赏,我更在乎有人来看我的文章。

 

其实每个月五位数的打赏金额,说不要就不要,有点可惜。

这笔钱我买点什么不好?什么电子产品啦,潮牌衣服啦,基本都能用这笔款项覆盖掉。

 

现在我不要了,因为我希望大家能毫无压力的来看我的文章。

当然,我知道做好内容才是根本。

 

在我取消接收打赏后,每天仍然会收到少量打赏。

后台会收到类似这样的留言:

“为了给你打钱,我特地翻到以前有打赏二维码的文章里去给你打钱了。”

 

还有人指责我,说我无法满足他们不打赏不舒服的变态心理。

这是什么世道,我不要你的钱,搞得我还像个罪人?

但是没办法,我只能得罪你们了。

 

取消打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人很容易沉迷于挣小钱,而忘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接受打赏的快感是很强烈的,比如我晚上十点更新后,一直到凌晨一点,手机都不停的在叮叮叮响。

那是收款提示的声音。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一分两分,一毛两毛。

但是这种声音,就像是钱在下雨的声音。

钱在下雨,懂吗?

 

如果你把这笔钱一次打给我,我不痛不痒,

但是你分成几百笔,一直叮叮叮叮叮的入账,那就有快感了。

这就是“小钱令人沉迷”的原理。

 

时间长了,我就知道写什么东西会戳到粉丝打赏的G点, 于是我可能会自觉不自觉的去迎合。

而“迎合”,是创作的敌人。

迎合别人的次数多了,就会忘记怎么做自己。

 

鉴于以上,我取消了打赏。

但话也不说死,或许哪一天,我又重新恢复了呢?


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要不要找小伙伴来帮我?

圈子里称我们这种人为“自媒体人”、或者“内容创业者”。

很多做公众号的,到了一定规模,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团队,他们从几个人,到几十上百人都有。

商务、策划、素材、排版等等,都有专岗。

而我在内容方面,至今只有一个人。

 

有时候很吃力,

有时候为了凑更新,仗着自己的标签是“不好笑”,就真的把比较渣的内容也发布出来。

这样不好。

 

我有想过找一些小伙伴来帮我,我想了很久很久了。

目前做出的决定,还是选择一个人。

我知道,如果团队作业,我可能会越做越好,但是我真的不喜欢这种模式。

 

我不喜欢被人管,也不喜欢管别人,我喜欢一个人(一句话出现三个“我”,可见我很自我)(哎呀,前面括号里的那句话又出现三个“我”)

如果现在我再找人一起,那我又背离了自己。

在这个内容创业的浪潮中,如果我不组建团队,我可能会错失一个很大的机会。但谁让我胸无大志。

 

前几天看一篇黄子华的访谈,他这么多年来,在创作方面也是一个人。(他所谓的团队只是化妆、舞台等工作人员,没有创作团队)。

 

但是他仍然很成功。

这让我觉得,通往所谓成功的必经之路,未必一定要有团队。

创作这种事情,就像爱一个人,自己全心全意就够了,别人帮不了你。

 

当然,我有时也觉得,如果黄子华有创作团队,他可能会更成功,甚至会创建一个商业帝国。他可能会损失一些个人风格,但是会挣更多的钱。

但是怎么说,人各有志,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

 

这个问题先说到这里,同样,话也不说死,万一以后我又决定组团了呢?

 

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我要不要做视频?

现在流量越来越便宜,公共场合的WIFI也越来越完善,

别说看视频了,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无压力的在线看一场足球赛。

所以现在视频越来越成为娱乐的主流方式之一。

 

微博上,视频越来越火,创作纯文字段子的人却凤毛麟角,

时代变了,我要不要变?

有人说,不变就要被淘汰。

又有人说,坚持做自己,每个领域都能出状元。

有人说,风口来了,猪躺着也能上天。

又有人说,什么火就做什么的人,大多都不会火。

 

这个问题,其实我并不迷茫。

文字千年不衰,影像也有百年历史。其实还是两个领域。

古往今来,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就行了。

当我们讨论文字和视频谁更牛逼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讨论“在某个平台上,更适合发布文字,还是更适合发布视频?”

 

今年我可能会考虑做一些小视频,可能会尴尬,可能会失败,没关系,我就想试试。

 

思考的第四个问题是:要不要当一个标题党?

从传播学角度考虑,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有利于提高打开率和传播率。

我不太喜欢标题党,有段时间我文章的标题只有两个字或三个字,平淡无奇,好像很屌的样子。

后来觉得太吃亏。屌是有代价的。

如果粉丝把我的文章转到朋友圈,因为标题太冷淡,根本没人点开。

 

再后来,我本着不想吃亏的精神,在标题上也做了些文章,让标题看起来能戳人G点。

现在又觉得这是饮鸩止渴。 粉丝点开后,如果多次发现内容跟心理预期不一样,那么粉丝也厌烦。

所以,最近我可能会再次调整标题的风格。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