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
博广大,思不同。人文视野,人文关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大全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5期】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 ...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4期】如何用语音学习编程的 ·  2 天前  
前端大全  ·  前端行情变了,差别真的挺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17-09-12 11:04

正文

时维九月 鹭厦未秋

新凰初绽 丹楹刻橘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千山万水 厦园为家





9月8日上午9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联兴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参加开学典礼的230名本科新生由此正式开启厦园新旅程。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炳华,院长朱菁,党委副书记王瑛慧、李启忠,副院长钞晓鸿、李晓红、王日根,中文系系主任李无未,历史系系主任张侃,团委书记马向华,团委副书记谢斌剑,辅导员蔡振磊、周钧庭,班主任杨玲、唐瑭,教学秘书韩璟、范燕芳等出席开学典礼。


典礼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瑛慧老师主持。





春风化雨,宽柔以教



我知道,十年寒窗,你们挺过来了,我也知道,在许多省份,厦大的分数线比重点线高出了一百多分。所以,我首先要祝贺你们,欢迎来到美丽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 ”来自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炳华的亲切问候,让初来乍到的新同学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学院的期待。



在这开学第一课上,王书记告诫同学们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要有 “规则意识”, 不能越过红线。他指出,网络发达的当今,年轻人容易冲动,在未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不能偏信一面之词,乱作评论。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征衣寒”,王炳华书记勉励同学们,常怀一颗谦卑之心, 认真学习,虚心进取 ,同时指出 锻炼身体、增强心智 的重要性。



星空璀璨,携手同行




“今天早上临出门时,我一如既往打开衣柜,却伫立良久而迟迟未动,倒不是因为开门动作太大闪着了腰,也不是因为我身段婀娜需要自我欣赏些许。”老生代表温济恺幽默、亲切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学弟妹们的距离。看似简单的着装背后是思忖良久的细节,“在人类学中,每个细节都是一种符号,而符号,联系着意义。”温同学以 “意义”、“尝试”、“坚毅” 为主题,勉励新同学们 抓住机会,大胆尝试,坚持于初心、理想和自我,发掘出属于自己的人文意义、厦大意义、乃至生命意义。



新生代表张云霄道出了新同学们步入厦园的真切感受, “我相信,在那个残酷又美好的六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她抱有自己的想象。而今天,当我们踏踏实实地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时候,想必也是感慨万千。 ”张同学以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与同学们共勉。





在新生代表王春龙的带领下,全体新生宣读并签署《厦门大学学生诚信承诺书》。



以文化人,文以载道



朱菁院长首先宣布了一个可喜可贺的数据: 今年第一志愿填报人文学院的学生比例在80%以上。 这意味着有更多热爱人文的新鲜血液注入了人文大家庭。



对于迎新期间拼图墙上“以文化人,文以载道”标语,朱院长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想,经典的人文学科,是人类最为源远流长的学问,它们以‘人’为关注的中心,以文化、文字和文明为研究旨趣,力求揭示人性的多彩、力度和缺陷 ”,希望同学们用心感受“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内涵,找到那个令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学科,为之奋斗不息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开学典礼在慷慨激昂的校歌中缓缓落下帷幕。



第二阶段,李晓红副院长就大家关心的培养方案作出了详细的介绍。李院长指出,人文科学实验班的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希望同学们好好运用大一一年大类培养的机会,广泛接触不同学科的知识,积累广博深厚的学养,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苦心人、天不负,凤凰浴火,十载寒窗入厦园。

少年郎,志四方,吟啸徐行,山海风流候君书。



附院长讲话视频




附发言稿








朱菁院长发言稿



衷心祝贺并欢迎200多位2017级“小鲜肉”们进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习,你们的到来为人文学院补充了新鲜血液,增添了青春活力。

两周前,当我接到在今天的迎新大会上致辞的任务时,我的考虑是以建立人文学科应有的学科自信作为发言重点,这是因为从以往的情况看,你们的学长学姐大多是被调剂过来的,即他们的第一志愿并非人文学院,只是因为高考分数略逊几分,未能进入较为热门的学院或专业,不得已服从分配,而被“打入”人文学院。

前几天,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的副院长李晓红老师在学院党政班子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在仔细研究了今年的新生名单后,她惊喜地发现第一志愿填报人文学院的学生比例在80%以上。这一情况确实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也使得我原来的打算,即重点讨论如何建立人文学科应有的学科自信,变得不是太有必要了。

同学们,你们能考进厦大,表明你们在中学阶段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具有卓越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高的自我期许,特别是站在大学生活的起点上,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信心满满,对未来四年的人生路有着许多憧憬,当然,也有许多迷茫。

迎新期间,同学们用姓名拼出“以文化人,文以载道”,什么意思呢?我想,经典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史学和哲学,是人类最为源远流长的学问,它们以“人”为关注的中心,以文化、文字和文明为研究旨趣,力求揭示人性的多彩、力度和缺陷。而人类学、考古学和艺术学等较为新近出现的人文学科,则进一步拓展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考察视野,并将对人文学术的推进建立在更为丰富和坚实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将有机会在第一年的大类培育阶段,接触到多种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用心感受“以文化人,文以载道”,而在之后的三年期间,找到那个或多个令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学科,作为进一步研修学习的专业。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招生人数翻了几番,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都有明显改善,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论文产出国,在不少学科领域缩小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出现了滑坡。如何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

人文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根据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尝试一些新的举措,例如创造条件推广小班教学,探索上好讨论课的方法和途径,加大经典阅读课的比重,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等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是切实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我希望,在厦大人文学院的四年,能够帮助在座的每一位处于这一关键过渡期的青年人,找到并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起面对人生和未来的勇气和自信心。也希望,在厦大人文学院的四年,能够成为你们人生中“最美的四年”。

昨天是今年的教师节,在接受了各种感恩和礼赞之后,我更多地是感受到了来自对自身反省的压力。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成为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为后来者照亮来路,指引未来。尽管我来到厦大人文学院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发现在我的身边,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优秀的教师,我相信有了他们的陪伴和导引,在厦大人文学院的四年,能够成为你们人生中“最美的四年”。









老生代表温济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各位17级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维九月,鹭厦未秋,新凰初绽,故木繁阴。值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新生入学之际,我很荣幸作为老生代表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发言。我是人文学院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温济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老同学,向在座的各位2017级新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愿!

今天早上临出门时,我一如既往打开衣柜,却伫立良久而迟迟未动,倒不是因为开门动作太大闪着了腰,也不是因为我身段婀娜需要自我欣赏些许。我只是在想一个简单而正常的问题,那就是,我今天该穿什么。终于,沉思良久,我做出了决定。于是你们看到了现在的我,一个同样简单,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我。但我想告诉你,简单,并不意味着容易。从衬衣到皮鞋,每一个细节我都思忖良久,这些在类别上叫着装在艺术上叫设计,可在我们人文学科在人类学中,这叫符号,而符号,联系着意义。

意义,是我今天想讲的第一个关键词。什么是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讲,意义是问为什么。我穿成这样的意义,我们今天开学典礼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今天对于你我,对于人文学院,都无比重要。从今天起,你们正式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正式成为学长姐。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在今天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样意义非凡的时刻,需要发言者正式的着装,需要开学典礼这种庄重的形式,因为形式,表达着意义。

那么,请告诉我,你来厦大的意义是什么?你学人文的意义是什么?你上大学的意义又是什么?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给我粗暴而富有情绪化的答案,也一定会有人等着我给答案。对此,我并不想多言。同一事物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意义是需要自己寻找的,意义也是需要自我实现的。如果我今天懒散地来,随意地讲,那么这次发言对你我都没什么价值。同样,如果你这四年懒散地学,随意地活,那么这所风光秀美的大学,这段本该有所作为的时光,这些向文明深处向人心人性发问的学科,对你而言同样没有意义。

你要相信,在不同以往的大学生活里,有些关乎爱关乎理想的意义,值得你四年守候,值得你倾尽一生光阴去追寻。期待、也祝愿你能在接下来的时日中,发掘出属于自己的人文意义、厦大意义、乃至生命意义。如何发掘呢?对于大一的你来说,尝试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之一。

我今天想讲的第二个关键词,便是尝试。前几天准备讲稿的时候,我特地问过我的一位同乡学妹,作为新生,你想听我讲什么。她说,要听关于大类里面各个系的介绍。我说这我可不敢,不然那就抢了后面介绍培养方案的李院长的活儿了。她说,那就听一下,大一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什么,参加什么活动可以适应新环境,最好还能推荐下每个食堂有啥好吃的。于是我就顺着她的思路绞尽脑汁地挑拣、回忆。突然,我意识到,这些答案其实都不必具体回答,也无需我回答,最好的答案便是你的尝试。

你可以尝试于人文之内,在图书馆泡一整天,写万字以上的论文,欣赏戏剧,参观文物,考一两个高分,借他一两百本书;你也可以尝试于人文之外,学学经济法律双学位,上上帆船、爬树体育课,搞搞跨学院调研考察,试试学生会、社联、艺术团等等各种组织。末了,还可以和其他学院的异性多交流交流感情。你可以尝试于厦大之内,朝看凌云晨光,午品咖啡醇香,暮听白城海涛,夜拂建南晚风,排着长队买些南光老婆饼,数着一天里的十九次钟声,在芙蓉隧道的人流里厌倦出行。你更可以尝试于厦大之外,走出厦门冲出福建,征战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创竞赛,赴美赴日赴欧赴台交换、交流等等。凡能所想,应有尽有。

要知道,尝试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也预示着无限的精彩。丰富而自由,宽和而包容,不但是厦大的特色,也是大学的风骨。何不趁此抓住机会,大胆尝试,拓展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寻得所爱,无悔青春。诚然,多加尝试并不意味着朝三暮四,尝试之后的坚毅,往往更能决定成败之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