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科学世界》杂志的订阅活动,并围绕猫科动物的魅力展开,提及了《世界猫科动物》一书。文章涵盖了猫的历史、影响力和猫科动物的多样性,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猫科动物及其生态行为。同时,推荐了订阅《科学世界》杂志和购买相关图书的信息。
文章提到《科学世界》杂志正在开展订阅活动,订阅即可享受7.5折优惠,并可以通过文末链接登录“科学世界”微店订购。
文章介绍了猫的历史,包括古埃及时期猫的形象、被驯化的时间以及在中世纪欧洲被视为梦魇的情况。还提到了猫的影响力,无论是在家庭的宠物角色还是在地球各角落的文化中都能见到猫的影子。
文章提到了不同种类的猫科动物,包括狮子、老虎、豹等广为人知的“大猫”,以及细腰猫、南美林猫等鲜为人知的“小猫”。并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态行为和野外生存状态。
文章推荐了《世界猫科动物》这本书,作者是著名动物学家梅尔文·宋奎斯特夫妇。这本书是作者对猫科动物毕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包含了许多关于猫科动物的故事和记录。
文章提供了购买《科学世界》杂志和《世界猫科动物》图书的购买信息,并推荐了订阅和购买方式。同时提到了典藏本系列图书的折扣信息和内容特点。
《科学世界》
2024
年全年杂志正在订阅中~
现在订阅,立享
7.5
折。
通过文末链接,即可
登录“科学世界”微店订购。
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饲养的宠物猫数量在当年超过宠物犬的数量,成为人们饲养最多的宠物!猫能“俘获人心”,这点毋庸置疑,从古埃及的壁画和出土文物中也能窥见一二。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的壁画中就出现了猫的形象。有研究者认为,大约4000年前,古埃及人驯化了猫,但由于家猫从非洲野猫中分化的时间较短,所以很难确定其被驯化的精确时间。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四五千年前,非洲野猫已经在古埃及的城镇、村庄出没,但那时的非洲野猫是否已经被驯化还不得而知。在建于公元前1900年的一座古埃及坟墓中,考古人员发掘出17具猫的骨骼,同时还出土了数个小罐。考古人员猜测,这些小罐可能是用来给猫喂食的。
在当时的埃及,猫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饲养的猫在死后,其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尼罗河两岸曾兴建了许多猫公墓,在巨大的墓穴中埋葬了数十万具猫木乃伊。
猫并非一直受人喜爱。中世纪的欧洲,可谓是猫的“梦魇”。那时,欧洲人认为猫是女巫的使魔、撒旦的信徒,女巫可以变成猫给别人下诅咒,甚至认为女巫会骑在巨猫背上去参加午夜集会。
刚才提到的古埃及的猫木乃伊,重现于19世纪,但它的重现并没有被当成重要的考古素材。
1888年,一位农民在埃及的贝尼哈桑地区意外挖出一座猫公墓,里面埋葬的猫木乃伊数量实在太多,商人干脆雇人把包裹木乃伊的麻布和已经风干的表皮从猫骨上剥去,意图把猫骨制成肥料出售。大约有8万具猫木乃伊被运到英国曼彻斯特,碾碎后制成了肥料。这些猫骨中有少量幸免于难,经过对其中89个猫头骨进行鉴定,这些猫曾生活于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其中4或5个头骨属于丛林猫,其余全部为非洲野猫……
▲非洲野猫很可能是现代家猫的祖先。尽管其与欧洲野猫同属一个物种,但非洲野猫短而密的毛发、长长的四肢与欧洲野猫有很大区别。
猫的故事并没有因为黑暗的中世纪而消亡,反而成为现今最重要的人类伴生动物之一。猫为何如此迷人?
我们把“视野”扩展,猫不仅限于家猫,从狮子、老虎、豹这样广为人知的“大猫”,到细腰猫、南美林猫、扁头猫、黑足猫、绣斑猫这样鲜为人知的“小猫”,猫科动物“家族”究竟有多少物种?其形态特征、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态如何?
▲作为唯一一种身上长有条纹的大型猫科动物——虎,是最具辨识度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一只成年雄虎的体重可能重达270千克。
▲细腰猫有时会被人比作鼬或貂,其外貌十分独特,短短的耳朵、修长的身躯、短短的四肢,以及一条长尾巴。
▲南美林猫身材很小,仅有2千克,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极擅长爬树,主要以鸟类、蜥蜴、啮齿类为食。
如果您同样是一位“猫迷”,那刚好有一本《世界猫科动物》可以为我们解谜,猫为何迷人。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动物学家、佛罗里达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学院教授梅尔文·宋奎斯特(Mel sunquist)与妻子菲奥娜·宋奎斯特(Fiona Sunquist)合著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经典之作。
之所以经典,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毕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自20世纪70年代起,梅尔文·宋奎斯特先后与尼泊尔、印度、马来半岛、中非、委内瑞拉、巴西、肯尼亚等国家或地区研究猫科动物,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研究猫科动物的学者之一。书中内容不单是有关猫科动物生态学和行为学的文献资料的集合,而是用不同的故事串连而成的猫科动物自然史录。
除了开篇提及的古埃及猫的故事,《世界猫科动物》中还有许多关于“猫”的记录。例如,中南美洲传说中的“美洲豹人”,在宗教、神话的塑造中不断被夸大,成为当地人谈之色变的存在。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的主要民族,从字面上来看,“sinhalese”(僧伽罗族)是“狮子族”的意思。令人惊奇的是,在斯里兰卡这个今天既没有狮子,也没有虎生存的岛屿上,狮子竟然在当地民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者仅在当地发现了一颗狮子的牙齿,最新的研究证实,该地的狮子早在3.7万年前就已灭绝,但这种动物却深深影响了斯里兰卡的文化。由此可见,猫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过去几百年间,猫已经扩散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亚南极岛屿,还是热带荒漠,都有猫的身影,猫总是有办法迷倒我们。
作者:梅尔文·宋奎斯特(Mel
Sunquist)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本文作者:王亚萍
本文未标注来源图片均来自《世界猫科动物》
订阅《科学世界》2024年全年杂志
↓
↓
↓
购买《科学世界》2024年第8期
↓
↓
↓
另外:
典藏本
系列图书 全部
7折到手价
!
高清精美图片
解析
课堂知识
与
前沿科技
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