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为灸,同学们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无感”的问题,甚至很多人会因为“无感”,而放弃对无为灸的习练:要么就是很少艾灸,要么就是回到之前艾灸的老路上去了,其实很为这样的同学感到惋惜。
那面对无感,是不是咱们的艾灸就无可救药了呢?当然不是,下面,我就带大家来逐一破解这些拦路虎。
关于“感”的问题,在我的艾灸临床实践中,我将之分成了四部分,那就是灸感、手感、还有身感、心感。今天我们先来看灸感的部分。
这里同学们可以跟我一块复习一下:
首先灸感是出现在被灸者身体上的一种身体感受,它包括热灸感和非热灸感。
热灸感,有扩热、透热、传热等几种表现形式,是大家熟悉的,也可能是大家最容易和最常感受到的,同学们应该不陌生。
非热灸感,包括压迫感、酸、麻、胀、痛、吹风、蚁行、冒寒气、自觉身体某一部分消失、身体有漂浮感、情绪等等。
同学们都知道,非热灸感的出现,是优于热灸感的,出现非热灸感,最好在非热灸感消失前不要停灸,才能一次灸透,获得更好的疗效。
然而,当同学们从课堂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艾灸模特,似乎并非人人都有灸感,有一部分同学就卡在这里,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施灸,产生了迷茫。
关于艾灸模特没有灸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逐条排除原因,找到问题所在。
第一,艾灸时,是否做到了提前和艾灸模特沟通交流。
告诉灸模,在艾灸时,应该是何种状态:
需要让自己慢慢安静下来,收摄心神,静心去体会身体对艾灸的反应。这些艾灸反应包括了什么样的艾灸温度是合适的,艾灸所激发的灸感有哪些等等。
其实这些铺垫,是需要同学们在正式进行艾灸前,与艾灸模特产生一个交流和讲述的。其目的,是给艾灸模特一个大方向上的指引。
因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艾灸和在课堂上同学互相实操艾灸,是有不同的。
同学们通过学习,大致了解了相关的中医和艾灸知识,他们是比较明确该如何去感受的。
但是生活中的艾灸模特则不然,他们相对来讲,对相关的知识是欠缺的,因此自然地就缺乏一个具体感知艾灸的方法和路径。
就如同品茶一样,试想,您如果是初次品茶,作为一个小白,那么很有可能您只会关注到,茶汤香不香,茶的滋味苦不苦。
其余的,由于头脑里面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那么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更细腻深入地感知一泡茶的特点。
此刻,如果泡茶人能有一个引导提示,比如,品这款古树生普,它的香气是偏木质的香气,从口感来讲,就算在舌面上有苦味,也能够很快化开而回甘生津,不会形成涩感粘在舌面上等等……
那各位试想一下,是否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到品茶人去更加全面细致地品饮这款茶呢?
同理,艾灸也是个细活儿,同学们回想一下,在生活中给艾灸模特施灸时,是否因为怕麻烦,或者是着急去点燃灸条艾灸,而忽略了这重要的第一步?
那同学们还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步交待到位,
艾灸模特对您施灸温度、灸感的反馈更全面了,您在身边没有老师手把手调教的情况下,那这些反馈,都是您珍贵的无声之师,是能够让您的艾灸技艺稳步前进的。
说完了这第一点,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二点。
在艾灸实践中,就算咱们做到了第一点,还是有可能遇到灸模反馈,我就是啥感觉没有,最多是在灸条下方的区域,身体能感觉到热。
那如果灸模此时再加一句,感觉艾灸也没什么用处。有的初学同学就会感到信心受打击,好一段时间不想碰灸条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看呢?如果灸模与您比较熟悉,比如是您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那您可以参考一下灸模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方式。
没错,
如果这位灸模在心底里不认同中医,在认知上只相信“科学”,那么艾灸与他存在的是心上的格拒,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心身可以说都是关闭的,那自然艾灸时无感。
就算有感,也不会进入他的意识范围被他捕捉到而告诉施灸者,此时他能感受到的,大概率就是灸条下的有限热量。
个性非常自我,很有主见,凡事以我为主的这类人群,在施灸时也容易出现无感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同学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一次施灸没感觉,没关系,多几次慢慢去“感”化他。
与其类似的是,有的艾灸模特是第一次被灸,也许他在认知和性格上没有上述特点,但是我在临床中发现,人体的经脉之气和艾灸的能量之间的互相融合,它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就像两个人交朋友,随着打交道越来越多,大家互通有无的信息越来越多,慢慢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样。
所以遇见这种情况,也不必着急困惑,只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多灸几次,灸模的灸感就会慢慢甚至稳定出现了。
第三点,同学们之所以施灸时无法激起被灸者灸感,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循经往返或者盘旋做得不够,过早地开始定灸。
这样的话,被灸者的经脉之气,没有被带动或者搅动起来,经脉之气还沉睡着,那自然无法激起循经感传。
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参考的时间,循经往返至少做到十五分钟以上,再去询问被灸者感受。
做如此调整后,看看在您的实操中,是否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第四点,也是在艾灸中常见但有隐蔽性和迷惑性的一点。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无感”它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感”。
就如同古代打仗,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样。没有消息,也无声地传递了一些信息。
在实操中同学们可能遇到的情况是,被灸者在某一个局部无感。
此类问题一些常见的表现是,扫灸任脉时,被灸者有温热扩散的灸感,但是到小腹,就没有感觉了,那种温热感也消失了。
或者在扫灸督脉时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扫灸督脉其他地方都很舒服有透热,到了腰部,灸感消失,啥感觉没有了。
这种无感,恰恰反应了被灸者的身体信息,往往说明在无感的局部,被灸者有寒,经脉之气被寒气郁闭住,所以导致灸感激发困难。
那对于这种无感的部位,反而是我们的前期重点,应该首先去化开这层寒气的障碍,多扫灸、盘旋,多做手法,并给予此局部足够的能量,才有助于身体经脉的通畅和循经感传的出现。
关于无灸感的对策,就和同学们聊到这里,对于无手感的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临床班一期毕业生
水瓶座的执业医师
寄情山水,喜欢小动物
在中医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奇妙和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