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东西
智东西-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作为智能行业新锐媒体,智东西专注五大领域:VR/AR;AI/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医疗,通过内容、活动、报告以及社群等方式助力“智能+”时代的创业和产业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曝苹果开发AI芯片#】据The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碰一下支付莫名欠了1980元花呗#【#工作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东西

探访|正在转变的蓝色巨人 走进大连IBM工作室

智东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19 20:14

正文

此次大连IBM工作室的推出,虽然形式相对简单,但从IBM参与各方的领导看是规格很高的一次活动。

智东西  文 | 漠影

智东西5月16日大连报道,今天IBM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IBM公司所在地正式宣布其在大中华区开设的第二家IBM工作室(IBM Studios)揭幕,IBM工作室是蓝色巨头IBM在业务创新、转型方面一项重要尝试。

智东西深度参观了解了这家IBM工作室的开设、运作情况,并在会后同IBM中国客户创新中心总经理GK Sukumar(苏柯玛)进行了深入交流。

转型中的蓝色巨人

从参会规格看,此次大连IBM工作室的推出,虽然形式相对简单,但从IBM参与各方的领导看是规格很高的一次活动,不仅有IBM方面以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IBM日本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Cameron Art、IBM全球业务服务部客户服务及云应用创新总经理 Lisa Smith、IBM 中国客户创新中心总经理苏柯玛为代表的海内外高管,也有大连副市长为代表的地方官员。

据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介绍,IBM正在进行全面的转型,从过去做硬件,做软件,做传统的咨询服务,到现在正在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认知计算,向这样一个领域转型的领先公司,特别是在认知计算领域,IBM已经耕耘了60年,有深厚积累。

同时他透露,目前IBM转型的创新业务营收已经占到公司业务的42%,举例称,相关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分析北京这样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也能用于对土壤污染、水污染等方面。IBM主推的创新业务、服务涉及到的技术还包括区块链、认知计算、IoT等方面。

什么是IBM Studio?

“市场在变,用户的需求和战略也在转变,客户不仅仅是要买你的硬件、软件或者服务,而是需要提供完整的打包方案。”陈黎明说,这是IBM要设立IBM工作室的原因。

简单来讲,IBM工作室是以一种更为灵活、创新的员工与客户进行交互形式,更快速解决客户问题的工作方式。这里面涉及到非常不一样的办公环境,可以十分灵活地组合调整的空间和工作设施;IBM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论,典型的包括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Agile、DevOps等等。

最终实现的改变是,IBM的团队可以将解决客户需求的过程由之前的3~4个月,缩减为3~4周。

IBM工作室已经在全球开设了40多家,2015年在上海设立了大中华区的第一家IBM Studio,这次在大连开设的IBM Studio是全球第42家,也是大中华区的第二家。

大连IBM工作室开设背景

这次在大连开设的是大中华区的第二家IBM Studio,面积是第一家的面积三倍(约1500平米)。据称大连这家IBM Studio采用了全新的理念,新的交互方式,给客户提供更好、更多样的服务,IBM全球业务服务部客户服务及云应用创新总经理 Lisa Smith女士称,大连IBM工作室主要定位服务于中国和日本市场的客户。

IBM日本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Cameron Art还特别提到日本市场的需求,他认为,日本的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对如何推动创新有很大需求,其中核心的三点是:1、计划是不是有远见。2、执行是不是够快速。3、人员是不是够合适。

IBM和大连高新区颇有渊源,目前大连IBM公司总计员工近万人,几乎占到其大中华区员工的一半。一位大连高新区领导发言中称,在十四五年前,IBM是最早进入高新区、发展最好的世界500强企业,正是有IBM的到来,才有了之后更多企业的聚集,以及大连软件开发和IT服务行业的兴起。

大连IBM工作室创新特色

目前IBM工作室每天有超过千名工作人员与客户协作。一位业务负责人介绍称,大连IBM工作室最核心的是实践、人才、协作,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以往完成从零件到整体的服务链条;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可行方案和产品。

参观中我们看到,这个总面积1500平米的空间,可以变魔术式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便签贴、可移动的白板、超短焦投影仪、可通过滑轨移动的隔断墙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空间内的绝大部分设施都是可以移动的,工作小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让工作室小组和客户坐在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其核心工作方式。

现场展示了IBM工作室小组在进行的基于不同技术实现客户需求的尝试,比如基于Watson的AI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实验小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尝试等等。

IBM工作室的员工讲解了他们尝试解决客户问题的几个典型案例,比如1、帮助一家医药公司展示新药的VR方案。2、帮助日本母婴电商解决在天猫京东落地的项目流程。3、帮助航空公司定义新的客户网站的过程。4、帮助电信运营商解决客户体验中心的方案快速成型设计。

更有意义的是,IBM工作室的负责人对他们的主要工作方法论进行了梳理提炼,其中贯穿其中的核心几点就包括前面提到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Agile、DevOps等,具体对实践的指导包括去挖掘客户的客户的真正需求,先完成最小单元交付的产品(MVP)再进行快速迭代等等。

对话IBM中国客户创新总经理苏柯玛

在现场智东西同IBM中国客户创新总经理苏柯玛,对更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大连IBM工作室的筹建过程,员工组成、业务方向等等。苏柯玛先生在IBM工作了18年,其中9年是在中国,他说其目睹IBM经历的多场转变,从传统的硬件产品,转向服务,再到今天转向认知技术方面的服务,IBM工作室正是转型的产物。

通过对话,我们对IBM这家IT服务业巨头在这样一个创新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实施过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以下为主要对话要点:

智东西:大连IBM工作室的团队的组成是怎样的?对团队会有怎样的考核要求?
苏柯玛:团队的组成包括技术专家、方法论方面的专家、云计算方面的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咨询专家、行业专家等,强调的是多重组合。

工作方法强调互动的方法,一个关键的理念是DesignThinking,要考虑是为谁而设计,考虑客户的客户需求是什么。为了强调敏捷设计,IBM在强调自动测试、云端的方法对一款新的产品进行分销。以此让研发一款产品的周期从3~6个月,缩短到3~4周。

智东西:大连IBM工作室筹备了多久?大连市给予了哪些支持?
苏柯玛:上海的IBM工作室建设是在2015年,从那时候就看到这种工作室在影响力方面是有很大潜力的,影响客户、增加收入方面潜力很大。

那时候就在考虑要在大连再建一个创新中心的可行性分析,开始和IBM总部负责IBM工作室的高层谈选择什么样的能力带到大连的工作室,前后加起来18个月到2年的时间。

大连市政府给予了的帮助,一方面是在新政策的出台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鼓舞,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以保证软件业、IT产业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第二方面是IBM在谈转变和创新,大连市政府也是在谈转变和创新,契合度很高。

智东西:IBM Studio的工作室是怎样跟基础技术团队配合的?
苏柯玛:有些技术只有在某些市场、某些国家有,某些团队是比较地方化的,有些技术是根据不同行业大的趋势,不同的IBM工作室都部署这种能力。

对相应的技术会进行集中投资、培训,比如2周以前就搞了一个培训营,200个员工去听关于云计算的培训。

智东西:全球42家Studio怎么分布的?产生的商业收入是怎样的?
苏柯玛:最大IBM工作室分布在纽约、伦敦、巴黎、悉尼等地,上海、大连属于新开设的,目标是每一个大的市场都有IBM Studio 2~3家,有些工作室关注某些技术,有些关注某些当地客户的需求。

创新收入和IBM的转变分不开,比如几年前就在云计算方面有部署,今天看到带来了收入源,帮助提供了收入2位数的增长,这其中IBM工作室是非常必要、功不可没的部分,也代表了IBM在战略上的转变,通过收入增长,表明这种转变方向是正确的。



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往期回顾

车东西

自动驾驶

谷歌 | 百度 | 图森 | 智行者

BAT造车

百度 | 阿里 | 腾讯

新造车运动

特写:新造车运动这三年

车和家 | 蔚来汽车 | FMC | 奇点汽车 乐视

开云汽车 | 小鹏汽车 | 威马汽车 | 游侠汽车

智车之路(9期)

丰田 | 通用 | 福特 | 菲亚特克莱斯勒

宝马 | 大众 | 奔驰 | 标致雪铁龙 | 雷诺—日产

硬创先锋(2017)

共享经济

Hi电

人工智能&大数据

神策数据 | 竹间智能 | 深鉴科技

钢铁侠科技 | 蓦然认知 | 达闼科技

VR/AR

RealMax ObEN | 所思科技

汽车

Vector.ai | 智行者 | WayRay

游侠汽车 | EZZY | 开云汽车

聚焦特写

共享经济

共享充电宝真相:惨不忍睹

共享电动车卷土重来

失控的共享单车

企业观察

智能快递柜为何陷入困境?

汽车智能后视镜的地下江湖

百度阿波罗计划背后玄机

易到的生死危局

VR寒冬论言过其实

滴滴快车之死

百度大清洗

陆奇上任百度的51天 连烧六把火

人工智能

无人机下乡

写稿机器人

微软亚洲研究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