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刚刚,「诺奖风向标」2025年斯隆奖出炉:2 ... ·  5 天前  
数据派THU  ·  EvalPlanner:基于“计划-执行”双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ICLR2025】SAMREFINER:驯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3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2小时用AI完成的SQL教程也太赞了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你对文笔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 作家的工具箱里,都有哪些秘密武器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8-10-10 17:13

正文


写作新手脑袋里总会有一箩筐问题: “生活太平淡,感觉没啥好写的”、 “如何开始动笔?”、 “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写场景?”、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 “要不要列提纲?” ......


还有那个高频问题——

“没有文采怎么办?如何提升文笔?”


@郁一

(内向,不爱说话)

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很low,就像一个小学生, 刚认识几个字,才写的文章。举个例子。下面三个句子,我就只能写1或者2,反正3是肯定写不出来。

1、小明抱着小红痛哭流涕。

2、小明抱着小红,撕心裂肺地哭泣。

3、小明紧抱小红,感觉整个世界都死了。

很多时候根本写不下去,文章最后都是憋出来的。 我想请教文笔是怎么练习的? 除了多读多写以外,有没有具体点的方法? 我阅读量并不少,但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惨不忍睹。


一个好作家,就能用小学词汇著大作


在我收到的咨询里,问文笔的越来越多。我是向来不支持“文笔即写作”的。写不好而去磨文笔,充其量只是给病牛抓了一遍虱子,远非猛药。

我对文笔没有偏见。如果写作诸技能也有一个鄙视链,文笔虽不会垫底,但也不会太靠前。刚入行时,众多前辈告诫“文本为末”,曾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却是金玉良言—— 远离写作的鬼魅:立意矫揉、粉饰词汇、无病呻吟。

道理是这个道理,现实则是另一回事。文笔为表,有其优势。就像华山派的剑气之争,剑宗重招式,易于速成,气宗则讲究气为主、剑为从。初练,定是剑宗占上风,假以时日,则剑宗再难望气宗项背。



以剑喻笔,也是这般关系。今天我们就索性丢掉那些动不动练数十年烦人的内功,好好聊一聊招式,即 狭义的文笔:驾驭字词句之术。

斯蒂芬·金是个好作家,高产高质,码字成壕,实为我辈楷模。其履历也不用多说了,扔部电影原著即可镇场——《肖申克的救赎》。

老金的“工具箱”理论通俗实在,颗粒度之细非常适合文笔困惑者。

这个理论很显浅,即 每个作家都应自制一个工具箱。第一、二层摆放最常用也最共通的东西——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 三层以下的我们就不说了,是各式各样的重器好物,且因作家而异,有点各门各派看家功夫的意思了。

以上三大件,我们一个一个来。


斯蒂芬·金和《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词汇

工具箱的第一层,词汇。

简单直白的词就是好词, 不要用一些故作高深、实则你不熟悉的词。极端一点,如@郁一所自嘲,只掌握小学生词汇,也不碍事。

老金有句贴心话:“就词汇而言,你大可以满足于自己已经有的,丝毫不用妄自菲薄。就像妓女对害羞的水手说的: ‘你有多少不重要,甜心,怎么使用才重要。’”

总之,有话直说,不要尝试去粉饰词汇,也不要故弄玄虚,把句式搞得七拐八弯,但要保证用词准确、简洁、达意。

因此,@郁一,可能要打破你的认知了,你常写的“小明抱着小红痛哭流涕”没有任何问题,比你自认写不出的第三句要好。 (小明紧抱小红,感觉整个世界都死了。)


语法

理解并安放好词汇后,工具箱的第一层还应该有语法。

别担心,不是中学考试那些令人生厌的语法点。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没错,只是一点: 最好的句子结构就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主谓宾”。 此前的文章里我也说过,要让句子如珠子般分明通透,而非麻绳堆那样拖沓纠缠。

再换句话就是: 戒掉长句,用短句吧,且多用名词和动词。

风格的要素

告别词汇和语法,工具箱的第二层,应摆放“风格的要素”。

威廉·斯特伦克和E·B·怀特合著的《风格的要素》对老金影响很大。这本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写作指南,一个世纪以来,树立了英文写作的诸多法则,对其他语种的书写,也极具参考价值。

例如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使用主动语态;

使用肯定、明确、具体的词语;

省略不必要的词;

避免一连串结构松散的句子;

多用名词和动词;

不要生造不伦不类的副词;

……

感兴趣的话,可以细读此书,国内有中文译本。这里着重说一下副词,老金对它们有切齿之恨。他有句著名的形容: 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所以,@郁一在提问中的第二句例句就中招了。 (小明抱着小红,撕心裂肺地哭泣。) 依然不及第一句好。


文笔难道就这么简单?不,难在语境

不知道@郁一看至此会不会蒙圈。啥?我最想扔掉的“小学生体”才是最好的?

木心说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句子也是,满足了简洁宜人的基础要求,在合适的语境中,它才算真正的好。

余华写过“做人还是平常点好”的句子。好不好呢?不知道,好像还有点喂鸡汤的架势。

它实则出自《活着》中福贵的自述——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