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脑极体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深圳蓝色行男跟红色女行长的瓜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当初和你结婚,对你的定位是P7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山东相亲食物链:码农沦为底层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昔日同学中的三好学生都翻车了 ·  3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一顿饭42w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脑极体

茁壮:我所见证的鸿蒙之路

脑极体  · 公众号  ·  · 2025-01-23 18:38

正文


这两年很流行一句话,叫“你的日常生活,连在一起可能就是世界的剧变”。


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感受如何,作为科技博主的我,经常心有戚戚。这些年来,我似乎见证了太多堪称历史性的变革,AI技术从无人问津到街谈巷议;科技自主化从谨小慎微到轰轰烈烈。


如果说哪一个变化最具代表性,我的答案会是 鸿蒙



从2019年8月9日HarmonyOS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到如今原生鸿蒙正式商用。几年来我参加了几乎所有鸿蒙相关的发布,采访了几十位鸿蒙生态中的不同角色,亲眼看到鸿蒙从一个名字,变成了10亿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不间断地采访和写作,也积累了非常多鲜活的记忆,让我有了想要去总结一下这些经历的冲动。


尤其过去一年随着原生鸿蒙的到来,鸿蒙相关内容井喷,但大多数都倾向宏大叙事,总是在抛数据、谈机会、讲技术,大家读多了可能会有点麻木。


我想反其道而行,讲述一个微观的鸿蒙,只记录一些我亲眼看见,亲身参与的细节。


这些细节编织在一起,倒也可以在脑海中非常清晰地告诉我,鸿蒙之路,通向何方。



2019年,可以说是华为乃至整个中国科技的至暗时刻。5月份,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贸易战”“卡脖子”等关键词在整个中国社会沸腾。


庞大的科技铁幕,落在华为身上会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麻烦。其中有一项非常急迫的,就是华为手机将不能再使用谷歌提供的GMS和安卓系统。


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手机厂商面对过的困境,华为要怎么应对?记得那时候媒体圈有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华为要重做操作系统的推论也是其中之一。但大家似乎都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那么多国际大厂都试过,最后结局都是草草收场。


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华为突然宣布要重新单独举办此前已经合并到全联接大会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大家知道,这必然是要给操作系统被禁问题一个答复。8月9日,来到HDC 2019现场的时候,能感觉媒体和开发者都带着一种灰凉的心境,在静静等待华为最后的解法,好像记得那天东莞持续阵雨,进场前不少人都淋成了落汤鸡。



那一天,HarmonyOS 1.0版本发布,“鸿蒙初开”。


但与预料中的氛围不同,华为完全没有讨论鸿蒙系统的可替换性,而是用全部精力讨论了鸿蒙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多终端操作长期存在的痛点,并且提出了软件全栈解耦、分布式技术、超级终端这些非常前卫的技术理念。这些技术特性今天依旧在驱动鸿蒙前行,甚至在引领全球操作系统的变革。


当时最惊讶的点在于,“鸿蒙”这个解法完全看不到一丝替代品的影子,而是擘画了非常完整的未来蓝图。 很容易看出,用分布式技术重塑操作系统的路线,华为已经准备了很多年,此前EMUI的软件积累与方舟编译器的创新都被继承了下来。


问题只是在于这个“备用计划”是一直作为战略储备,还是等到某一天水到渠成登上舞台,抑或像最后的结果一样,要在极限情况下扛起一切。


当时有个细节,我从会场转场去采访间的时候,用B站看了现场直播。面对“分布式软总线”的全新概念,看惯了手机发布会的网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当时一条弹幕是这么说的:如果我能听懂,就不在这刷视频了。


那时候,我突然有了个念头:科技博主的职责,就是有一天让大家能听懂,能记住,最好是能从这项事业中收获一点什么。


现在回头看看,我每年都会写几万字的鸿蒙相关内容,去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探访鸿蒙相关的案例,再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


那时候的一个念头变成了一条路。


这条路,一走就是许多年。



在2019年发布之后,鸿蒙要到2021年才正式搭载到华为手机,而在中间的这段时间,每个关注鸿蒙的人都不可避免产生一点焦灼感。


这种焦灼感放大之后,或许就变成了对鸿蒙的种种非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就是鸿蒙只是安卓套壳。


所以当时我们的一项工作,就是和各种“套壳阴谋论”做斗争。麻烦的点在于,正面观点在舆论场中是永远敌不过阴谋论的,即使再滑稽的言论,只要带上一些“揭穿”“披露”的字样就会有传播市场。



于是我们抽丝剥茧整理过鸿蒙相关的非议,想看看到底应该如何应对。翻遍了贴吧和知乎后,我们发现“套壳论”的支持者有这么三种:首先是一些软件从业者,他们不想接受变化,也不愿意学习鸿蒙等新技术,于是会优先对新事物做出贬低性评价;而在传播过程中,会有大量不了解开源机制的朋友相信这些阴谋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是对鸿蒙有过高的期待,在等待过程中积累了情绪。


那段时间,我们写了很多内容来梳理阴谋论背后的逻辑,讨论应该如何期待鸿蒙,如何消解焦虑与担忧。


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科技科普的重要。 随着正式发布后的用户检测与权威证明,“鸿蒙套壳论”很快烟消云散。但从更宏观一点的角度看,中国科技事业在今天的特殊局势下,需要闯入核心技术无人区,需要把大量已有工作重做一遍。 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信息超出固有常识,从而产生误解,甚至滋生阴谋论。


比如说,在鸿蒙这件事上,基础软件、软件开源这些常识性问题都需要重新科普,也需要让众多新颖的科技概念高效被大众接受。


对于从业者来说,科技内容创作任重道远,但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包容变化,对未来抱以理智的乐观。


还是那句话:若为中国好,请上更高楼。



2021年1月,HarmonyOS 2.0系统Beta版本正式发布。这意味着鸿蒙在手机领域正式转入商用阶段,接下来一段时间,开发者和评测媒体开始陆续收到鸿蒙系统的推送包。



还是那一年的夏天,脑极体团队刚刚开始尝试视频拍摄,非常想用视频形式来表现一下鸿蒙特性。到底怎么才能让用文字讨论了好几年的鸿蒙特性,有个最直观的视觉呈现?为此我们讨论了半天,最终决定抓住鸿蒙将软件解耦,实现“原子化”的概念。用可以随意拼装的乐高,来让大部分还不能体验鸿蒙的朋友沉浸感受它。



于是,我们真的买了一套乐高,并且在摄影棚重兵集结,准备了四部鸿蒙手机,两只鸿蒙手表,一台鸿蒙电视,以及若干支持鸿蒙联接的小家电。


拍摄过程还是颇有点难度的。几台手机的升级推送要管理,电视太大进不来摄影棚,甚至乐高都要拼半天。这些障碍倒也从另一个层面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管理海量终端有多么必要。


当时我在文章中说,手机接到鸿蒙推送包的时候,我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闪过了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翘望着那神圣而自由的时代,

像年轻的恋人,

等待那确定约会的到来。”


2021年6月,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带来了统一控制中心、超级终端、万能卡片等新体验,大量用户开始了解、习惯全新的鸿蒙特性。


那确定的约会,终究是来了。



华为在推进鸿蒙系统落地终端体系的同时,还在2020年、2021年分两次把鸿蒙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根据命名规则为该开源项目命名为 OpenHarmony。


按照逻辑,华为终端中部署的鸿蒙系统,包括此后的原生鸿蒙,都是基于OpenHarmony的商用版。 在鸿蒙故事的另一侧,开源鸿蒙融入了中国开源事业的大潮,成为基础软件的支柱,而对开源鸿蒙的报道,也成了我们的日常。



我第一次感受到开源鸿蒙带来的小震撼,是2022年在一次开发者活动上。当时我们与一家交通领域的开发者进行了沟通,他们展示了在西南某省公路隧道做的鸿蒙项目。


按照常识,我们会认为高速公路隧道非常先进,早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他们却告诉我,很多隧道为了省电,今天采取的方式依旧是雇佣当地的老人守在隧道口,有车经过就打开隧道里的灯,效率低,错误率高,并且老人还有健康和安全上的风险。


我很好奇,为什么不采用机器视觉或者声控的方式开灯?答案是,隧道里的机电、照明、消防、传感系统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相互之间根本没法协作,只能依赖最传统的人工。



开源鸿蒙的分布式能力,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摄像头、传感器与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协同。


此后,我们报道过海港、矿鸿、电力等领域的大量开源鸿蒙项目。“产业鸿蒙化”的概念,也在逐渐为业界和大众接受。


鸿蒙在这片土地上的意义,就是让那些老人不用守着一条隧道发呆。


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我都对鸿蒙事业的前景,抱以绝对的乐观。



时间来到2023年,又是一年华为开发者大会。在这几年当中,鸿蒙都是HDC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每年都要释放极其重要的升级信息,而这一年最重要的信息是一个词,“内核”。


在HDC 2023期间,除了面向消费者的 HarmonyOS4 之外,华为还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 HarmonyOS NEXT开发者预览版。



而HarmonyOS NEXT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全面基于微内核结构设计,去掉全部AOSP代码的鸿蒙内核。在减少冗余代码,提升系统流畅度等技术目的之外,这样做的核心意义在于彻底告别安卓兼容性。


这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当时到现在始终有很多争论。


当鸿蒙完全不兼容安卓,意味着所有应用都要重新向鸿蒙迁移,成为鸿蒙原生应用。这个过程中,势必面临迁移成本与迁移必要性的选择。同样,在开发者选择与踟蹰的过程中,用户也一定有相当阶段的体验不完整、不适应。这些问题反馈到鸿蒙本身,就变成了一道难关,甚至一次豪赌。


当时,一些媒体讨论这么做的价值,我说至少说明一点:华为已经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当地缘不确定性压制住全球化创新,即使开源生态也依旧存在巨大风险,中国软件的自主创新之路,没有中间地带可走,没有侥幸心理可寻。


绝地求生,或许才是唯一有光的方向。



2024年1月18日,华为举办了鸿蒙生态千帆启航仪式,正式宣布了“纯血鸿蒙”的到来。


走向鸿蒙原生,或许是鸿蒙几年来最具风险的一步,也是做好最坏打算的一步。


但如果没有此前漫长而艰难的积累,鸿蒙甚至没有走到这一步的可能。


这一步迈出去,就是万里之遥。



如果说2023年是原生鸿蒙与开发者间的交流,那么2024年则变成了对所有用户的开诚布公。


华为在开发者大会2024,HarmonyOS NEXT Beta发布。原生鸿蒙完全摆脱了传统Linux内核和AOSP,不再兼容安卓应用。



然后,原生鸿蒙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走向了商用。10月22日晚,华为在深圳举办原生鸿蒙之夜,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 5.0正式发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