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原来,​“朱毛”部队首次会合在这里!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21-02-04 16:57

正文

作者:张平、何华雄、黄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8年4月,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部队,分别在朱德和毛泽东的率领下,转战各地,会师于井冈山地区的宁冈砻市,两支队伍素昧平生,却最终汇成了革命的洪流。
其实,在此之前,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第三营,已在犹崇地区有了第一次会合。
上犹鹅形圩地处湘赣边界,是湘赣两省、四县、八乡的中心,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南部屏障。
1927年9月下旬,秋收起义受挫后,部队沿湘赣边界南下,转入井冈山地区作为立足点。 10月初,工农红军到达江西宁冈县古城,期间毛泽东在大仓村和袁文才接触并建立联系,决定先把伤病员送到茨坪安置,工农革命军主力则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以解决给养问题和扩大政治影响。
10月中旬,部队沿湘赣边各县开展游击活动,22日,到达遂川大汾镇,23日凌晨,部队遭到遂川靖卫团总肖家璧所率地主武装的突袭。
因天时未亮,战士们又十分困乏,加上地形不熟,导致队伍被打散。张子清、伍中豪带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与毛泽东失去联系,往南撤退到鹅形时发现该地群众基础好,地形隐蔽,国民党势力薄弱,且当地有多个进步青年组织。
于是,张子清、伍中豪决定队伍留在鹅形圩及周边的梁屋和赖屋驻扎,一边开展打土豪、筹款子、救济贫苦等活动,一边打探毛泽东的消息。
此时,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至崇义上堡的朱德、陈毅部正在休整,毛泽覃则率200人驻防古亭。
崇义地下党员张声懋、陈必凯等人知道后,悄悄赶到上堡向朱德、陈毅反映情况,告诉他们邻近的上犹鹅形有一支革命队伍在活动,领头的是张子清、伍中豪。
朱德与陈毅、王尔琢商议,决定接触这支队伍。
于是,便派与张子清有一面之交的陈毅前往打探。陈毅换上便衣,由陈必凯带路,徒步40多公里,到达鹅形圩口,被哨兵拦下,不让通行。哨兵查问到: “你们来此是干什么的?” 陈必凯反问道: “你们是不是毛委员的部队?我们有要事找你们当头的。”
哨兵打量一番后,一人立即去报告连长鄢辉,他上前对着来人喊道: “把枪丢在地上,退后三步,向后转,蹲下!” 陈毅两人照办。
鄢辉接着问道: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陈毅用川音回到: “我是陈毅。” 但鄢辉没听说过陈毅的名字,继续问道: “你们是什么部队的?” 陈毅说: “我们是南昌起义朱德部队的。” 一听到朱德这个名字,鄢辉大叫到: “自己人!自己人!对不起,大水冲了龙王庙,我们是毛委员的部队。”
鄢辉带着陈毅和陈必凯去见张子清、伍中豪。双方见面后,各自介绍了部队起义后的情况。至此, “朱毛” 两支队伍在鹅形首次有了联系。
查阅县志,鹅形至今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当年,彭德怀、陈毅、王震、萧克、腾代远等革命先辈都曾在此活动,也是反“围剿”的战场之一。
每当红军行动,鹅形百姓积极参军参战,送水送饭,筹军粮、备草鞋、护伤员, 足见军民鱼水情深。

往期精彩,一网打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