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布丁
时间过得真快,从一点不懂的网贷小白到悉知P2P平台的投资人,已经整整两年多过去了。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感受颇多,投过十几个平台,本金一百万左右,虽然踩过一个雷,两年下来收益率也有10%+,2016年赚了十几万元。借助P2P观察的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一个很理性的储蓄型投资人,从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每个月只要一发了工资,会先存起来了50%,余下的50%留下零花。任何习惯都是靠时间去养成的,储蓄也不例外。工作十多年,储蓄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就像记账和记日记一样,早已融入我生活中基本的日常组成部分。
基本的原始积累是理财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你的财富不可能有本质上的飞跃。
如果只积累了50元,你就算翻翻了也不过才100元。但如果你有20万元,哪怕一年只增长10%也还有2万元可以让你零花很久。
两年前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开始快速走低的时候,我偶然看见了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个理财平台,平台宣传的很不错,可以随时提取,利息按天计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资了第一笔5000元,就算亏了也不是太心疼。
第二天打开APP就看到前一天的利息真的已经趴在平台上了,提现很快就到了,心情挺不错。由于是第一次投资觉得很新鲜,所以没事就会打开APP来看一看,看着每天都有利息到账,瞬间觉得钱挣钱确实是比人挣钱容易多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周围有同事也有投资网贷的,就互相交流了一下,渐渐的就开始在三四个平台上做投资,哪个平台有活动,就哪个平台多放点,而我理财的重心也慢慢从银行理财转移到网上理财。
只要投资了新的平台我都会关注平台的公众号和聊天群,渐渐的就发现像我这样做网贷的投资人还真是不少,大家共同交流能吸取不少经验。
两年多的时间下来,有了很多的经验教训,以下都是我的个人观点。
1、要严格区分理财和投资的界限
,理财是要确保你的资产保值增值,投资则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这要看每个人的经济实力,我基本上是80%的资产理财,20%的资产投资。
理财的资产我一般会放在大的P2P平台
,这些平台收益低但跑路的风险很小系统好,不用担心本息计算的正确性,加息券红包之类的,在投资的时候都是默认的,省时省心,投完了以后我基本上都不怎么看的。而投资的20%我关注的还是比较多的。
2、是心态。
投资是不保本的,所以不要为了贪图高收益,就把自己所有的储蓄都揽进来。其实网贷投资最怕的就是负面消息,一出现投资人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在网上进行各种散播,对于维权的积极效果意义不大。
一旦雷了也要平衡心态,顶多是重新来过或者再也不投,不要觉得天塌下来了,如果是这种承受能力的话,还是绕道,别投了吧。要不然不但本息没保证,心情还受到影响,再间接影响到健康就太划不来了。
为了不雷少雷,投资前做好功课是很重要的。
3、想投资一个新的平台先要看看它的背景
,现在工商网站上可以很容易查到平台的股东信息和注册资本,每年6月底前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登记信息,股东的变动和公司的高管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方向,所以只要是重仓的平台,有机会都应该参加或者多参与公司组织的见面会等活动。
4、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特别是资产端的来源和风控的管理。
如果是优质的资产端和严格的风控,基本上就是一个安全的平台。现在国资系的平台我也不觉得有多靠谱了,风投系的也一般,还是上市系的更靠谱一些。
5、要了解公司的运营成本。
平台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让投资人盈利,更重要的是股东能够得到回报。抽查一两个项目验证资产端的真实性后,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基本上能大概计算出公司的盈利水平。由于银监会出台的各种监管条例,导致目前一线城市的房贷不拆标根本不可能,所以车贷成为了有抵押标的的热门借款军主力。
6、我个人的投资习惯是对于自己新投资的平台一般不会超过5万,而且只投北京的
,因为我就生活在北京,一旦平台有问题,维权的成本也能低一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平台不要怕麻烦,多查多听多请教,百利无一害的。
7、最好加入几个网贷的聊天群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平台上吸收网贷投资人的经验,可以多渠道了解一些有用的。还有多关注一些P2P的公众号,可以随时了解金融新闻,让自己提高判断事物趋势的能力。
8、我个人在进行一个新平台操作的时候,肯定会亲身走一遍流程,从注册到提现,只有自己走一遍了才能感受到这个平台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我比较关注债转的成功率和提现的到账速度,这样如果急需资金,也知道哪个平台的钱能够快速到账,尤其是提现的到账速度,更能说明一个平台的实力,现在的银联的系统强大,债转也是靠系统完成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提现的过程需要3个工作日以上,所以那些提现到账时间在T+3以上的平台我是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