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印光大师学习净土法门,重在了解大师的根本思想,了解大师弘化所指向。大师一贯主张“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更有言“一心念佛,成佛有余,况其他乎?”然大师何以又劝人念观音菩萨?甚至有“念佛一万、念观音五千”之说?通观《文钞》,即知其良苦用心。大师于《复宁德晋居士书》中言:
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大悲经》等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也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汝何可以佛与菩萨果位神通等较量乎?
缘以佛之威神功德人多不知,故令念观音也,缘于普通人对观音菩萨易生信故。此即大师对“下等人”别开之方便也,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若已知佛之威神功德,已愿往生净土之行人(上等人),则不必如此,但一心念佛可也。观大师云“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观音如冢宰”,其义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