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年轻人一定要找到自我吗? ·  6 天前  
周国平  ·  拥有最自由的生活,只需要做到这一点 ·  1 周前  
深夜书屋  ·  郭德纲:各有各的活法,开心就好! ·  1 周前  
冯唐  ·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守拙”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周黎明:《乘风破浪》,韩寒在中国影坛逆向超车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28 15:59

正文


文 | 周黎明


举凡电影宣传,都会强调影片筹备了很长时间,十年八年都很常见,甚至从首次出现点子的日子算起,比如我这部影片有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情节,就说那时便灵感萌动,酝酿三四十年云云。


观众很吃这一套,因为多数外人分不清构思和制作、精工细作和磨蹭的区别。《乘风破浪》的宣传资料说它是上映之前三个月才开拍,分明要给批评者白送一个“匆忙上马、粗制滥造”的罪名嘛。


春节档的重量级影片都愿意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策略,主创忙着接通告做采访上节目,但就是不让大家提前看到影片。《乘风破浪》傻傻地早早地安排媒体和影评人看片,一点也不懂得饥饿营销。


别的影片放出的宣传物料,千方百计讨好观众;《乘风破浪》公布一首插曲,把全国一半的观众给得罪了。(估计不止一半,因为如此明目张胆歧视女性,连男性都看不过去。就我视野所及,网上抵制的声音绝不限于女性。)


大家都知道韩寒不是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他是作家;大家也知道韩寒不是科班出身的作家,他是赛车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科班出身的赛车手,但他中学没读完是出了名的。但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恐怕不能用“非科班”来解释了。不喜欢韩寒的人们,韩寒已经准备了一仓库的武器,交给你,方便你对他进行精准射击。


但我有一直觉,觉得那些不看《乘风破浪》就开骂的人们,实际上是中了韩寒的圈套。看完影片,你才会知道,那首歌在那个故事里面几乎有一种反讽的意味。(我给抗议者提供一个更大的线索,威尔第歌剧《弄臣》里有一首名曲,叫做“女人善变”,比韩寒这首过分一百倍。)


当然,这并不能改变韩寒是直男癌的事实。这一点更多体现在赵丽颖的角色不如彭于晏和邓超的角色出彩,因为直男和Gay对于女性的膜拜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年克拉克·盖博出演《乱世佳人》,便要求老板炒掉同志导演,否则两位女角会抢他的戏。


看了影片,你才恍然大悟,这片子太不粗制滥造了,那两场飞车的戏以及其他打架的戏拍得堪称讲究,显然不是赶工赶出来的。即便是文戏,也看不出偷懒的痕迹。事后我才知道,韩寒还真会“偷懒”,他把某些本应后期的工作提前了,所以才创造了怀胎三月的奇迹。说实在,这根本算不上奇迹,早年好莱坞片厂制时期,很多电影都是一两周拍摄的,香港邵氏甚至创造过更快的速度。一个玩赛车的,当然喜欢快,但这片离记录差得远哩。


看了影片,我才明白,韩寒为什么敢把影片拿出来预映,但却不打算跑码头做宣传。原因很简单:他对这部影片有充分的自信,他相信会有口碑,而口碑可能需要一个强转折,就像影片中最搞笑的那个场景。


这种口碑的转折甚至在观影过程中都会出现。当邓超试图勾引赵丽颖,我立马想到了《回到未来》中的类似情节,心想,一定有警惕和觉悟非常高的影评人站出来,指责韩寒剽窃。这不,片尾字幕中居然鸣谢了《回到未来》及其他时间旅行的经典作品。


但韩寒完全可以矢口否认该片跟时间旅行有任何关联。


《乘风破浪》海报


对我而言,最大的“转折”是对韩寒叙事能力的重新认识。我颇欣赏《后会无期》,但那是一部公路片,叙事的散漫是扬长避短的招数。结合韩寒的小说,我得到的强烈印象是韩寒擅长营造黑色荒诞场景,也爱抖金句,但似乎没有兴趣或能力营造戏剧张力。戏剧张力对于故事属于“形似”的基本功,像侯孝贤那样的大师是不屑一顾的。有时,我很难区分意愿和能力。《后会无期》显然离大师力作相去甚远,故我无法像评判侯孝贤那样去看韩寒。


作为新人新作,《后会无期》跟韩寒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而他的小说有好多是非常“不商业”的。所以,《乘风破浪》是继续走《后会无期》的路,还是选择一条新路,是我十分好奇的。如果选择新的道路,即转型,便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转型后的韩寒,究竟能保留多少原来的他,会不会过于迎合市场,出现一些非常不韩寒的表现?


看完《乘风破浪》,我惊讶于韩寒的聪明。还是那个韩寒,但更会讲故事了,而且节奏把握得那么妥帖,没有一丝新人的生涩和任性。应该说,在当今中国喜剧电影中,韩寒这部是偏高级的,尽管没有伍迪·艾伦作品的文人气质,也没有社会批判喜剧的尖锐性,但胜在有观察、有追求,且风格有新意,堪称“小镇风尚喜剧”——笑料没那么密集那么疯狂,但包袱不低级。


当然,最精彩之处是邓超意识到赵丽颖真实身份那场戏,跟韩寒小说中那些黑色幽默场景如出一辙,不是段子的视觉化而是起伏有致的高潮戏,且荒唐中略有一丝辛酸。社会性的幽默则来自观众的事后诸葛亮,比如房价和影碟机价格的变迁,神来之笔则是董子健扮演的小马,其真实身份的暴露跟赵丽颖那处一样搞笑,但更耐人寻味。


整个故事的骨架并没有什么新意,无论是时光倒流几十年还是父子情,都是拍了又拍的陈旧套路。关键是看细节。该片的细节带有韩寒的印记,最明显莫过于男主角赛车手的身份以及江南小镇的取景,但细想起来,本片的自传性质仅停留在这些表皮之处。也许韩寒也曾经历不被父亲认可的阶段,但徐正太跟徐太浪更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追求自我,但智商有高下。


除了人物设置,场景设置也是亮点。江南小镇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不是旅游景点中的江南小镇,而更有生活质感,填补了大都市和大农村之间的银幕空白。我这么说倒不是否定其他影片曾采用小镇背景,但就我所感,《乘风破浪》中的场景确实带给我一定的新鲜感。当然,这跟取景角度及场面调度也有关。


闲笔是韩寒电影的一大特色,类似早年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是一些枝枝蔓蔓的细节,跟剧情无关,却颇有玩味。李安导演的作品中每每出现这样的细节,会引发大面积的解读。其实这一招韩寒也玩得很娴熟,有些可能是特意设置的隐喻,有些或许是潜意识的表达,有些可能完全无意,被我过分诠释了。如打架时镜头扫过天空,碰巧有阅兵式的飞机掠过,如《后会无期》中的火箭,实在是十分有趣且引人遐想的。


要说有什么遗憾,依然是戏剧张力。用《后会无期》的标准,我获得了惊喜;但站在叙事派的立场,可以更上一层楼。比如徐太浪既然已经涉足徐正太的早年生活,为什么不能试图阻止悲剧的发生呢?不阻止,跟阻止了但未能成功,性质是不同的。而且,阻止的行为能产生更多更极致的喜剧素材,而且宿命的悲怆也会有力度。


其实,剧力和闲笔是一对矛盾,剧力超强的故事是容不得闲笔的,而闲笔太多则会冲淡张力。看完《乘风破浪》,我产生了一个奢望:韩寒在将来的电影作品中可以同时增强这两个特色,因为他身上似乎天然具有多面性,很多貌似无法调和的东西他可以放到一起,并自成一体。


【作者简介】 

周黎明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文化评论人。

【精华推荐】

跟斯皮尔伯格一对一聊好莱坞幕后故事

《萨利机长》美国票房为什么是《钢锯岭》的两倍
如果《长城》是王晶的作品,那就是优秀之作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