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哲学,让人有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像孔子、老
子、亚里士多德(
Aristot
é
l
ē
s
)、康德(
Immanuel Kant
)、马克思(
Karl Marx
)
等这些名字都听到过。但是他们具体讲些什么,则不一定很清楚。其实,哲学对于人生、事业的影响无处不在,只是“无知便无感”罢了。
人类本无哲学,零星的哲学思想虽早已出现,但系统化的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兴起而兴起,并逐步得以发展、完善的。从纵向时间序列来看,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发展,先后可分为野蛮期、混沌期、蒙昧期、巫术期、神学期、哲学期等六个由黑暗到启明,再由启明到光亮的不同发展阶段。今天的人类,正处于从光亮奔向光明的过程中。
哲学何时何地兴起?
众所周知,中国、印度次大陆、埃及和地中海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四大摇篮。哲学大体是随着人类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出现可上溯至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的殷代奴隶制社会,距今至少已有
3500
年的历史。商(公元前
18
世纪—公元
前
12
世纪)、周(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256
年)之际,中国已形成了阴阳八卦之类的哲学范畴。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繁盛时期。
而西方哲学的产生时期与中国哲学大体相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
624
年—公元前
547
年)创立了西方哲学中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
)在
1949
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一书中首次提出“轴心期理论”,认为大约在公元前
800
年到公元前
200
年之间,希腊、印度、中国同时产生了哲学。希腊“轴心期”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
(
Socrates
)、柏拉图(
Plato
)、亚里士多德等;印度“轴心期”的代表人物有释
迦牟尼等;同期中国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
什么是哲学?
关于哲学,自古以来,多少圣人先贤前仆后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有关的理论与假说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以说文解字的方式来看“哲”字:上下结构,上从“折”,下从
“口”,而上面的“折”为“手”与“斤”的复合,甲骨文中,“斤”即“斧头”。
因此,从字形来讲,“哲”意喻“拿起斧头,砍掉废话”。哲学即是透过现象,
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学问。“话多”不等于“会说”,哲人一定话少但字字珠玑。
而圣人根本不说自己的话,圣人只是代表真理,让真理借其口以表达而已,圣人只是说了那个不是自己说的那个“说”。
二.从西文来讲,英文
Philosophy
(哲学)源于希腊文
Philiasophia
,前缀
Philia
原
意为“爱”,后缀
Sophia
则为“智”,哲学即是关于“爱的智慧的学问”。
所以有人说: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还有人说,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抽象无形的规律,一切具体的应用都遵循着抽象的哲学原理。
哲学是对人类思维与行为本质的探索,即哲人所言的“思想的思想”,这是我的观点。
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又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哲学作为最概括、最抽象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最一般原则的高度给人们的实践活动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世界观主要用以认识世界,
方法论主要用以整合万物。“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说法值得商榷,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必然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两者本为一体,何言“改造”?
否则,人类一定会成为堂·吉诃德。
哲学以抽象的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简单一点说,
就是人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用什么方法对待这个世界的基本观点。
学哲学有什么具体作用?
哲学可以教会我们正确地思考,正确地看世界的方法;哲学可以使我们变得智慧而不浮躁、理智而不浅薄、深沉而不阴气;哲学可以使我们成为有
办法而具远见的智者;哲学可以赋予我们从心灵深处产生、迸发出来的那种精神
气质。
哲学是一种至高、至深、至真的学问。同时,哲学也是一种工具,
是一种伴随着我们一生看世界、出主意、想办法的工具之上的工具。李瑞环曾说,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
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优秀的管理者,培养哲学思考的能力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必要的。
生活中充满着哲学,只是平时我们没有特别的关注而已。没有思考或没有意识到的,并不等
于没有,并不等于不存在。其实,我们的任何行为一定都是被一个冥冥之中的东西驾驭着的。那这个冥冥之中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正是由于共同的看法,才会有我们大家共同的行为。有关这些问题的思索与解答,大概就属于哲学的范畴了。因此,哲学是对行为背后的思想的思想,对思考背后的思考,哲学将“思想、思考”作为分析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寻找其规律性。
每一次具体的思考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思考基础上的。我们提升哲学思考能力的意图,并不希望停留在一般的就事论事、就方法论方法、就理论而理论的状态。提高企业家的思想境界,提高企业家的思维层次,提高企业家分析问题的深度、广度、宽度,提高企业家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筹能力,是
“善导鲁班”所致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