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山电视台
提供佛山电视台节目微信直播、点播,您也可以通过微信报料,咨询,我们的沟通互动更便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注意!开平这里封闭施工 ·  昨天  
广东发布  ·  这项数据,广东全国第一! ·  6 天前  
广东发布  ·  潮汕人的中秋,花样“拜”出! ·  6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国庆假期火车票明天开售!购票指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山电视台

追求更好的自己,因为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佛山电视台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6-23 20:55

正文



大约四年前的一个晚上,团队成员一起聚餐,席间讨论起关于听场记的事情,话题的焦点落在听场记、打印材料、整理素材这样的事情,是否应该安排实习生来完成,以减轻编导负担,解放生产力。

这个讨论的背后其实指向一个概念:重复的琐事。

这让我想起了在日本遇见的一位茶店主,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店,他说过一段话:“在日本茶道中,成为大师的首要基本功,就是通宵打扫、清理、洗刷的要领,并持续终身。毕竟清扫抹拭也是一门艺术。”

“实际上,听场记、整理素材、下带就像茶道中的打扫洗刷。”我也加入了讨论。“因为从这个过程,你可以学习很多东西。比如听场记,如果仅仅当作完成片子的一个步骤,时间长了当然会成为负担。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在反复观看拍摄素材的过程中,其实是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发现那些忽略的东西,反复地咀嚼,并通过这个人了解世界。这个阶段你没有拍片,但是你同样有了积累,有了进步,只是你还感觉不到而已,但这些就像一座矿山,等到时机成熟,它将给你带来无尽的财富。”

杂务琐事并非麻烦一堆,很多人以为一旦逃开,就可以开始‘修习’,步上‘道’途——其实这些琐事就是道。



直到现在,佛山电视台的纪录片团队,无论大项目还是日常节目,所有的导演都保持这个习惯,重复着打扫洗刷。

我想,这是一种理念,也是态度。

去年年初我们正在进行《我从佛山来》系列的后期剪辑工作。有一天,董诗梦和陈淑枝两位叫我去进行第四次审片,看完之后我觉得还可以,然后跟她们说,改完就赶紧回家休息。因为那段时间大家都是连续加班。



哪知道第二天下午,我又接到她们的电话,问我有没有空再审一次,我很奇怪,就说昨天不是审过了吗?她们俩说做了一点修改。然后我就下去机房,看见她俩精神抖擞还画了个烟熏妆等我走进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烟熏妆,是黑眼圈一问,两编导加后期关津平,三人熬了一个通宵。片子修改全部在细节上,比如一个音效,一句采访里的一个字的取舍。

一个作品如果追求细节,从80分上升到90分要比从70上升到80分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当时我看着这三位年轻的同事,黑着眼圈,蓬头垢面,但看起来却是精神抖擞。

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品质,追求理想。

所以,在年终会上,佛山台罗乐生台长这样评价我们这个团队:“他们,是自己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我想这句话,很多人都会有共鸣,这是我们每个纪录片人的态度,其实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体现。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和外省的几个同行聊天,大家都在吐槽,自己身为媒体人不容易,行业辛苦。我说,其实,行业特性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真正原因是你想做更好的作品,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换句话说,是想追求更好的自己。




大约2013年,我接手《经历》栏目。这是一档纪录片栏目,此时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能让年轻的纪录片创作队伍从一开始就有规范化标准,并进行量化生产,从而为纪录片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经过反复斟酌,我从选题标准、操作规程、运作周期三个方面,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纪录片栏目的标准化流程:选题上,紧扣当下现实题材,接地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并能传播正能量的人物故事;在操作规程上,梳理出“一个引子、两段预告、三幕、四个情绪点、五段音乐、六个场景”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其它叙事策略上,也制定出相应标准。



效果很快显现,2013年,《经历》平均收视率破4,同时段排名第一,全台节目第三。随后,全省同行也很感兴趣,纷纷前来交流“纪录片栏目标准化运作”。 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想讨论得更多的是另一个想法。



标准化只是启发和引导入门者快速进入纪录片的创作手段,是技术层面,它见效快,但是,能让团队走得更远的绝不是标准化。


不像一般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我们做的是文化产品,它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评判标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没有一个很绝对的评判标准,激发了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愿望,不断追求极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有时候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回报,有时片子好,收视率不好,有时耗尽心力却不被认可……因此我们会质疑,会彷徨,但下一次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继续走下去。其实,支撑我们走的更远的,是追求更好的自己。



罗文四年前来到纪录片工作室。当时他36岁,分配到《经历》栏目组,每个月出一部25分钟的纪录片。实际上他在原来的单位,是数一数二的导演。对于他来说,无论从年龄还是身份哪个角度而言,要改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有一次他拍一个女特警,这是一个极容易成为行活的题材。在开拍之前,罗文对如何跳出传统模式进行戏剧化开篇进行了反复斟酌。这是一个精彩的创意。我很惊讶,短短半年时间,他的创作理念上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这部作品,后来被广东省公安厅作为教学片进行反复观摩学习。到了2015年,罗文成为了纪录片《美丽西江》的导演,这是与中央电视台、广东台、广西台联合制作的项目,他的《村落》一集,成为全网点击量最高的一集。



究竟是什么,让罗文能有如此巨大的改变?是一次次撰写详细的脚本,一次次反复地推翻自己的想法,一次次不断地扒片,一次次为一个字而斟酌……这背后,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



我想,这或许是一种基因。广东明代思想家陈白沙主张为学之道应该是“以自然为宗……求之吾心。”这是岭南文化艺术精神中的基因,是一种性格,我以为,这亦是作为南派纪录片的特点之一——尤其指纪录片人的伦理与创作态度而言。

当然,光有精神也不行,和环境也有关系。我们团队有十几人,很多人不是媒体相关专业,有会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行政管理等等,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个专业的人,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台里打造了一个好环境,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




曾在机缘巧合下看到一段话,觉得写的很好,稍作改动作为结尾:世界是多彩的,世界也是无奈的。但是世界终究还是人的,在我们这个领域,无论新旧媒体,无论潮流或者传统,追求更好的自己,不管什么收获,总掀起了波澜,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喻峰, 20 年媒体从业经历,创作60余部纪录片,获得20 多个国际国家级奖项,6部15集作品在央级媒体播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南派纪录片评委,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年度编导。


喻峰曾任佛山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主任,现任佛山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带领团队探索城市台纪录片产业化之路:以纪录片为龙头,培养电视创作人才;与央视合作突破传播平台地域限制;进入全国版权交易市场;并组织创立佛山影视制作联盟,覆盖广告、宣传片、专题片,构建地方台的纪录片产业链;经营上,2015和2016年,工作室分别创收700多万元和900多万元,这标志着自2011年到现在,工作室完成了台里供养、自身造血、全面盈利的三步转身。


代表作:

《大学生猪肉佬》2X50’(导演)【2012 年 CCTV-9 播出】

《结婚》2X50’(导演)【2012 年 CCTV-9 播出】

《成长印记》5X25’(总导演)【2014 年 CCTV-9 播出】

《看佛山》第二十三届星光奖电视纪录片提名荣誉奖

《老佛山新天地》3X25’(制片人兼总导演)【2016 年 CCTV-9 播出】

《我从佛山来》10X25’(制片人、导演)【2016 年 CCTV-发现之旅播出】


主要获奖作品:

《传奇白求恩》: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中国一等优秀节目(2009)


《佛山老字号》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中国》一等优秀栏目(2010)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南派优秀纪录片(2009)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南派纪录片最佳摄影奖(2009)


《大学生猪肉佬》: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电视专题奖提名奖(2010)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年度最佳编导奖(2012)


《经历》: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栏目提名奖(2013)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中国》一等创优栏目(2011)

第八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社会新闻类一等奖(2014)


《老佛山新天地》:

人文中国第三季——传承中国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2014)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广东日南派纪录片大奖(2014)

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电视纪录片一等奖(2013)


《美丽西江》:

2016 优秀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南派纪录片年度作品(2016)

第 22 届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2016) 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自然及环境类最佳短纪录片(2016)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社会类最佳短纪录片提名(2016



来源:南派纪录片

推荐文章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注意!开平这里封闭施工
昨天
广东发布  ·  这项数据,广东全国第一!
6 天前
广东发布  ·  潮汕人的中秋,花样“拜”出!
6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国庆假期火车票明天开售!购票指南→
6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学诗笔记 |顾城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