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最爱发疯的北漂,一半都是中传人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别光顾着卷,看看科学家小时候是如何长大的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每个被爱着的人,都是自己的冠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杭州这种接娃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09-19 08:0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真叫卢俊

(ID:zhenjiaolujun0426)

作者:真叫卢俊团队



随着9月开学,接娃送娃上下学的重任也同时回归。


想必大家已经对学校门口的拥堵画面都习以为常了,家长们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翘首以盼,孩子们在车水马龙中穿梭,尤其是碰到刮风下雨的极端天气,放学不堵上个半小时都不正常。


但让人意外的是,有一个城市竟然找到了解决方法,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改造,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火”了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杭州某学校接小孩的地方堪比机场候机厅,不仅有家长专属等候区,还有先进的叫号系统,不论风吹日晒还是下雨下雪,丝滑接娃最快只要3分钟。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建议全国推广”、“还得是浙江”。


(图/抖音截图)

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学校还不是个例。


全杭州现在一共有超过60所学校都打造了停车接送空间。


从小学到中学,遍布了多个城区,已经颇具规模。


(图/杭州城管)


我带着好奇,迫不及待去杭州实探了一番。


看看这些学校的停车接送空间到底是怎么做的。


公共停车场划分出“接娃”专区


这么多学校的停车接送空间看下来,我总结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老学校自身没有停车场,利用周围的社会公共停车场,专门划出一片区域来做接送空间;还有一种是新学校,在建设之初就进行了相关的规划,打造专属的地下接送区域。


我先来到第一种模式的代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


示意图。(图/真叫卢俊)


学校旁边挨着一栋写字楼,下面设有一个公共停车场,500多个停车位对外开放。


从车库入口进入,可以看到有“学校入口”的指示牌,走两步便能找到接送区。


(图/真叫卢俊)


接送口放置了两个带刷脸功能的闸机,上下学时会配备一名看管的保安。


(图/真叫卢俊)


接送口内外都设有休息区,外侧是家长休息区,墙上张贴了学生画作。


(图/真叫卢俊)


有多个座位供家长们就坐,还贴心提供了几个充电插座和一排储物柜。


(图/真叫卢俊)


内侧休息区给学生等候,摆放成套的课桌椅和一些课外读物。


学生们可以边看书、写作业,和小伙伴玩耍,边等家长来接。


避免了传统接送方式找不到孩子、孩子无人看管、孩子无处去等难题。


(图/真叫卢俊)


据一位等候的家长介绍,中学实行的是错时错峰放学,学生们和老师从闸机口刷脸进出,因为孩子都比较大了,这边就没做专门的人车分流。


高峰期会由巡管员设置交通锥形桶,在接送区左右各10米处围出一片安全区,并进行南进北出的引导。


他夸赞道,这套接送系统已经用了一年多,可以说是安全、便捷而又舒适。


没改造前,每次接送至少需要15到20分钟,现在只需沿着指示牌经规划流动路线行驶,抵达接送区附近区域停车,一套流程走下来,最快只要3分钟,实现停车、等待、接娃“一条龙”。


尽管是公共停车场,但只要家长把信息录入系统,就可以享受到免费一小时的停车时长,目前已经有1200多位家长录入系统,今后还将扩容升级。


新小学专门建造地下停车场 


接着来看第二种模式,非常典型的就是杭州观成武林小学。


示意图。(图/真叫卢俊)


整个学校刚投入使用4年,停车场就在校门口的不远处。


入口两条道进行了严格设置,左侧为人行道,右侧为车行道,做到了人车分流。


(图/真叫卢俊)


走到地下,可以看到接送区的面积更大更明亮,以蓝白色调为主。


(图/真叫卢俊)


右手边是学生放学区,色彩鲜艳,划分出“人行专用道”。


里面不仅有配套的桌椅和课外书,还有兵乓球台用以社团活动和锻炼。


(图/真叫卢俊)


并设置电子屏实时同步各班放学情况。


左手边是家长等候区,座位更多更宽敞,还按照班级进行了划分。


(图/真叫卢俊)


现场有专人看管指挥,避免放学人流高峰期造成拥堵。


学生举着班级牌子,专人喇叭进行通知,家长进入接送区及时接送。


(图/真叫卢俊)


有位家长说,“最开始走进接送大厅有点震惊,看起来就像在机场,有闸机、大屏幕,还有空调、卫生间”。


据相关负责人向我介绍,学校进行分批放学,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孩子情况,一二年级继续在地面接送,三四五年级主要都在地下接送。


家长停车同样享受优惠,长期包月是一个月300元,每天接送也有相应的免费时长。


已接入城市大脑平台,家长不仅能实时查看停车和收费情况,也能先离场后付费。


为什么杭州“接娃”遥遥领先


除了巧妙利用地下空间,杭州还有的学校通过精准管理,以解决瞬时车流量大、停车难、守护力量不足等问题。


星澜小学就是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类,按学生的住址方向进行放学,形成了时空分流和人车分流的上下学接送体系。


文海小学和文海中学则是设置了机动车临时停车区域,优化人行横道,上下学高峰期启用移动红绿灯。


学正小学、新围小学等6所学校,还对部分道路实行限时单向通行,打造“无忧上学路”……


这么多措施看下来,不得不感叹,这样的“丝滑”接娃既缓解了家长们的“接娃焦虑”,也让校园周边道路更加安全顺畅。


可以说杭州这个“互联网之都”,在公共服务方面,处处都散发着高效和人性化的魅力。当地政府能从大家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这种“接送难”的民生问题,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举措了。


更厉害的是相关部门还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从2019年起,杭州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新建中小学,都预留了学生接送系统的建设空间和管线设施。后期将根据学校的自身需求,精准落实“一校一方案”的交通分流方式,增设门禁系统、指示牌等附属设施。并在2020年接入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做到全市一盘棋,高效管理60多所学校的上下学停车接送体系。


当然,杭州觉得这样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还要继续扩大改造的学校范围。像钱塘区凌云小学和滨江区湖畔中学都将在9月底启用。


以及进一步优化人行、车流交通动线,改善停车场手机通信信号,还会与城管部门联动,让更多家长的车辆都能在接送时段,享受免费停车优惠政策。


敢为天下先的杭州人,不仅做得早,还丝毫不肯懈怠,一直在领跑的路上。


这只是浙江的一个缩影。


不光光是杭州,我们看到浙江还有宁波、义乌、海宁等地,都在推行此类学校接送空间的改造。


自2015年以来,宁波52所新建(扩建)学校配有接送系统,目前还有22所新建中小学正在建设地下停车场。


义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鸡鸣山校区、香山小学、稠江小学、稠城第一小学等15所学校都采用该模式放学接娃;海宁的志摩小学、江南小学和静安初中也设置了地下接送系统……


省内多个城市累积起来,有超过两百所学校都加入了进来。


(图/网络)


其实这些新型“接娃”模式的火爆,就是浙江的一个缩影。


大家看到视频的第一反应,通常都说觉得因为他们政府有钱,因此舍得花钱去改造,给大家谋福利。


而给我的感觉,当地政府愿意把公共停车场和学校停车场这些市政配套拿出来,给大家一起来使用,象征性地收一些钱,甚至是免费,就为了能让家长方便、学生安全,这才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浙江的便利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通过“浙里办”,像落户、买房、买车等大部分业务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24小时办事综合自助机。(图/真叫卢俊)


这样高效的背后,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贯穿始终,才是浙江高效制胜的法宝。


如果把城市里的各种公共设施都当作一个个互联网产品,市民是用户,政府就是产品经理 。那么,产品经理就该看到这些需求,并解决它。任何举措只要能为市民带来便捷,都值得做。


不论是爆改“接娃”空间,还是各种下血本抢人才,以及抢占电商、直播这样的风口。浙江总是能够拿出魄力和方案且快速的落地,在各个方面都先人一步,行动力拉满。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浙江为什么一直这么优秀的原因吧。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