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求真务实,严肃活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1k星]kro-run/kro:Kube ... ·  12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5.3k星]PandasAI:用自然语 ... ·  16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HunyuanVideo-Training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BioEmu:用深度学习模拟蛋白质平衡构象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22星]funtrace:一款为C/C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打造基础研究热土  守护人才成长沃土——十一院空气动力科学中心侧记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1-04-08 10:09

正文



0 1

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的学术沙龙


“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待加强。

“要找在风洞实验方面有充足经验的人请教。”

“只要存在相互干扰就不是标模实验。”

“如果这个结果发表出去,业内专家们会觉得糊弄人,影响很不好。”

……

在学术沙龙上,十一院空气动力科学中心研究人员们就各自课题展开着激烈讨论,思想与交流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原计划进行到15点的学术沙龙足足开到了17点。“这是常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说着说着总觉得时间不够,大家的观点会给自己的研究很多新启发。”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刘智勇解释道。沙龙结束,他已密密麻麻记了4页纸,看起来仍意犹未尽。

对于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而言,每周一次的学术沙龙是“集中充电”,它有料、有趣、有意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自由争鸣的机会,避免闭门造车,这对基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0 2

强基固本,高瞻远瞩的书记院长


十一院是集团公司唯一的空气动力基础研究院。2020年9月20日,作为对习近平总书记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指导精神的积极响应,十一院成立了科学中心,目的是搭建有利于开展空气动力基础研究的良好平台,支撑航天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在科学中心成立大会上,十一院党委书记王献雨和院长胡梅晓共同强调:“航天需要创新,航天的基础更需要创新,有必要把基础性工作抓起来。”同时,满怀期望地寄语:“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要将空气动力科学中心打造为基础研究的热土、净土,要融天下英雄为所用,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乐土。”

半年过去了,科学中心营造出开放、包容、合作、平等、共享的学术氛围,朝着助力构建“‘独立性、完整性、专业性、系统性’技术创新体系”的目标稳步迈进。


0 3

松绑减负,心无旁骛的研究人员


前沿基础研究需要相对自由、独立、宽松的环境。科学中心设立政策特区,建立适合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模式和考核激励机制,成立学术带头人独立实验室,真正让研究人员做到“安、专、迷”。在课题管理上,科学中心充分尊重各独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的自主权,多在政策层面上提出指导意见,并协调组织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以及业内专家,在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成果评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专业性建议。

“中心每周的固定活动只有学术沙龙,不会给研究人员安排任何事务性工作,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做科研。”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伍超华介绍道,“基础研究结果有未知性,我们不会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考核,让研究人员疲于奔命,但会通过沟通交流掌握课题进展情况,确保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谈起进入科学中心后的体会,研究人员冯峰说:“这里更贴近基础研究,交流机会也多,自己似乎真正进入了空气动力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感觉到能使得上劲了。”


0 4

突破窠臼,释放活力的斐然成绩


科学中心一方面以提升空气动力学影响力和发展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当下、着眼全局,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努力建设成为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的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空气动力学领域一流科研机构;另一方面以提升基础研究人员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突出主线,专家负责、行政支持,注重培养、自由流动,激发基础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使之成为空气动力学领域声誉卓著的专家学者。

正如院长胡梅晓在科学中心领导干部会议上勉励的那样:“选择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就是背负了一种庄重的承诺和至高的理想,大家要有聚焦国际前沿问题、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勇气,要有成为优秀科学家、站在学术最高讲坛上的抱负,使学术思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使学术创新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在成立后短短的几个月里,科学中心依托“空气动力学四季学术论坛”、“空气动力学双月青年学术沙龙”等定期举办的系列化学术邀请报告,打造业内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共计10余场,吸引了院内外专家学者600余人次参加。多名研究人员受邀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作报告或担任主持人,并获聘进入各级专委会、编委会,多项创新研究成果相继在《Physics of Fluid》《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研究人员宋威关于“多体空气动力学”的系统性论文得到清华大学许春晓教授认可,她欣然担任该论文的责任编委;研究人员张赢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新年伊始,研究人员人人精心准备、踊跃申报,提交了5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0 5

开拓进取,充满希望的长远未来


我国航天空气动力事业创建65周年来,十一院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科研领域拓展,经济规模增大,参与完成了几乎所有航天重要型号的研制,为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前进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吴燕生董事长在2020年3月十一院干部大会上指出:十一院应以建设航天强国为目标,以两个“世界一流”为标准,加速推进改革发展建设,加强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以提升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科学中心的成立,就是十一院落实吴燕生董事长要求,根据院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加强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

“十一院有底气做点基础工作。”党委书记王献雨的话掷地有声。“下决心做基础研究是要有很大魄力的。”回首科学中心的创建,常务副主任伍超华满是感慨,“从政策条件、院管课题到科研经费,院里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