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度百家
百度旗下自媒体平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原创自媒体平台之一。此为官方唯一公众号,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招聘! ·  3 天前  
中产先生  ·  别高兴太早,今年春节档的一个恐怖变化 ·  2 天前  
猫笔刀  ·  又烧起来了 ·  3 天前  
勤于奋  ·  2025年开工,继续操作国外LEAD赚美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度百家

前车之鉴:Facebook模块化手机缘何难有胜算?

百度百家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25 16:44

正文

日前,有国外媒体爆料称,Facebook正在开发自己的模块化手机,并在业内再次引发模块化手机前景的争论。那么模块化手机是否具有前景?Facebook在此胜算几何?



提及模块化手机,相信业内首先想到的就是之前在业内炒得甚是火热,但最终以失败收场的谷歌的Project Ara。而鉴于目前传闻中Facebook模块化智能手机的项目主要负责团队,例如负责人雷吉娜•杜根(Regina Dugan)等就是此前在谷歌负责Project Ara的人马,我们相信其模块化的理念与Project Ara肯定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基本的理念趋同,所以回溯Project Ara诞生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对于判断Facebook模块化手机或者说是类Project Ara理念的模块化手机的前景至关重要。


这里不妨先看看谷歌Project Ara从何而来。从国外媒体之前在对谷歌Project Ara深入采访后透露,Project Ara的想法和根基来自于其并购来的一家以色列创新公司Modu手机的专利加上Phonebloks网站创始人Dave Hakkens在YouTube的一段模块化手机的视频。尽管可能Project Ara的立项远非这么简单,但至少从其目前Project Ara的实际进展及对外宣称的理念看,上述背景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遗憾的是,在2008年就尝试模块化的Modu手机早以失败告终,而Phonebloks在最初的火爆之后,也日渐冷清。究其原因,有业内分析认为,手机产业的高度集成化在使得相关部件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加大了手机以模块化组装的门槛。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还只是发生在9年前的2008年,而手机产业发展今天,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强,其部件集成化的程度更高(相对抬高了模块化组装的难度),成本也更为低廉(降低了模块化手机的成本优势)。


众所周知,对于整机厂商而言,由于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多数厂商最终比拼的是成本,而按照自身产品规划(有一定出货量的支持)自然在配件厂商那里可以拿到最优惠的价格,进而反映到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及自身的盈利能力中,相比之下,无确定数量保证(各个部件的需求量会有很大差异)的模块手机模式并不利于厂商参与竞争或者说不适合当下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方式。


如果说上述是从产业链的厂商端看,Project Ara难以获得支持的话,从用户端看,虽然部分用户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需求的配件模块,但由于谷歌确定了事关Project Ara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骨架(据 Google Ara 项目团队介绍,Project Ara 手机有大中小三种尺寸,分别是4 英寸、5英寸和大于5英寸,且“骨架”相当厚重),进而导致智能手机超轻薄的可能性很小,而这无疑有悖于目前智能手机厂商及用户的诉求,让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用户在外观(所谓的颜值)的选择余地大大降低,造成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外观的同质化。要知道智能手机外观在用户的选择决定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硬件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外观设计或许才是决定用户购机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这再次暴露出Project Ara模块手机与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背离。


此外,由于模块化,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周期自然会延长,但作为时尚消费类产品,用户不希望自己的智能手机使用过长的时间,至少从目前看,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应该在12~18个月之间,这也是为何苹果基本上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更新的自己的iPhone。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Project Ara这种模块化更新延长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周期的作法也未必会受到相关厂商的欢迎。毕竟从不同模块厂商的角度,希望用户越快更新它们的手机模块越好,因为新的产品的利润要比旧的产品利润高。还有一点不同忽略的是,定制化会导致用户对于各模块各代产品需求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不同代模块之间的适配和兼容性问题,而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如何确定是哪家供应商产品的问题和责任?用户应该去找谁?


不知业内看了上述针对手机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手机市场的竞争特点及用户需求的分析作何感想?我们认为,当初Project Ara面临的上述窘境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果说上述是外部的客观环境决定了模块化手机始终难有前景且近乎渺茫的话,那么从主观的Facebook自身看,与当初的Project Ara相比也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即如果说此前谷歌力推Project Ara,是为了以灵活和低价格加速智能手机的普及,最终是扩大自己的Android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用户的话(并非只是模块化手机本身),那么Facebook推模块化手机的目的何在呢?如此看,Facebook此举甚至还不及当初和 HTC 合作推出的一款名为 HTC First智能手机(当时主打的功能,就是由 Facebook 开发的 Facebook Home 启动器,这款启动器能够将整个手机界面和 Facebook 融合在一起,在锁屏状态下,用户可查看到 Facebook 的消息等),其目的是借此增加Facebook用户的黏性(当时Facebook还处在急需增加和保留用户的阶段),尽管后来也是以失败告终,但至少目的明确。而目的明确就意味着会上心和持续的投入,反之亦然。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的是,就像本文开始提及的,由于负责该项目的团队主要来自此前的谷歌,Project Ara,且从该项目的前主持雷吉娜•杜根(Regina Dugan)离开谷歌跳槽至Facebook时,其博客中所言的“创造新产品的道路总是充满困难。就算你一心向前,也免不了一路刀割剑戟的磨难洗礼。不仅需要面对技术上的困难,管理和思维上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几次遭遇之后足以让小规模的创业团队心灰气馁”看,其当时与谷歌的矛盾肯定不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