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芯东西
芯东西专注报道芯片、半导体产业创新,尤其是以芯片设计创新引领的计算新革命和国产替代浪潮;我们是一群追“芯”人,带你一起遨游“芯”辰大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进步、世俗化与现代性(乔拓新 译) ·  昨天  
哲学园  ·  情人节大放送!爱她,就送她紫水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芯东西

广州,诞生一个芯片独角兽

芯东西  · 公众号  ·  · 2024-11-11 12:00

正文

半导体追赶战。

作者 | 陈晓

今年前三季度GDP出炉,广州掉队的声音再次渐渐多了起来。摆在广州面前的,正是一场新兴产业之战。无独有偶,近日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芯粤能)宣布完成约十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粤财基金管理的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与国投创业基金联合领投,社保湾区科创基金、深创投、广州产投、科金控股集团、大众聚鼎、博原资本、复朴投资与曦晨资本联合参与。
至此,广州半导体独角兽又新增一员大将。成立于2021年的芯粤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的企业,还创造了国内规模化芯片制造厂建设最快纪录。据其此前透露,公司投前估值为6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超70亿元人民币。
回顾近几年,珠三角半导体追赶战愈发激烈,希望改写昔日落后被动的局面。

01 .
成立三年
广州最新半导体独角兽


官网显示,芯粤能成立于2021年,位于广州市南沙自贸区,是一家面向车规级和工控领域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和研发企业,产品主要包括碳化硅SBD/JBS、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智能电网以及光伏发电等领域。
深扒股东信息发现,芯粤能与吉利系渊源颇深。根据出资信息显示,芯粤能的股东包括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广州芯合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其中,威睿电动汽车由浙江吉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为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是成立于广州南沙的半导体企业,而吉利控股是其天使轮及C轮融资的投资方。
吉利扶持下的芯粤能,直指碳化硅项目。提到碳化硅,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它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适合做功率器件,目前是第三代半导体最火的材料之一。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全球碳化硅市场爆发式增长。但目前全球碳化硅市场主要是国外巨头垄断,国产替代显得尤为重要,于是芯粤能应运而生。
据悉,芯粤能碳化硅项目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分别建设年产24万片6英寸和24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芯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车规级、具备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整体工程经过15个月努力建设,目前实现正式通线,创造国内规模化芯片制造厂建设最快纪录。
资料显示,芯粤能核心团队主导过国内领先的主流晶圆厂建设营运,拥有碳化硅芯片制造的大规模运营经验;技术团队由来自海内外头部企业和高校的专家组成。2021年,广东强芯工程提出构建集成电路“四梁八柱”,做大做强芯片制造业,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被正式列为“广东强芯”重大项目,随后被列为国家级重要项目。
如今,芯粤能碳化硅晶圆芯片生产线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达到月产1万片产能,包括1200V、16毫欧/35毫欧等一系列车规级和工控级碳化硅芯片产品,已与40多家客户签约流片,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碳化硅芯片设计企业,包括了多家主机厂和送样验证客户。
要知道,能够月产上万片的碳化硅工厂,在国内屈指可数。从成立到建厂、实现量产再到跻身独角兽行列,芯粤能只用了三年时间,令人惊讶。

02 .
身后国资云集


梳理这次融资,我们看到不少国资的身影。
翻开长长的股东名单中,既有国资平台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国投创业基金、社保湾区科创基金、深创投、广州产投、科金控股集团的参与,也有CVC机构大众聚鼎、博原资本的加入,还有市场化机构复朴投资和曦晨资本,阵容豪华。
从公开资料来看,这或许是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二期第一次落子。去年底,广东省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正式成立,肩负着广东省实施“强芯工程”的使命,助力广东半导体产业崛起。
成立于2020年的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一期,至今深度挖掘广东省重大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所投项目中已经跑出了粤芯半导体、志橙半导体、大普通信、安凯微电子等独角兽或即将IPO的企业。与首期一脉相承,二期基金同样体现了投资多样化、期限长、让利机制活等诸多特点,持续关注汽车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这次投资芯粤能也是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二期首次公开出现在领投名单中
而另一位领投股东——国投创业,成立于2016年,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独立运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则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中央企业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
国投创业在投资过程中,注重投资标志性影响力的项目,投早、投创新、投团队,致力于寻找和支持具有产业抱负的科技企业家。通过基金投资,国投创业支持了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质科技项目,比如寒武纪、奇安信、荣昌生物等等,每一次出手,颇有风向标的意味。
还有今年刚成立的社保湾区科创基金。基金规模51亿元人民币,其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认缴出资50亿元,基金交给深圳本土机构深创投来管理,重点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
进一步看,广州产投、科金控股集团背后分别代表着广州市政府和南沙区政府。
以往,大部分政府引导基金都以LP的身份活跃在创投圈,但从最近的重大项目来看,越多越多的政府基金正直接下场投资项目。这也许意味着,政府引导基金除了扮演LP角色之外,也正在尝试以直投的方式参与引进重大项目,实现精准招商。

03 .
大湾区的焦虑
打响半导体追赶战


如此一幕,正是大湾区重仓半导体的一缕缩影。
曾几何时,“珠三角为何在半导体上落后于长三角?”这一问深深刺痛珠三角产业界。当长三角在半导体产业高歌猛进时,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却一度在半导体产业上几乎隐身。
用一位资深投资人的话来说,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一点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
危机感扑面而来。于是,从广州到整个大湾区,都不约而同地吹响半导体产业的号角。
早在2021年,广东提出要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并描画出“强芯行动”的详细“广东路径”——做大做强设计业,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重点发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引进和培育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各地行动起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接连出台半导体扶持政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