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是直到1667年才出现的一个概念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
清朝时期的安徽
清军入关之后
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
省府驻地江宁府(今南京市)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
分驻江宁、苏州
为了方便管理
清政府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分别为江苏、安徽
清康熙六年(1667年)
左、右布政使
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
依然分驻江宁、苏州
但江宁府本身属于江苏布政使辖境
(这也许就是南京至今仍被人称为“安徽省会”的原因之一吧!)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前往安庆
国民政府时期的安徽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
将安徽省婺源县划入江西
虽然后来当地乡绅发起“回皖运动”
婺源一度回归安徽
但是解放后因为各种原因
又把婺源县划给江西省管辖
1949年4月20日
安徽全部解放
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皖北行署区:
1949年4月15日在合肥设立
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区
加上原属江苏的江浦县、萧县、砀山县。
皖南行署区:
1949年5月7日在屯溪市设立
同年7月行署驻地迁往芜湖市,直辖芜湖市,
下设芜当、池州、宣城、徽州4专区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
新中国时期的安徽
1952年8月7日
皖北、皖南两个行署区合并重设安徽省
省会设在合肥。
当时只有五个地级市
分别为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蚌埠
1953年2月1日
原属于安徽省宿州专区的萧县、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原属于安徽省滁州专区江浦县划归江苏省
1955年4月14日
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
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
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1955年6月27日
拆当涂县成立马鞍山矿区
为县级,隶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由当涂县代管
▲点击查看大图
制图/
liucheng1972
1956年1月19日
宿县专署和滁县专署合并成立蚌埠公署
1956年5月
安庆市降格为县级市
划归安庆专区管辖
1956年10月12日
国务院决定:设置地级马鞍山市和地级铜官山市
1957年12月
和县裕溪口镇划入芜湖市
1958年7月12日
将蚌埠专区的肥东县、芜湖专区的
巢县和六安专区的肥西县划归合肥市
1958年10月22日
中共安徽省委决定
当涂、和县、含山三个县划归马鞍山市领导
1959年3月23日
马鞍山市的当涂、和县、含山县复属芜湖专区
1959年4月
撤销安丰县,并入寿县,回隶六安专区
1959年12月
将凤台县、潘集等9个公社划入淮南市
1960年10月5日,
正式成立濉溪市
1960年12月4日
,寿县划入淮南市
1961年4月13日
撤销合肥市巢湖(水上)区,仍并入巢县
1963年5月20日
撤销屯溪市,将屯溪市的行政区域划归休宁县
1963年8月
,芜湖县迁驻澛港
1964年4月3日
撤销淮南市潘集区,归还凤台县
1964年7月29日
撤销铜陵市,成立铜陵特区
1964年10月31日
国务院决定
创设长丰、利辛、固镇3县
1965年5月21日
设立巢湖专员公署,驻巢县;
设立池州专员公署,驻贵池县
1965年7月19日
设立石台县
1971年3月30日
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
1971年12月11日
将铜陵特区改为铜陵市
1975年12月19日
设立县级阜阳市,设立县级屯溪市
1977年1月20日
阜阳地区的凤台县划归淮南市
宿县地区的濉溪县划归淮北市
1979年5月10日
,设立县级宿州市
1979年9月23日
,设立县级六安市
1980年1月29日
撤销池州行政专署
将其所辖的东至县,贵池县划回安庆地区管辖
太平县石台县划回徽州地区管辖
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管辖
将徽州地区的宁国县划归宣城地区管辖
1980年10月3日
,淮南市成立潘集区
1982年11月25日
设立滁州市,撤销滁县
设立巢湖市
以巢县的城关周边为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8日
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
设立合肥、蚌埠、安庆、淮南、
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8个地级市
1987年-2000年
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
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