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系列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2024
年底,广州一座新机场出现了。
位置并不在广州,而是在旁边的佛山,广州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机场。
类似的,深圳的第二机场也不在深圳,而是把惠州平潭机场打造为深圳第二机场。
在珠三角内,目前共有三座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
2023
年旅客吞吐量
63
00
万人次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2023
年旅客吞吐量
53
00
万人次
.
香港国际机场,
2023
年旅客吞吐量
395
0
万人次
.
都是国内排得上号的大机场。
但三座机场都位于珠江东岸。
珠江西岸只有一个珠海金湾机场,旅客吞吐量
1100
万人次。
佛山沙堤机场,旅客吞吐量则只有
100
万
人次,只有广州深圳的零头。
珠江两岸发展并不平衡,于是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应运而生。
一开始,很多人希望新机场落子在广州的增城和南沙。
增城自从
2018
年就开始积极争取,甚至出台了相关文件:
《增城空港产业园发展概念规划及集疏运系统规划》。
其中明确提出,广州增城建设机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扩展白云机场的货运功能,承接客运功能。
而本次空港产业园的规划范围总面积为
92
平方公里,主要在正果镇。
但非常可惜,
2020
年被否定了,理由是因空域受限问题,不符合选址条件。
而南沙,则更为可惜。
本身地理位置,处在珠三角大湾区的正中心。
如果能够发展起来,那广州可以力压深圳,成为珠三角绝对的龙头。
2004
年,广州新白云机场建成。
位置在广州市中心的北边,距离深圳、香港、澳门,
距离太远
。
尤其是面对深圳宝安机场,优势并不大。
因为深圳宝安机场,几乎取代了南沙的战略地位,成为了大湾区的核心。
这次广州的新机场,也曾考虑过南沙。
但看到对岸的宝安机场,很快打消了念头。
距离太近,已经没有生态位了
。
于是广州把新机场放到了西边的佛山,配合着广湛高铁,辐射整个珠江西岸。
珠三角内部的明争暗斗,在机场上也能窥得一二。
本来香港的机场,主要负责国际业务;
广东和深圳,负责国内业务。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日子还能过。
但
2016
年时,国家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深圳机场的功能定位由
"
干线机场
"
升级为
"
国际航空枢纽
"
。
这之后,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线快速增加。
2018
年之后,广州也开始增加国际航线。
三家机场为了争客户,增加运输能力,都开始扩建。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条跑道:
2016
年启动,
2022
年投入使用,
2024
年
年客运量可达
1.2
亿人次。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2019
年
4
月宣布计划建造第三条跑道,使其能够在
2030
年前每年应付
8000
万乘客流量。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三期扩建工程计划于
2025
年建成,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
1.2
亿人次。
香港面对着广州和深圳,只能疲于防守,如果没有更多政策支持,很难维持原有的国际地位。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来时,文件里先提香港,其次是广州,再次是深圳。
本来有意,以大湾区龙头地位来拉拢香港。
但很可惜,
2019
年香港出事,地位受损。
广州、深圳、上海的地位被有意拉高,作为香港的备选方案。
如果香港再出事,那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了。
广州、深圳之间,竞争其实更加严重。
首先,深圳是二级财政,计划单列市,财政直接上交中央。
作为北京的飞地,深圳长期以来,被用来制衡香港和广州。
广东本土势力,当然不乐意看到深圳这么跳。
于是在各个方面开始竞争,比如机场。
2017
年,财新记者获悉:
广东省国资委有意对广州、深圳、珠海三大民用机场进行一体化重组,并交由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下称广东机场集团
)
统一管理运营。
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国资委一度提出设想:
三大机场合并后,广州机场已有的国际航线,深圳不必再开设。
接近深圳的人士表示:
深圳要打造国际化城市,倘若外宾来访还要绕道广州或香港,显然是深圳不愿看到的。
如果当年这件事办成了,深圳会被广州再压一头。
本来广东就有个潜规则:
如果一个人当过深圳操盘手,最后就不能当广东操盘手。
深圳经济上可以超过广州,但其他方面不行。
深圳自然也不乐意,于是越级汇报给上面,最后广东的计划破灭。
深圳机场依然发展起来了。
而且随着深中通道开启,对深圳又是巨大利好。
2018
年珠港澳大桥通车后,澳门机场被虹吸,香港机场更加繁荣。
机场之争,
本身是流量之争,核心是时间
。
时间主要分为赶路的时候,和等待的时间。
本身香港作为老牌国际机场,航线更加密集,客户在机场等待的时间更短。
如果赶路的时候再缩短以后,那就无敌了。
澳门很难继续竞争。
同样的,
2024
年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和珠海也会被虹吸。
因为赶路的时候减少,珠海机场的优势不大了。
但根据世界经验,本身航空客流就应该是
高度集中
的。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