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没有登录微信公号,今天打开公号后台看到许多朋友的留言和读者评论。有位“微笑”小朋友在《成为学霸和学神比你想的简单太多》一文后面写了长长的评论。如下:
微笑:
核聚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这是我爸爸的微信)。我是从一个状元介绍的学习经验中得知您的。我觉得遇见您,简直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首先是看了那篇进步本的学习方法,我反复的看,都快背得了,寒假一直在实践,开学后也是,数学提高了三十多分,但是其他科还没试过。我真的能从您的文章感觉到魅力,好像真的把我带入了,我性格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不再怕竞争。您的各篇文章也写的非常好,思想很有深度,让我对更高的思想境界有了向往,也有了学习的动力。明白了很多事情,爱上了学习。而且思维的深度也有了跃进,这次的论述类文本考试我看的懂了。看了很多清北学霸的经验,发现和您的进步本惊人地一致!学习就是必须把不懂的全弄懂,不能自欺欺人。只是我现在感觉还是欠缺努力…… 总之,很感谢您!会一直支持的,如果出书我也肯定会买的。(不知道您是否出过书)因为现在是学生不经常用手机,所以无法加入知识星球如果我毕业了还有我肯定会加入的!
我别感兴趣的是这句话,
“我是从一个状元介绍的学习经验中得知您的。”
虽然我知道,我所写的学习方法必然会顺便造就、作为副产物的造就许多清北状元之类的效果,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哪位状元介绍的学习经验中提到了我的学习方法。这便于我打广告啊。也便于我做一些统计研究。另外,还能让我高兴高兴,以备吹牛之需。所以,“微笑”小朋友,或者哪位朋友看到了类似资料,欢迎发给我哦(我工作微信号hejupai1)。
然后我感兴趣的是,
“寒假一直在实践,….,数学提高了三十多分”。
我是科研工作者,特别关注定量的结果。我写的学习方法类的文章发布在网络上,变成了是一场持续很久、规模很大的学习实验。我时不时的会收到各种反馈。看到之后,我会琢磨,有些人的效果不佳,是什么原因?效果显著,又是什么原因?(在我的知乎专栏的《进步本的秘密》系列文章里,我分析过诸多成败案例。效果明显的原因都是高度相似的,不明显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最突出的共性原因是——文章内容没有读完整,也就是最基本的阅读理解问题。)
对于“微笑”来说,学习进步效果是显著的。为什么呢?
“首先是看了那篇进步本的学习方法,我反复的看,都快背得了,寒假一直在实践,开学后也是,数学提高了三十多分,但是其他科还没试过。”
这句话的前半句道出了原因。特别是
“我反复的看,都快背得了”。
我相信,如果以这种态度学习任何东西,效果都会是显著的。这是其一,也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持续实践。显然,在学习方法上,即便有灵丹妙药,也需要持续实践,才能长几十分的分数。
我还从这段文字中看到,“微笑”小朋友的治学态度严谨。她没有偏听我的一家之言,而是兼听并蓄,做了甄别比较——
“看了很多清北学霸的经验,发现和您的进步本惊人地一致!”
清北学霸的经验贴和我所说的“进步本”惊人的一致,换个角度看并不惊人。首先,我的进步本系列文章,以及其它学习方法文章本身就是经验贴。更根本的是,进步是学习的本质目的。所以,能考上清北的同学,必然高度符合了这个学习本质目的。差别在于,有些人是无意的,甚至是被动的,不自觉的。这些人,可以说是学霸。学霸的意思是,高度还不够,而且可能不持久。而另外一些人是自觉的、主动的符合学习的本质目的。他们认知到了学习的必然法则,他们按照学习的法则学习。这些人就不仅是学霸了,而是“学神”。他们的学业成就,乃至事业成就是持久的,而且很有可能持续精进。
评论中,“微笑”小朋友的这句话说得最精彩:
“学习就是必须把不懂的全弄懂,不能自欺欺人。”
照我看,如果这句话写成“学习就是不能自欺欺人”,那就精彩绝伦,而且是天下最高明的学习方法了。
这话听来很武断,方法也太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太难。因为,自欺欺人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许多时候,自欺欺人都是非常隐秘,浑然不觉的。也因此,不自欺欺人最难的是觉察到自欺欺人。
前段时间,有位小朋友在我的忽悠鼓动下,开始背诵我编的经典英文23篇。他的英语分数从90多涨到了100多,又涨到了110多。那段时间,我时不时的问他背到第几篇了,理解了多少。他都能答的上来,而且能说出最喜欢哪篇。我有一次惊讶的发现,他背过的所有9篇文章准确度高达99.9%——只背漏了一个短语里的一个单词。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来找我,十分沮丧,说英语考了不到90分,不知道怎么办了。我问,“你英语背到第几篇了”,他说,“不知道”。我说,“好吧,这就是原因。”然后,我又补充了一句,“还好你考了这么难看的分数,不然就不会反省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
知道自己背到了第几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哪怕只背了一篇。但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选择了——不知道。这种选择是无意的,但结果都一样——自欺欺人。能把握住的东西把握不住,还想把握难以把握、乃至不可把握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颠倒梦想。这又是一种自欺欺人。
两千多年前,《道德经》上写道,“为学日益”。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弄明白:“为学”怎么就“日益”了?
后来想到,这句话如果加上两个“真”字,就容易理解了——“真为学则真日益”。
只要真的学习,真的想学到东西,学业真的就能与日俱增。
或者,真的想学到东西,真学习,很可怕,很恐怖。
只可惜,
老子
说话从来不会这么啰嗦。他的态度一如既往——爱懂不懂。如同世界上任何自然法则一样的、始终的残酷无情。
两千多年后,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真言千古。
先生以此一言足以千古。
“不真”不仅是人生悲剧的一种来源,
而是人生全部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相关文章:
颠覆认知,圆梦清华
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第2版】
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续篇)如何在高考中发挥好,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