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刘杏林:我们为什么需要舞美博物馆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湖北春节返程省内易拥堵路段汇总!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2025武汉元宵节灯会活动来了!每个都想去!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高龄津贴发放指南!每月补贴多少?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未来剧院场馆发展的需求变化:剧场数字化转型建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天水麻辣烫的“网红”之道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3-23 20:01

正文

最近,一碗麻辣烫让天水这座西北小城市“火”遍全网、迅速“出圈”。
与淄博烧烤“出圈”相似,天水麻辣烫成为爆款美食,短时间内客流暴涨、流量陡增。视频中,麻辣烫摊位前排满了等待尝鲜的游客,无形中“拉满”了期待值。

这对于天水而言,是接住了“泼天的富贵”,还是感受到了“泼天的压力”?

“流量能否带来留量”“网红能否实现长红”,这道连淄博都尚在解决的难题,新晋“网红”天水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去年以来,从淄博、哈尔滨到天水,因为爆款产品而瞬间爆红的3 座城市,总让人觉得是没来由的“火”。“全国各地都有的麻辣烫,为啥在天水火爆异常?”面对这个疑问,即便是天水当地老百姓也会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


麻辣烫背后的“推手”是谁?为何选择麻辣烫这个点?有人认为是人为炒作、团队营销,也有人认为是算法推荐,“普通人荐普通地方的传播路径,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托举力量”。

的确,在大数据分析日益精准、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为目标群体“画像”越精准,越能找到群体需求点,在推荐中不断形成共鸣共振,就有可能“引爆”流量,从而将一个小城推向全网。

这次,究竟为什么是甘肃天水,我们可能无法做出确切回答,毕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淄博、哈尔滨、天水的“网红”历程中,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之处。

淄博烧烤让广大游客品味美食的同时,体会到了“厚道山东”的待客之道,哈尔滨冰雪旅游让游客感受到东北人特有的“宠粉”模式,天水麻辣烫在“热辣滚烫”的滋味里多了一味朴实真诚的调味料。

对于普通人而言,最打动人心的是人情味,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正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这或许是大数据加持下这些城市“一击即中”“一点就火”的原因吧。



关注有热度,有热度就有流量。然而,流量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善用流量,考验着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

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让人想起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则新闻。

2月17日,因强降雪天气,2万多游客滞留甘肃省瓜州县,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倾其所有,当地群众主动腾出房间来安置和接待受困游客。温情化的待客之道赢得了好口碑,也让游客对甘肃旅游的好感度陡增。

今年1—2月,甘肃省接待游客4450万人次,初步测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长33.8%和56%,火热的场景和陡增的数据印证了大流量的有效输入。

从这个角度说,天水麻辣烫能够“火”起来,是在甘肃旅游大流量不断涌入的加持下,瞬间爆发的旅游衍生品,“泼天的富贵”绝非天上掉馅饼。

当然,这弥足珍贵的流量,天水是很想接住、接稳的。

天水的宾馆酒店、景区及时推出了优惠举措,当地开通麻辣烫专线、在火车站拉横幅主动接客,以应对瞬间暴涨的客流。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和就餐感受。

天水诚意满满,但任重道远。

流量本身是把“双刃剑”,暴涨的客流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承载能力,也对各类硬软件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过载,服务保障跟不上,“红转黑”是一瞬间的事情。

对于天水这座小城市而言,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补齐短板,也是不现实的。面对不断涌入的游客,一碗麻辣烫是暖心暖胃,还是烫着“嘴”、绊着“腿”,有待观察。



仅仅是营销一碗麻辣烫,没有更丰富的产品供给,不足以支撑整座城市实现流量“变现”、“流量”转“留量”。

短时间迅速“吸粉”,天水在流量营销方面做出了努力。全网互动、实地尝鲜,天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抓住了线上线下资源,引来了流量,值得称道。

不过,热销产品的单一性容易受市场的左右。一旦市场消费饱和度达到峰值,很可能会迅速跌落“谷底”。淄博烧烤“繁花”之后的落寞,足以说明一切。

地方名小吃要有足够的“吸粉”能力,至少具备两个要素:一是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口味,能够形成较强的美食记忆;二是要成为一个区域的主打产品,形成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

比如武汉过早、川味菜肴、粤式点心、苏式面点,这些各具风味的美食能够迅速唤醒消费者对某个单品的回忆,进而激发消费欲望,也让成都、武汉、广州、苏州始终站在国内一线“网红”旅游城市的榜单。

从城市营销角度来看,区域系列美食整合起来,形成整体营销模式,更有利于吸睛、吸“粉”。 甘肃也有自己的美食圈,兰州牛肉面、浆水面、烤羊肉串等,都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色美食。

天水麻辣烫或可整合进来,形成区域美食集聚优势,或能更好地带动天水“出圈”。



半个月来热度持续走高,天水麻辣烫交出了迅速爆红的“标准答案”:简单直接、口口相传。


不少网民将天水麻辣烫的“网红”之路,与淄博烧烤、尔滨冰雪旅游相提并论。

的确,天水麻辣烫与淄博烧烤“出道”经历高度相似,但在城市体量和综合实力方面,与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兼资深“网红”城市还是无法直接对比的。

体量“先天不足”、基础“相对薄弱”,一碗麻辣烫一路走“红”,还需借助外力。但无论如何,天水已经出人意料“红”了一把。这种爆红,无疑让很多城市颇为羡慕。

去年以来,很多城市都想复刻淄博、天水的流量故事,各地文旅局长们更是卖力地推介着本地美食美景。小城风物多,美食遍地有,但到底哪一种风物、哪一款美食才能激发大众热情?一心钻研流量规律,可能应者寥寥,但看似普通的事物,也许不经意间就有了神奇魔力。

有人觉得,这种网红城市的出现如同黑天鹅般难以预测,即使是“算法”也无法确知下一个“金手指”会指向谁。

其实,“营销说”也罢,“算法论”也罢, 归根到底,一个城市文旅成功的标志是有美景、美食和暖心的氛围。 在全国各地文旅高度“内卷”、网红日渐套路化的当下,朴实温暖的人和氛围,最能打动人心。

这一点,热情大方的东北人做到了,性格爽朗的西北大汉没有“缺席”,下一个网红城市也必然如此。

在这一大流量导入“定律”的背景下,谁会是下一个“网红”城市呢?



来源: 安徽时评
文: 钱定果
值班编辑: 王可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 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 ,去年开班13期, 合作单位包括 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 等, 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 ”跟班学习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