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魅力科学君
解读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趣闻,感受科学魅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昨天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昨天  
路由器评测  ·  华为AX1拆机-全球首拆 ·  2 天前  
路由器评测  ·  华为AX1拆机-全球首拆 ·  2 天前  
山东大众读者之家  ·  退钱了!明起预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魅力科学君

飞52亿公里取回外星物质,却发现其中有地球生物,还是活的

魅力科学君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4-12-07 19: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名为“隼鸟2号”的探测器前往小行星“龙宫”进行实地采样并成功带回样本的故事。文章还描述了在样本中发现地球微生物的细节,以及这一发现所带来的关于地球微生物超强适应能力的担忧。最后,文章提到人类探测器在其他星球着陆时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泄漏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探测器“隼鸟2号”成功从小行星“龙宫”带回样本。

耗时6年,飞行约52亿公里,返回舱携带着约5.4克的小行星样本成功降落在澳大利亚。

关键观点2: 样本中发现地球微生物。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样本中发现丝状物并确认是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能在外星物质中快速适应并增殖。

关键观点3: 地球微生物如何进入样本仍是个谜。

科学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但仍有微生物进入样本,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利用了未被注意到的微小漏洞。

关键观点4: 探测器在其他星球着陆时存在微生物泄漏的风险。

人类的探测器已在太阳系其他星球着陆,尽管采取了消除微生物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微生物泄漏的可能性。


正文

2014年12月3日,一个名为“隼鸟2号”(Hayabusa2)的探测器发射升空,它来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其主要任务是前往一颗名为“龙宫”(Ryugu)的小行星进行实地采样,然后将样本送回地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切进展顺利,2020年12月6日,“隼鸟2号”终于从“龙宫”小行星上取回了外星物质,它的返回舱携带着大约5.4克的小行星样本,成功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整个过程耗时6年,大约飞了52亿公里。

在完成回收之后,这些珍贵的样本被存放在高度洁净的实验室中,在这里,它们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密封,随后会陆续送往各个研究团队。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已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并且有了不少的发现,例如在2023年的时候,就有研究团队发现,样本中含有2万种有机化合物,其中还包括至少20种氨基酸。

有意思的是,一个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对一份样本进行研究时,却发现其中有地球生物,而且它们还是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看。

根据介绍,在早期显微镜检查中,研究人员在样本中发现了一些丝状的微小结构,他们最初以为这可能是小行星上的矿物或某种有机化合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些“丝状物”其实是活的,因为它们出现了增殖——在样本密封装置打开后的一周之内,它们的数量就从11个增加到147个,而这无疑正是生物的典型特征。

这一发现引起了研究团队的强烈关注,于是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这些生物进行了荧光染色检测和DNA测序,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它们并不是外星生物,而只是地球上几种常见的微生物。

但问题是,为了避免样本被污染,科学家设置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护措施,这些地球生物又是如何进入样本的呢?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微生物显然是利用了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微小漏洞,成功地“侵入”了这些样本。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侵入”样本的微生物,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对于它们来讲,来自“龙宫”小行星的外星物质是完全陌生的,但它们却能够快速适应这种物质,并利用其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而在它们增殖的过程,样本表面很快就被一层薄薄的生物膜覆盖,这种结构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在样本上附着,还可以让它们更高效地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因为这表明了地球上的微生物,拥有超乎想象的适应能力,它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中存活,还能迅速在外星物质中找到“立足之地”,而这无疑对我们的外星生命探测任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