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张雪峰公司今年的年终奖... ·  4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推荐我的抖音变现俱乐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2024年的最后一月,我们在时光站台上重逢|三明治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25-01-06 13:18

正文



作者 | 小池、阿Yo

编辑 | 三水




想过慢一点的时间


Dear Yo,


2024年竟然就这样到了12月。想起年初我们在一起聊城市移居的那些变化,只觉恍如昨日。据说,人长大以后,就会变成所谓“生活一层不变的大人”。因此,时间也会悄无声息地快速流走。而他们存在过的唯一证据,只是我们在越变越老。这样想想,真的有点可怕呢。


按这个理论,变化可以让时间走得慢一些。但我此刻,刚刚结束了一个日常带娃的周末,精神恍惚地躺在床上,只感觉已经处在贤者时间。生活委实乏善可陈。带小孩实在是一件鲜有变化的事情。因为小朋友的生活作息如此规律。但又因为他们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每天有些许的新,他们便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有时候,你会被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像广州冬日的阳光,给喘气的生活注入一些活力。但大部分时候,你只觉得精疲力尽,他们是永动机,而我是报废电池。


听起来很丧,其实也没有这么糟糕。前几天,阿粥和我说她看了一本写孕育生活的书,感觉非常可怕。虽然我不知道那本书具体写了什么,但也安慰她:人总是容易放大自己生活的痛苦和感受,其实并不如此。当然,我也真心这么想。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在无病呻吟。毕竟,90%的人都觉得我很幸福,那么我应该就是过着世俗意义幸福的生活。这样说来,客观说来,那还是幸福的。


今天,确实有一个我也认可的很好时刻。下午四点,女儿去打球了,儿子去乐团了,家属去机场了,我一个人在家。坐在沙发,从客厅的窗户望出去,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看到阳光洒在体育中心的足球场上,那些奔跑的小人也如同镶了金边,自由又潇洒。我在彼时的宁静里,感受到宁静。


想知道Yo的读书生活又有什么新变化呢?


祝Yo拥有很多时刻的宁静。


爱你的小池




在疯狂赶due中爬上来呼吸


Dear 池,


自从你9月邀请我年底共写,我便开始期待12月的到来。我本来是非常不期待这个12月的,气温骤降、雨雪交加、昼短夜长、期末赶due,并且过完这个月,我就40岁了。我在37/8岁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但是到40岁马上开始的时候,我是那么希望37/8/9岁的日子再长一些。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我已经真切地感到了身体机能的衰退——尤其是大脑的衰退。我这学期学法语学得非常痛苦,似乎我的脑子已经对一门新语言封闭了,水泼不进、油滴不入。难以学习新东西,意味着许多可能性正式关闭——虽然在它们开放时我也未见得会对它们感兴趣,但亲身感受到它们“砰”地一声关上,我才知道“失去”的意义。


许多事情,脑袋知道并不是真的知道,身体知道,才是真的知道。


我今天去参加了我同系的硕士同学的毕业典礼。多年前,我自己的硕士毕业典礼,我并没有参加,因为当年穷、没时间,更因为年轻狂妄,觉得那只是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仪式。而今天坐在下面,典礼前的传统风笛一响起来,我深呼吸了好多次才没让眼泪流下来。校长的致辞在如今的我听起来真是陈词滥调,什么未来不是为我们写好的,而是由我们来书写的,什么当你不在意所得时,你的付出才真的美好。但是如果是十五年前,我站在那里,我会被这些话鼓舞,为这些话感动吗?大概会吧。所以当最后一刻所有毕业生起立时,我几乎逃出了会场,年轻人的蓬勃欢腾是我现在不太能够面对的东西。


我现在已经不太眺望未来了。但这也许也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我这一年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时提醒自己记住那些心头宁静、呼吸自由的瞬间,比如深秋午后站在斜阳里,比如晚上看着商业中心灯光上方的一弯月亮,比如自习到傍晚时窗外“烟光凝而暮山紫”,比如你说到的,在平静的下午、看到阳光下奔跑的人们。我会默默告诉自己,记住它、记牢它,就像小的时候把收集到的每一枚硬币锁在存钱罐里一样。


我想起我们第一次共写,你曾经写过一个标题,“我们在陌不相识的站台上相逢”,我喜欢站台这个比喻,仿佛人可以在呼啸的时间里有片刻停顿,而如今我们又在这里重逢。我想把它作为我们的标题——“我们在时光站台上的重逢”。


祝你的存钱罐也越来越满。


爱你,

阿Yo




想和你在呼啸而过的时间里停顿,隔空和你拥抱


Dear Yo,


非常非常开心能和你一起度过四十岁。这让我觉得这个月更美好了。年末和你在这里重逢,是今年一个无比完美的句号。


我离40岁还有8个月。我家属和我同岁,只差一个月。今年夏天,我们过39岁生日的时候,他就和我说,他40岁之前一定要去一趟西藏。我上一次说这种话,是我29岁之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觉得三十岁,人生已经要走完了。所以,列出一个惊人的list,一定要在三十岁之前完成,不然,人生就此虚度。而今,在我四十岁之际,我只觉得:哈?只能说,家属还年轻吧,毕竟男人至死是少年。


我也能体会到你说的身体机能的衰退。早晨,我在镜子里仔仔细细看我的脸。它已经从胶原蛋白满满的鹅蛋脸,变成了一个黯淡蜡黄的方脸。因为地心引力,年轻时候饱满的苹果肌完成了下移,下移到我的腮,甚至某些时候,我觉得它形成了一个丑陋的倒三角,让人绝望。而且这个变化并不是缓慢完成的。大概在我三十六七的某一天,突然它就这样了,完全不可逆。


彼时我非常惊慌,于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美容仪、光子嫩肤、水光针……最后止步于超光炮。止步的原因,是这个项目已经是我能接受的最痛。医院的医美科,大概是我短暂人生里见过最坚强的地方,而且是一种没苦硬吃的坚强。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楼层,几十号人,你只能听见我一个人的惨叫。惨叫招来围观的人群,发现我只是在做一个光子嫩肤,我能感受到众人目光中的莫名、惊讶,和翻白眼。若干次(其实只有四次)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吃不了这个苦,只能和我的眼角纹、法令纹、大腮帮子,达成和解。


所以,你就看到一个与年龄和解的我。我感受到时间在我身上一天一天的变化,想念我的三十岁。


看到YO这学期在学法语,我还蛮开心的。因为我这学期在学粤语,我们又在一个项目上达到了同频。另外,我也和你一样,力不从心。年初的时候,我们俩还聊了我们彼时新学的运动,你在玩抱石,我在打网球。不知道YO的抱石到哪一步了,我的网球已经卡在瓶颈期很久很久了。有一天,我有一种今年一事无成的沮丧感。为什么都不行呢?我简直就是伤仲永现代版。但是,大概也就沮丧了十几二十分钟吧。我就是一直如此轻易地放过自己,所以才一事无成。毕竟不管行不行,还是只能往前走吧,也没有办法啊,只能往前走。


我年纪大了,不喜欢深刻,不喜欢复杂,也没有能力矫情了。我的精力只够关注在眼前的具体的事务上,如你所言“不太眺望未来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但是,看到你写毕业典礼,你逃出了会场。我突然又很想哭。这种难过,实在无以言表。


想和你在呼啸而过的时间里停顿,隔空和你拥抱。



广州的初冬,满是异木棉的粉。希望YO今天的心情也可以粉一些。


爱你的小池



蒙特利尔初雪


Dear 池,


其实我的生日是三月,严格来说还有4个月才40岁。不过不重要了,过完今年12月,我的年龄在很多系统上都会自动成为40岁。


今天蒙特利尔终于下雪了,不大,地面上薄薄一层白。今年天气很怪,夏天很热,冬天的温度却迟迟降不下来。去年这个时候已经下了好几场“真正的”雪了——今天这种天上飘雪花在地上却堆不起来的雪,在加拿大人眼里不算“真正下雪”。


但我却是在今天才觉得,冬天到了。


以前在国内时,总看到一句话,“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真的是有点矫情。但雪确实有种神奇的力量,让世界安静、寂寥下来,让时间也慢下来。如今世界上的很多大城市都大同小异,不管是北美、欧洲,还是澳洲。我常常察觉不到自己在哪,而今天雪落下来的时候,我却忽然想起自己处在另一个国度。


但如果加拿大是“另一个国度”,本来的国度又是哪个呢?这个问题对留学生、或者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的人很好回答,但我在心理上,已经和“本来的国度”有一些距离了。过去的生活已经恍若隔世,而这里,也还没有成为我的家。


我抱石已经停了半年了,也是卡在了瓶颈。哪哪都没有力气是很难有什么突破的。但我从今年9月开始举铁,每周去三次健身房。因为我极瘦,所以才两个月就有了一些线条——但这是中看不中用的,在重量上仍然是弱鸡的水平,所谓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磅数25。但举铁确实带来一些意义感,举起放下的重量会反映在身体上,是肉眼可见的收获,并不是一场空。我想网球可能也是一样,你可能一直也打不过那个对手,但是你的心肺功能、你的肌肉量和你的敏捷度的增长,都是真实的。


你拍的照片真的好美。我刚打开页面时甚至以为是假的。每次打开我们的页面,除了你的文字,你的照片也让我好期待。


爱你,

阿Yo




真诚地只想做一个永远的小孩


Dear Yo,


如果按年份来定义年龄,那这个月就是我们一同度过我们39岁的尾巴了。我突然有了一种紧迫感,但是一片脑雾里完全没有什么to do list。于是,发了一会呆,决定继续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地度过这个12月。毕竟和你一起共写,就是这个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我来广州已经一年多了。经历了它的建国后最冷冬天、二十年来最强回南天,甚至还看到了陆地龙卷风。感觉自己是来广州见证历史,非常有趣。可能是一切还太新鲜,甚至连我家四月份闹了一个月蟑螂,也没有击退我定居这个城市的决心。对于我一个长年三分钟热度的人,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年纪大了不再沉迷漂泊,完全找不到任何其他的理由。


和“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一样矫情的话,大概是“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你此刻在的地方,是我心里的远方。我此时在的国度,是你离开的故乡。地理的相对性,带给我们的好像只有惆怅。而我虽然没有出国,但其实也说不好,哪里是我的故乡。不过这也不是很重要了。我和家属结婚的时候,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双双待业。但我觉得我们无论怎么样在哪里,也会过得不错。如今,我对你和我也有这样的信心,我们无论怎么样在哪里,都会过得不错。


不过,独立地做一个大人,也真是太辛苦了。我怀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到“家”,YO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哪里呢?我从上大学开始,离开父母,算一算已经22年了。也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但是想到家的第一反应,还是父母的那个家。我时不时做梦,仍然会梦见小时候的老房子,熟悉的闭上眼睛都可以奔跑的楼梯,傍晚饭厅暖黄色的灯光,夏天总是有一张躺椅的阳台,夜里整点时分海关大楼的钟声,楼下邻居花园墙边璀璨的三角梅,对面阁楼大爷放飞的一群群鸽子……我在梦里触摸时光,只觉得太过温暖又酸涩。我内心深处,真诚地只想做一个永远的小孩。


晚安。好梦。


爱你的小池




小事上T,大事上F


Dear池,


我昨天终于赶完了短期内的最后一个due。过去的两周对我而言可以说是极限操作,两周两个大作业,而且都是事前无准备,平地起高楼,中间还为了收集数据专门跑了一趟多伦多。昨天中午终于交上了作业,下午去了健身房,回来便躺平到了今天中午。中午我爬起来,窝在房间一个角落里给你回信,外面的雪还在下着。我忽然发现此时此刻便是我对加拿大留学生活的想象。我也许就是那何种小事上T,大事上F的人。怼人时条分缕析,但在人生选择上,却因为一种想象中的“cozy”而放弃了那么多。


这么说也许有点托大。我“放弃”的也未必真的曾经拥有过。


说到“家”,其实跟你聊过,我的童年并不快乐,我对小时候居住过的地方也并无眷恋。“离开”是我十几岁时便产生的强烈愿望。当然,比起很多真正不幸的人,我幸运很多,但无论如何,即便如今对父母的怨怼已经放下,我也从不怀念童年。


我觉得自己有家是在2017年我买了房子之后。在找房子时,中介都不能理解我的执拗一一定要朝南,户型奇形怪状不行,房龄太老不行,小区没有安保不行,楼里全是小广告也不行。中介说,你真的没有必要这么挑,这只是你的第一套房,而且你还没结婚,结婚后一定会换的。我的回应是,我的要求不会变,如果找不到我满意的,那我就不买。


然后我就找到了那套房子,而当年房价每天一变、中介又知道我条件苛刻难找所以不会轻易放弃这套房子,所以我被卖家和中介联手坐地起价,大坑了一笔。然后房价又骤跌,而且一跌再跌,五环外尤甚,我却还花了一大笔钱装修。如今我不得不把它租出去,贷款还没有还清。客观来看,这真是无比错误的一个大决定。我一遇上自己的人生大事就立刻变成一个F。


但对我而言,那才是我真正的家。我有生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个,房产证和户口本上都有且只有我的、我享有完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完全按我的心意布置的,可以在深夜下班之后喝醉、和猫吵架、看电影到一半睡在沙发上,想哭就哭的不用任何表情管理的一个空间。如果不是因为要还贷,我是不会把它租出去的。在我把它租出去时,我便觉得我又没有家了,那个独属于我、甚至就是我本人的一部分的地方,不存在了。


我也已经厌倦了漂泊——但是否能定居在这里,也不是我能左右的。


你近来又读了什么书吗?我好像已经许久没读书了,除了上课要求读的那些。接下来一两周我应该有点时间可以读读书,但这也许只是一种叶公好龙,能够专注阅读不分神真的越来越难了。


祝广州入冬成功。

爱你,

阿Yo




不需要眺望太远的未来


Dear Yo,


生活实在是很消磨人。大部分时候,我都不想说得这么仔细。确实也太无趣了吧。而且,谁没有在被生活消耗呢?但是写出来,还是觉得好多了,长呼出一口大气。很多时候,我都不觉得自己是特别需要喘气,只是需要喝一杯而已。


我2020年,在房价最高点,在我儿子当时的学校对面,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学校是一个K12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幼稚园再加12年,即从幼稚园到高中。而我女儿转学去这个学校的幼稚园,是和买这个房子,同时做的决定。我实在是厌烦了每天开车接送上下学,堵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车流里,尽管不堵车的时候,我家去学校只要车程15分钟。那时候,我想,这里可是要住上15年呀。结果,装修花了快一年,住了一年多,我就卖了它,因为我决定搬来广州了。


而且,说个很不唯物主义的话,我觉得这个房子的风水大概和我不合。买了它之后,我的工作、夫妻关系甚至友情,都很不顺利。中间发生了很多让人心力交瘁的事情,如今也只剩一些模糊的幻影了,我也并不想回忆。毕竟生活的鸡毛蒜皮已经很消耗我的脑子,仅有的脑容量还是用来装一些开心的故事吧。总之,从这次买卖事件,我的领悟是,不需要眺望太远的未来,你根本不知道它会在哪里拐弯。所以,我觉得YO在小事上T在大事上F,是一个非常棒的品质,没有任何问题。


YO定义的家“完全按我的心意布置的,可以在深夜下班之后喝醉、和猫吵架、看电影到一半睡在沙发上,想哭就哭的不用任何表情管理的一个空间”。每个字都太美好了。可惜,我也没有如此自由自在的家。我的家需要我保持行为稳定和情绪稳定,家庭生活才能持续有序地运行。如此说来,其实我家属也是一样。啊!当大人真是太累了太累了呢。但是,明天起来,看看太阳,应该又会活过来吧。深夜EMO,白日重启。


另外,回答YO的问题。我其实每天都在看小说,但是完全是快餐文学。它的好处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即使不记得前情都没有关系,随着继续看下去陆续回忆都来得及,完全不会影响阅读,快乐、消遣、不费脑。而与此同时,我的书架上放了很多所谓的“严肃文学”。班宇出新书的时候,肉鸽给我寄了一本,可能已经有半年了吧,我连书封都没有拆。可能,再冷一点的时候,会想读书吧。


发至内心地希望,YO可以再次拥有那么美好的家,在很近的未来。



隔空和YO干杯。

爱你的小池




想带你去北京的小酒馆


Dear池,


我很期待能有跟你见面喝酒的一天。我想带你去我以前在北京常去的一家小酒馆,如果我们见面的时候它还在的话。那是一家很典型的威士忌吧,有很好喝的鸡尾酒。其中有一款特调是我命名的,是桂花酒底,加梅子酒和一些果汁,喝上去是硕果累累的秋意。喝这款酒我想起了那句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所以我给它取名叫“惜今朝”。


那家酒吧在我工作的地方附近,而我工作的地方是“装X不重样”的国贸,这种威士忌吧在方圆百米内有三家。品质、装修风格、价格都很接近。但很奇怪,另外两家仿佛都是“仅供装X使用”的地方,一进去就是一帮人抽着雪茄,聊着好几个亿的大生意,而这家却仿佛是周围工作的白领和朋友聚会或者自己放松的地方。我经常一个人坐在吧台,一边开笔记本干活一边喝酒一边和调酒师聊天。那里包括我在内有很多“老客人”,所有人都很默契地把这里只当成和酒友聊天的地方,没有人会把“合作伙伴”带过去,也没有人打听彼此的过往,彼此之间也没有联系方式,在那里见面便仿佛很熟悉地聊天,聊开心了就有人请所有人一个shot(不过我从来没请过)。


我疫情前后在那里一共喝了五年酒,那仿佛是我北京生活的一个锚点,我想起北京、想起我曾经的工作,便会想起它。如今那些酒友们大概也已经有了新的生活,哪怕还有机会相见,也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希望有见面喝酒的一天!


爱你,

阿Yo




今天的内容来自每日书
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
2月每日书报名中
期待你的书写!

点击小程序报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