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NU统计  ·  团学工作|寒假返乡调研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 ·  8 小时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周报|第147期:本周焦点&学情周览&琼瑶 ·  9 小时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期末不知道怎么复习?来“向学”系列活动找找办法 ·  1 周前  
BNU统计  ·  活动回顾|保研交流会成功举办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中科技大学

执笔仗剑,他们这样奏响战“疫”最强音!

华中科技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0-04-05 22:17

正文


“到现场去!”
“第一时间记录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记者的天然使命重叠着
“曾饮长江水”的温馨记忆
不少在新闻战线工作的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
或坚守湖北
或逆行而归
他们以笔战“疫”
帮助我们记录历史




他们,传播战“疫”前线最真实的声音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肖昌盛

新闻学院2001级校友








图为肖昌盛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报道一线


肖昌盛在封城当日便第一时间前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报道《武汉机场十点关闭航司逐渐调减涉汉航班》的消息,当天深夜又赶到武昌收费站,拍摄《民警对进城车辆、人员严查》的消息。一天下来,马不停蹄,将武汉市抗击疫情的最新现场消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传递交通的实时信息。他说,虽说是‘人困马乏’,但人的精神却是有‘劲’的。在疫情发展未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最新情况,这就是作为媒体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而全国人民“云监工”的火神山,也留下了他的报道身影。大年初一中午,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拍摄的抖音短视频,点赞量近200万。作为一名“年轻的老记者”,实现了电视大屏、新媒体小屏的融合报道。


新华社云南分社副总编辑 伍晓阳

新闻学院2002级校友








图为伍晓阳(右一)和同事在孝感市采访

伍晓阳是湖北女婿,25日接到任务赶往武汉,随后奔赴孝感市成立孝感报道组。这是继黄冈之后,新华社成立的第二个地市级报道组。“动员会异常简单。要求只有一个:把孝感市抗疫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全国、全世界。”伍晓阳介绍道。接到任务,就立刻开始行动。孝感市疫情整体形势如何?确诊人数为何大幅增长?当地防疫面临哪些困难挑战?“四类人员”有没有应收尽收、快速收治?“发热病人”如何尽快查出?社区、农村防疫一线工作是否扎实?围绕这些重点,他和同事迅速展开采访,夜以继日,持续发出各个渠道、全媒形态的孝感系列报道。

广东省卫健委宣教中心 赵莹

新闻学院2002级校友








图为赵莹身穿防护服在医院忙碌了一天后,靠着角落休息

我想跟他们站在一起!”身为新闻人,战地记者一直是赵莹的梦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得知广东医疗队前线需要人后,她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立刻申请参加,并最终作为广东援鄂救援队的成员,与医护人员一起也来到武汉支援。近一个月的“战斗”中,她几乎每天都睡不足5个小时,跑遍对口支援医院、方舱医院,策划了大量科普宣教作品,记录了广东医护人员援助一线的故事与身影。她说:“我要把前线最紧张最感人的故事传播出去。”




他们,见证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

湖北日报记者 黄磊

经济学院2003级校友








图为黄磊(左二)正在深入社区采访
从各地逆行而来的校友记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武汉本地的记者校友更是责无旁贷。自121日起,黄磊放弃春节休假,一直坚守在防疫报道一线。新华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雷神山医院……近两个月以来,黄磊的足迹遍及武汉市多处医疗机构。《法国志愿者弗雷德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跨越三省,皮罗综合症患儿从武汉转诊至南京》《听障夫妻携手奋战在保供一线》,黄磊通过各个渠道获知独家线索后,迅速展开采访,写出多篇独家新闻,引发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关注和跟踪采访。
黄磊说,在近两个月的防疫报道中,最让他触动的是一个个志愿者、医护人员以及下沉干部。正因为有他们在防疫一线的奉献和付出,才让大多数武汉人能安心坚守家中。“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会照亮银河。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普通武汉人的故事,记录下来、传递出去,告诉大家,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谢珍

新闻学院2003级校友









图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谢珍

谢珍是第一批进入病区报道的记者之一。谈及为何选择第一时间进入“红区”报道,谢珍说:“我们可能更多的会有一份责任,用新闻的力量让全球看到武汉这座城市做出来的抉择、牺牲、坚守和努力,以及他们的大义和大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黎明”

新闻学院2008级校友


2008级校友“黎明”同样也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赶赴现场的首批记者,他在大年初一接到了出发的通知,因为怕父母担心,他把自己的报道署名改为了“黎明”。“在武汉上了4年大学,武汉就好比我的第二故乡。一下火车,正下小雨,感觉就像回家了,但四周一片空荡荡的,忽然就觉得,这个培育过你的地方需要你,能为它做点事情,特别心甘情愿!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张从志

新闻学院2014级校友








图为张从志(右一)和同事正在“临时办公室”采访
在信息真空的节点上,有价值的报道,愈发显得珍贵。此时,外界急切想要知道疫情一线的真实情况。”全国人民坐在家中心急如焚地等待了解真相时,谁能掀起疫情的“盖头”?年轻的张从志就是第一批冲进“风暴中心”去“掀盖头”的记者。
117日,张从志休假回家乡咸宁。1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钟南山明确表示新冠病毒“人传人”,《三联生活周刊》立刻行动,张从志与同事于121日到达武汉,第一时间就将探访华南海鲜市场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报道出去,122日,《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一文刊在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上,迅速以1400多万的阅读量,为防治疫情敲响了警钟。“记者对现场有着巨大的冲动,这是一种本能。”张从志说,当探访华南海鲜市场之后,已知信息像剥洋葱一样吸引着他层层剥开,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很严重,随之而来的是紧迫感,“就像是着火了,大家浑然不觉,但我恰好站在楼顶上看到,眼瞧着火越烧越大,我来不及想其他的事情,只想大声喊出来。”张从志说。


-----
-----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
这样寄语华中大新闻战线校友们——

“你们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
为我们记录了这场

特殊‘战疫’的重要时刻,

为我们展现了这座英雄城市

英勇破‘疫’的全过程。

你们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

若干年后,

当我们再次回想起

这个特殊的新年,

你们的一篇篇报道,

一个个视频都是最好的见证。

你们,也是我们的英雄!”



以笔战“疫” 
谱奏一线最强音
感谢新闻战线的校友们!
你们辛苦了!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文字 / 王潇潇 黄娟娟 苏明华

陈荷 凌姝 高翔

编辑 / 冯紫薇

校对 / 郭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