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最近私下给我留了消息,觉得我写作的状态,恢复得不错,而且很多思考很尖锐。隐隐然,有点归来仍是少年的锐气。
比如,前两天的文章
—— “星球大战”是骗局,但是“识破不说破”的专家更可恶,那些前苏联的军工专家,航天大师,为了小团队的利益,拼命配合敌方的宣传,把国家的各种资源,倾斜到自己的领域。
想想现在,还有多少专家,罔顾事实,也要拼命维护美利坚的科技地位,道理如出一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初苏联临近垮台的时候,虽然依然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本质上已经蜕化成了
“草台班子”。最近“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样的说法很流行。我倒是觉得,从各个小团体小利益集团的角度去看,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必然。
倒是中国平衡发展,哪样也不能落下,哪个行业都不允许长期过得太舒服,更像是一种反
“草台班子”的体系。—— 我以前写过文章,大家都不爽的社会,才是好的社会。
在中国,高度内卷竞争的环境下,哪个
“草台班子”都难持久。哪怕我这种个体户自媒体的人,所谓的自由职业,都丝毫不敢长时间懈怠,说躺平最多也就是一个星期,就得满血复活。
以上是闲话,写一些近期的思考,以极简随笔的方式出现。收费
2.8
元,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
发行长期国债,意味着什么?
长期国债某种程度上,等于拿未来的钱,现在来用。当然,中国国债安全、信誉好、人民币价值稳定,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发行长期国债,某种程度,摆脱人民币是美元
“影子货币”的意思。在美元收缩周期,全球美元匮乏的情况下,主动摆脱人民币发行依赖外汇占款的惯例。
发行国债没有问题,问题是怎么用!从国债的安排来看,房地产已经过了鼎盛泡沫期。金融反腐也提前深入。就是要避免美国式发行国债,最终流入少数公司少数人手里的
“马太效应”。
多数国债主要用于国家的长期项目,而不是用于给地方发工资,最终会沉淀出更多更优质的基础设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适当的通胀,是经济转暖的标志。何况,中国的产业链很齐,一部分产业通胀,另一部分的产业,可能完全是通缩的(比如大打价格战的汽车行业)。
但是,这个通胀,不能太快,不能太猛,不能太全,也不能对普通人短时间形成太大的负担,要避免物价
-
人工交替上涨的通胀螺旋。
我认为,这一波的通胀的本质,可能更接近于
—— 让有钱人花更多的钱(比如汽车以旧换新),让钱流动起来。并不是让穷人多掏钱,从而让穷人生活更加艰难。
除此之外,适当的通胀,特别是以前财政补贴的领域,适当市场化一些,也是地方政府摆脱
“土地财政”的必然。
—— 俄罗斯全面“向东看”,才有机会“向西看”
对于俄罗斯来说,向西看属于主动投靠西方,向东看是不得已的转向。
现在,和西方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弱。虽然很多俄罗斯人,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到底
“形势比人强”。
想要改变斯拉夫人几百年来对西方的崇拜,这种刻录在基因里几代人的
“思想钢印”,很难破除。但凡还有机会,西方人解除一些制裁封锁,很多俄罗斯人依然乐意去和西方人勾兑。
不要忘了,北京到莫斯科直线距离
5843
公里(
K3
国际火车运行时间:
5
天
6
小时
14
分)。莫斯科到柏林,直线距离大约是
1500
公里。
地理环境地缘已经决定了这一点,俄罗斯向东看,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人员流动。当然,产业的互补性是另一回事。(俄罗斯和欧洲也很互补的)。
而且,俄罗斯的人口、产业、资源,大部分都在西部。人家想出国,毕竟去欧洲近,来中国非常遥远,万里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