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1300号以前的客户到选房等候区等候”。
楼盘工作人员透过话筒大声喊叫。
这是6月23日,周六,郫都区郫筒镇某楼盘公寓发售现场。
当时正是饭点。在这个本该玩耍、散步、看花或者干脆睡懒觉的周末,上千个购房者坐在绵延百米,巨大的红色遮阳棚底下。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完成了选房。
这些人对身体上的饥饿感似乎浑然不觉,反而呈现出一种精神奕奕的状态,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投资计划。
他们中一些人的言语让人困惑:
很多人就这样讨论着本应早就了然的基础问题。
没有谁来回答,而他们已经自我安慰似的得出答案:
然后是打气般的互相肯定,点头鼓励对方和自己。人多钱多的江湖再一次在这里出现。
很显然,一些人的“投资”并非审慎的测算结果,而更类似一种急于把钱换成实物的兑换活动,在515新政之后,由于没有房票,公寓开始成为了他们的“兑换池”。
在自我肯定了自己实际一无所知的项目后,人们开始讨论起买哪个户型、全款还是按揭。没人离开。坚强的人靠心里的热望抵御本能,甚至无需抵抗,这种热望直接就会转换成能量,让他们忘了饥饿这件事。
1300号以后还有500多号。据该项目官方公布的数据,当天现场排号的有1800多人,3个小时就卖了千余套。有帮项目带客的中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的几个客户都买了的”
。
这个地处近郊的公寓项目,以8500元左右的单价和20多万起的总价,让前来抢房的人感到久违的幸福感觉。投资的冲动像维密天使穿着比基尼,在人们面前不停曳步徘徊,充满诱惑。
很多人从成都的四面八方赶来:
“现在很少有这么便宜的公寓,基本都上万。”
说起这些的时候,一些人的瞳孔里闪着金钱的光芒。
公寓市场这种骤热的现象实际上早有端倪。据锐理数据,2017年成都公寓产品成交环比2016年大涨了113.8%,而今年前四月,成都公寓供销已经与2016年全年基本持平。515新政后,家庭住宅持有量不得超过两套这一剂猛药,更为公寓市场的升温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助力。
现在,在公园里、广场上,除了跳舞健身的大爷大妈,出现得最多的人,就是举着公寓牌子的小蜜蜂们。
我们无意去判断这种现象的好坏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就如无人能够预测这个市场一样,无人能预测这些公寓投资者会不会笑到最后。我们只提供一组数据:成都是国内商业存量排名靠前的城市之一,即便是公寓市场,截止今年4月,公寓存量还有约454万方,按2017年去化速度,去化约需20个月(该说法来源于锐理数据)。
另一个问题值得公寓投资人深思:
你没有房票,是不是就意味着那些没卖出去的住宅不存在了?而二三十万的公寓在今后的市场上会有多少竞争力,尤其是在那些并不热门的区域。
推
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