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你们要的「AI一键生成PPT」教程来了 ·  23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一招让孔子说话,特级教师的PPT用AI做的!! ·  昨天  
恶魔奶爸  ·  为什么现在的人赚了一点钱就忍不住装逼? ·  2 天前  
BetterRead  ·  瞧,这个人讲信仰 ·  2 天前  
BetterRead  ·  怎样用AI做规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硬碰硬是下策,讲道理是中策,上策是什么?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23 07:00

正文


作者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青春期的男孩,真的是太可怕了,就像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没有任何规律和预警。

自从儿子上初中后,我和他的相处日渐如履薄冰,天天看着他的脸色行事。

想聊聊学校的事情,关心一下学习的进展,得趁着人家心情好的时候,再去嘱咐一下,多问几句:
数学成绩这次排名多少?

小测验有进步啦?

最近学习挺认真,也别太累了啊,注意身体。

要是看儿子一进门就拉长了脸,那真是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儿子又会大发脾气,连续几天情绪低落影响学习。

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但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再爱儿子的老母亲,压抑久了也会爆发。

那天,儿子带回了期中考试成绩,实在考得太差,我很生气,就多说了儿子几句,话也不太好听:
“你天天什么都不用操心,就光学个习,怎么能考这么点分啊?

“妈妈每天看你在屋里熬夜到那么晚还以为你在认真学习,不敢轻易去打扰你,准备送个水果都掐准你去卫生间的时候送,看来也没全都用在学习上吧?"

“这下知道成绩不行,接下来得用心点,赶紧追上啊!”

我想知道这次成绩退步原因出在哪儿结果,儿子突然发飙,把我给他洗好的水果摔了一地,还一脚把电暖气给踢飞了,差点砸在我身上。

我觉得特别无语:

“平时像供祖宗一样供着你,考成这样还说不得了? 你不知道,我打电话问你老师!

儿子一把抢过我的手机,狠狠摔在沙发上,大吼着威胁我:“你今天要是敢给老师打电话,我就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

“你敢打试试,我没跟你开玩笑!”

儿子一脸怒意,恶狠狠地瞪着我,用手指着我的鼻尖,我又气又伤心,当时眼泪刷刷就掉了下来,却始终也没敢给老师打那个电话。

第二天,我找闺蜜诉苦: 起早贪黑,小心翼翼地养大的孩子,竟然变得这么粗暴叛逆,我太失败了!

闺蜜笑了:“凭什么我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叛逆,就你家孩子不叛逆?”

她对我说, 不是孩子突然变成了“逆子”,而是青春期出现逆反的心理,再正常不过。



闺蜜说:既然有青春期一说,就说明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阶段。

只要我们父母懂得合理引导,就能平稳、健康地渡过这段“人生关键期”!

青春期这几年,是每个男孩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研究显示: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荷尔蒙是幼年期的800倍。

这意味着青春期的男孩不光体力、精力旺盛,而且极易冲动,情绪起伏大,充满不安定的因素。

他们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不小心惹到他,就会“炸”的你措手不及。

青春期的男孩,性格刚烈,渴望得到自由和尊重。他们所有的折腾、叛逆、暴躁,其实都是想打败父母、争夺自己的自主权。

而父母只有让孩子打败自己,孩子才能真正成年。

如果父母坚持要和他们“硬碰硬”,那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没有一个人可以胜出。

所以,做青春期男孩的父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父母有成长的意识,足够用心,也愿意改变,才能陪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我很无奈:“我倒是愿意陪他成长,那也得他肯给我这个机会呀!现在是话没说几句,人家就不耐烦了,根本不愿意搭理你!

闺蜜说,对于青春期的男孩,“以柔克刚”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

具体可以按照以下3个方面来做!


1、学会示弱

很多家长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认为不管孩子多大,自己都是父母,孩子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

更何况,他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是你妈,我还会害你?"

殊不知,这样居高临下的强硬态度,孩子已经听腻了,厌烦心理也越来越重。

12岁以后,父母一定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因为12岁以后的男孩,自我意识越发强烈。他们虽然不够成熟,言行也不一定正确,却非常执拗,打骂不服。

如果父母强硬逼迫孩子听从,他们也会和父母一直较劲。

适当地和孩子示弱,并非认怂,也不是丧失了父母的权威,而是一种养育的智慧,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当给孩子建议说,不要张嘴就是“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就听我的”、“你才上了几年学?”多说说“妈妈也不懂”,“你们年轻人一定比我们想法更先进”, 这些示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和尊重,搭建在平等上的亲子关系,才会流畅沟通。


2、学会闭嘴

青春期的男孩,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急切地想要自己“说了算”。

所以,哪怕明知道父母是关心自己,对自己好,也会对父母时时刻刻的“叮嘱感到不耐烦、伤自尊。

这种唠叨在他们心里,是对他们的不放心、不信任,激起他们的对抗心理。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国土上的国王。

在合理的范围内,父母要给予孩子发展自己的机会和权利。否则,孩子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变得叛逆。

当父母学会了“闭嘴”,放弃那些命令式、批评式、毫无顾忌式的唠叨和数落,真 正去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爱时,孩子会主动的想要变好,因为上进是人与生俱来的力量。

3、学会放手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一句话: 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父母也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管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要是别人的孩子谁管你?

以爱之名,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言行表达......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受制于父母的审视,活在父母的“监视”管制之下。

青春期,是男孩走向成人的分水岭,他们既需要父母的放手来成全自己的独立,也需要父母的尊重来滋养自己的内心理研究也证明。

严格的要求和过度控制会使孩子产生的负面情绪无处表达,这些积攒的情绪会使孩子发泄在自己身上,产生内隐行为问题。

只有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好好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们自己做主去决定,去试错,孩子才不会因内心的痛苦挣扎,走向逆反,走向极端。



我逐渐意识到: 虽然我在努力压抑自己、也为儿子对我的态度满心委屈,但实际上,我一直在用强硬的态度去对待儿子。

只是有些时候比较明显,比如训斥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质疑他的用心程度等。

而有的时候是“暗戳戳的攻击”,用我自己的坏情绪去影响儿子,我自己无意识地流露,但敏感的儿子却察觉到了。

明白了问题所在,我在跟儿子沟通时开始“以退为进”,放下为人父母天然的心理优势,真诚平等的对话,以柔克刚。

我想问儿子什么,就用平和、尊重的态度直接问。

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怕自己的方式会激怒儿子,没想到,儿子的反应也让我感到意外: 问成绩就坦白告诉我,问落后的原因也能分析出个一二三。
其实,孩子心里都有数。

这一切让我意识到,原来,一直都是我错了。

我以为儿子是逆反,却不知道那只是他对我强硬的对抗。

当我不再拐弯抹角,也不再“隐形攻击”,儿子感受到了我的进步和改变,也放弃了戒备和敌意,渐渐变得愿意跟我沟通。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践行,我对待儿子的方式变了,儿子也渐渐给了我回应。

1、学习上,给儿子充分的信任,不要当孩子的监工,要当孩子的帮手

周末放假,儿子想什么时候写作业就什么时候写。

我会牢牢“管住嘴,守住心”,不去多说那么几句无意义的催促,给儿子充分的自主权和信任感。

因为我意识到,每次非要加上那么几句话,只是在释放自己的焦虑和担忧心理,却没有考虑儿子的感受。

其实儿子并不是真的不知道着急、不惦记学习,而是讨厌家长的不信任和说教欲。

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不催儿子赶紧写作业,他反而看一会儿电视就自觉回房间了。

想起之前我催他写时,他故意连看两天电视的时候,真是觉得又心疼、又好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