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了作者使用AI工具DeepSeek和豆包为女儿制定物理学习规划的经历,探讨了AI在个性化方案制定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文章提到,利用AI做规划需明确需求、具体清楚并给出限定条件,同时需要反复核查和调整。
AI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如DeepSeek和豆包能够根据用户的学习需求和进度,生成对应的学习计划和教材知识点对照表。
1. 充分利用多元化资源,了解竞赛学习的大致情况;2. 明确自己的需求,具体、清楚并且要给出限定条件;3. 在AI给出方案后,要反复核查;4. 根据情况反复调整。
AI工具在决策基础信息上经常出错,即便指出多次也会失误。另外,AI并不能真正了解教学,只能作为辅助工具。用户对AI的期望和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距。
不是信徒和神佛,而是甲方和乙方
现在网上用DeepSeek,非常像古代占卜求签。
大家喜欢问它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以“DeepSeek锐评”等题目把它的神回复发出来。
可能这样做对自媒体写手比较省力。毕竟用AI写作轻松,也容易抓人眼球。
但是平时真这么用AI,也想得太简单了:直接敲一个问题,就得到一份完美的方案。
有这么好的事吗?
你就算真把AI当神了,也得有个对着菩萨许愿也得烧香磕头求签解签的仪式和过程啊。
更何况,AI不是神。
最近,我用AI给孩子做了一份学习规划。我发现,我们和AI的关系,不该是信徒和神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像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
那么,要做一个让甲方满意的方案,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就是搞明白甲方到底要什么。
《哪吒2》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哪吒重新塑身的时候提出要修一下身体。太乙真人问他有什么需求,结果李靖、殷夫人和哪吒三个人提出三种想法。改了好多版都是众口难调,最后还是回到第一版。
看到这个场景,广告公司等很多做乙方的肯定心有戚戚焉。
甲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有时候甲方不说,有时候甲方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对我们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搞明白并且说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同时甲方还得清楚乙方能力的边界,然后不断地去推动乙方动态调整,直到获得我们满意的方案。
现在就来看看我们人类甲方是怎么折腾AI乙方的。
为什么个性化的方案要用AI?
平时我只让AI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但是这次AI的参与就更有必要了。
此前,我曾经在BetterRead谈到,我家老大朵拉入选了学校的物理竞赛课程,并参加了寒假的课程。
如何帮助孩子在旅行中学习?
但是她听不懂。
她发现,这一是因为她没有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二则缺少系统的物理学习。高中物理课本她又觉得不好理解,于是自己另外找了一本教材。
于是,她就有了三本教材:《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第2版)》,Haliday,Renick和Jewy Walker合著的Fundamentals of Physics 以及AOPS出的Precalculus。
第一本教材的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程稼夫等物理竞赛知名专家。这本书简称程书,是物理竞赛圈的常用教材,也是学校用的课本。后两者则是英文教材。朵拉因为有用英语学数学和物理的经历,很自然选择了两本英文教材。
三本都很经典,但却中英文夹杂。怎么搭配着学呢?我问了一圈,发现没人这么学过。
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或者国外的学生会参加物理碗、BPHO等国际竞赛,国内的学生会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虽然这两条路往上走最终的顶峰都是国际物理竞赛IPHO,但是顶峰之下,却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搞国外竞赛的不会看中文教材,搞国内竞赛的也不会看英文教材。
我也请教过一些物理竞赛教练和竞赛生家长,但是得到的回答往往太过简洁。有的会说学完高中数学的必修一和必修二,有的给了一串知识点,有的给了一串公式。更多的人建议直接让孩子直接上课外班。
的确,通常物理教练是不教数学的。学生要么期待学校能安排相关的教学,要么只能自己在外面找老师。很少有人像朵拉这样捧着本书自己学,还是英文书。
怎么办
只有AI能做的个性化方案
只能找AI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AI中英文都懂,而且擅长对于海量、复杂的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而且AI可以生成结构化文档,这样不仅方便参考,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做动态调整。
于是,我的需求就出来了:
1 请AI读取三本书的目录页,然后列出一个表格或者清单,列出三个教材章节的知识点对应关系。
我让豆包和DeepSeek分工。
豆包以Fundamentals of Physics为主。也就是说,当学生以这本书为主要教材的时候,其他两本教材要学什么。
DeepSeek则列出,当学生以程书为主的时候,其他两本教材要学什么。
之所以要列两份,是因为我不清楚朵拉到底打算怎么学。她如果以听老师讲课为主就可以选择豆包的方案,否则就用DeepSeek的方案。
2 请AI列一个13周的学习计划。
之所以要13周,是因为整个学期是20周。这20周里,我们需要去掉两周的期中期末考试周以及四周的备考时间,再去掉一周以备应对其他不可预测事件。
每周学习时间我限定在8个小时。这对于培优学习来说有点多,但是对于竞赛却远远不够。但是孩子毕竟初二了。我还是希望她以校内学习为主。
这也是做计划的好处。就是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自己的真实需求,直到接近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的要求这么具体这么清楚,应该没问题了吧。
我信心百倍地在和豆包的对话框里敲出了问题,然后点击。
然后,不出意外的,意外就发生了。
我被AI折腾了
豆包快速给了我一个清单。我发现它写得非常笼统,我又告诉豆包每本书具体的版本,要求它按照教材的具体章节来列出对应的知识点。然后我发现豆包里列的章节是错的。
我明白了。它自己找不到100%正确的信息。
所以,要让AI乙方做事,我这个甲方除了把需求说具体说清楚,也要提供相应的资料,也就是三本书的目录页。这对我很容易,我在网上找到相关链接,就发给了豆包。
我发现,豆包是一个轻度近视眼。如果这个链接是一个纯pdf文件,那么豆包是可以识别的。如果这个链接是一个网页,其中除了教材目录还有别的内容,则豆包是无法识别的。
最后,我就把其中豆包不能识别的两个目录摘出来,直接把文字贴在对话框。
很快,豆包就给我发来了一张表格。
搞定了豆包的方案,我就去问DeepSeek了。按理说,当红炸子鸡DeepSeek的反馈速度应该更快。但是DeepSeek很直接地说:“链接我读取不了。”
我上传了目录页的PDF格式文件,DeepSeek信心百倍地开始做表格。我一看,章节全是错的。我再提问,还是错的。我问了半天才搞明白, DeepSeek连PDF文件里的文字都识别不了。我只好自己去把文字摘出来,贴在对话框了。
如果豆包是100度近视,那DeepSeek就是1000度啊。
我问了认识的产品经理,对方估计DeepSeek的图片识别功能还没有开发完善。
那些动辄把DeepSeek当神来占卜的人啊,你们知道你们心中的神是个深度近视眼吗?
三本书的目录都贴好了,我又一次向DeepSeek提出要求,它的回答让我再次大跌眼镜:
“服务器繁忙中。”
于是,我只好转战腾讯元宝。因为腾讯元宝也接入了DeepSeek。这次我立马就拿到了三本教材的章节和知识点对照表。
比较DeepSeek和豆包
现在,我就可以比较两个AI的工作了。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比人做得快。越复杂的信息,越能够显示出AI这个优点。
两个AI给我的表格都是非常细致的。不仅章节相关的内容详细到每一个小节,还给出了三本教材具体知识点之间的对应联系。
这是豆包给的对照表部分内容。
因为表格太宽不方便浏览,我让豆包给我做成了清单。
这是部分DeepSeek给的对照表部分内容。
可见,DeepSeek的描述更简洁,所以我没有要求它改成清单的格式。
这种对照分析对有专业数学老师带着学的人来说意义不大。但是,对小白自学者是很有用的。
自学这件事,并不只是难在自控或者自驱,而是难在自学者无法在学习之前进行有效规划。这就好像瞎子问路一样。虽然瞎子也可以找人指点,但是人家只会给一个方向,不可能搀扶着瞎子往前走吧。而AI的规划相当于给了一张地图和一个导盲犬。
豆包和DeepSeek的区别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案上。
DeepSeek的规划更细致,不仅考虑到了我提出的需求,也充分展现了它对于我赋予的“专业物理竞赛教练”的责任之重视。
比如DeepSeek会建议每两周要学哪些知识点,要做哪本书相关章节里的多少道题,要花多少时间。除了按时间出规划,DeepSeek还提出了碎片化学习、红黄绿三色标记法 、错题本管理等多种学习方法。DeepSeek甚至关心学生的健康,建议 :若连续3天无法完成任务,立即停摆1天恢复精力。
但是优势也是劣势。它想得太多了。
比如,我明明强调了一周是8个小时,但是DeepSeek最初提交的方案是20个小时。我估计从一个竞赛教练的角度来看,这点时间也太少了。
又比如,DeepSeek一开始给的方案排版不太好,我也不跟它较真了,就直接说“非常感谢”。
其实就是端茶送客,表明这个任务结束了。
令我吃惊的是,就算我不提,DeepSeek还在奋力思考。
比如我说:“非常感谢。”
但是DeepSeek再度开始思考,并且强调“清单排版整洁美观”,最终真的给了我一个排版完美的文档。
它让我想到谁呢?宇宙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不懂看人眼色,但是有热情也很执着。
豆包就不同。
豆包的规划一板一眼,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有特别大的惊喜的,但是也没有惊吓。豆包的好处是犯错比较少,图像识别能力更强。所以豆包也是一个合格的助手。
其实,如果做过甲方或者乙方的人就知道,好的方案一定是双方充分互动的成果。
然而人和AI的互动是单向的,大语言模型只能回答不会提问。这就把互动的责任都压到了人身上。
DeepSeek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得用户提问才能回答。而豆包会在回答后给出更多的提示问题,帮助用户去思考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还需要问什么问题。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豆包团队有更丰富的服务经验。
如果提问的责任都在用户一方,用户必须要提明确、清楚有效的问题,而且要懂得判断AI提供的信息真伪。在整个过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豆花在不断地去审查AI的信息是否准确,然后提醒AI去纠错。
有人说DeepSeek在图片识别的能力开发方面,做得不够,但是腾讯元宝帮助其提升了相关能力。但是在我用AI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
豆包比DeepSeek好一点,但是在我提需求调整的整个过程中,两个大语言模型的错误还是反复出现。甚至已经翻过的错误还会再犯。这也说明,AI很难100%正确。
如果时间有限,又对自己想要的非常清楚,要求也不高,我觉得用豆包就足够了。
如果时间充裕,又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方案是否有效,那么可以用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