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由六个章节组成,涵盖了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总则、披露目标与原则、信息质量要求、披露要素、其他披露要求及附则。准则明确了企业需披露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的核心要素,并与未来制定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形成体系化框架。
总则
:阐明制定准则的背景、基础概念、适用范围、报告主体以及可持续信息内部和可持续信息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
披露目标与原则
:强调信息披露的目标、重要性原则以及汇总和分解的原则。
信息质量要求
:明确了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验证性、可理解性以及及时性。
披露要素
:明确治理、战略、风险与机遇管理以及指标与目标四大核心披露要素。
其他披露要求
:规定信息报告期间、可比信息、披露重大判断以及前期差错更正等内容。
准则明确,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重要的可持续风险、机遇和影响的信息,以便其作出经济决策、资源配置或者其他决策。
准则明确,企业需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的风险、机遇及影响信息,报告主体及报告期间应与财务报表保持一致。
准则在核心披露要素方面保持了与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以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的一致性,及包含以下四大要素:
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了解企业管理和监督可持续风险和机遇所采用的治理架构、控制措施和程序。
►
治理机构及职责
明确负责监督可持续风险和机遇的机构(如董事会、委员会等)或人员的具体职权范围、授权和职责描述。
披露相关机构或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以及其如何了解并监督企业战略和制度中涉及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如何监督目标设定并监控目标进展。
►
管理层的角色与职责
管理层是否指定特定部门或岗位负责管理和监督可持续风险与机遇,并披露具体的控制措施及其与其他职能的整合情况。
使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了解企业管理可持续风险和机遇所制定的战略和可能结果。
►
识别与描述可持续风险和机遇
识别可合理预期会影响企业发展前景的可持续风险和机遇。
分析风险和机遇对企业不同时间范围(短期、中期、长期)的影响,并说明时间框架定义的依据。
►
战略应对与计划
描述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应对措施,包括计划实施的步骤及进展。
提供历史披露的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
►
财务影响分析
定量或定性说明风险和机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影响,包括当期的以及未来的影响。
►
战略韧性评估
披露企业战略对可持续风险的韧性,包括使用的情景分析方法、关键假设和时间范围等。
使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了解企业识别、评估、排序和监控可持续风险和机遇的流程,以及评估企业的整体风险状况及其整体风险管理流程。
►
风险管理流程
描述用于识别和评估可持续风险的方法、关键假设、输入值及其来源。
说明如何优先处理可持续风险,并明确其与其他类型风险的关系。
►
机遇管理流程
披露企业识别和评估可持续机遇的具体方法。
►
整合机制
描述可持续风险与机遇管理流程如何融入整体企业风险管理。
使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了解企业在可持续风险和机遇方面的绩效。
►
关键指标
披露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要求披露的指标,以及与特定业务模式、活动或行业共同特征相关的指标。
说明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其是否经过独立第三方验证。
披露指标修订的原因(如适用)。
►
目标进展
明确企业设定的具体目标(包括定量或定性目标),无论是企业自主设定还是被法律法规要求实现的目标,并说明其适用的时间范围和基准期间。
披露阶段性目标(如适用)及其实现进展,包括未来趋势或变化分析。
说明目标修订的原因及对未来影响的评估。
针对具有商业敏感性的信息,企业可依据豁免条款避免披露,但需说明原因。
准则明确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具有可验证性,能够通过该信息本身或者生成该信息的输入值加以证实。鼓励企业提供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声明。
准则的实施将综合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披露能力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强制实施要求,将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无论是从实施范围,还是从实施要求,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准则将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
准则对价值链定义添加“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各环节构成的完整关系链条”,包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全生命周期“开展的全部活动”。强调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传递了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理念。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其在供应链和社会层面的广泛影响。统一的价值链信息披露要求有助于提高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直接地对企业进行评估和比较。
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具有可验证性,能够通过该信息本身或者生成该信息的输入值加以证实,并鼓励企业提供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声明。这对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审验)是较大的利好。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交易所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及香港交易所的《ESG守则》都有报告审验(验证)的表述,但没有用“鼓励”一词,准则的语气相对来说要更积极一些。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准则关于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这三大支柱的披露,明确为若有统一管理,则无须逐个议题做信息披露,这样一来,四大支柱中只有指标和目标是必须逐个议题做信息披露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准则取消了中期报告简化披露,企业将有更多精力集中在年度报告中,以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可持续信息,也可适当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
企业实施准则的意义
与国际准则深度对接,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准则的实施为企业适应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指引,助力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通过制度化的信息披露,企业能够更清晰地向投资者、监管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传递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责任。
准则的制定借鉴了国际经验,与全球ESG披露标准趋同,为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准则的出台,为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通过主动披露和积极适应企业可持续准则的要求,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还能在构建绿色经济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贡献力量。企业应关注后续对实施范围和实施要求的规定,利用好过渡期间,提前做好规划准备,不断将准则要求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持续调整优化。安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协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信息披露。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可持续信息采集、验证和披露体系,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战略决策核心。
企业需要全面识别和评估可持续风险与机遇,尤其是价值链可持续风险与机遇,积极推动业务模式的可持续转型。
准则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成本投入以完善内控及报告机制。
准则新增了“情景分析”,作为评估企业战略和业务模式对可持续风险韧性时推荐的方法,企业应积极加强对这一工具的理解与应用,以便更好地评估和应对未来的风险。
准则取消了简化中期报告的内容,企业应集中精力提升年度报告质量,同时,准则鼓励企业提供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声明,体现了对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视程度,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可持续信息披露相关的数据收集、验证、分析、利用和报告等系统,实现以信息披露促进可持续管理,提升披露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