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为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躬身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北大团委动员青年学子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的保障支持力度,创新推出“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专项行动,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北大青年学子的一种青春使命、一种青年责任、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青春时尚。
3月5日下午,正值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北京大学“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志愿先锋”主题党团日活动暨“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一周年座谈交流会在新太阳350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特别邀请到了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9部队雷锋连连长孙志浩,社区一线工作者代表的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书记胡晓欧和海淀路社区书记杨雨泽,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退役军人”“北京榜样”、“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美团707骑手党支部书记、党员骑手高丰,美团(北京)集团团委书记李依纯和《中国青年报》校园部融媒主编、校媒版编辑范雪。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委书记徐梦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党支部副书记、市级青年文明号号长、北京大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田慈出席座谈。参与座谈的还有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优秀志愿者团体、志愿者代表和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等。座谈会由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徐国旺主持,嘉宾、老师与同学们讲述志愿故事,共话雷锋精神。
会议伊始,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北大青年在行动》回顾视频。自2023年3月以来,北大团委按照学校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创新志愿服务与劳动实践工作机制,动员组织广大北大青年开展“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联动50多个院系、6家附属医院、20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5000余名北大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大中小学、公园、军营等基层一线,服务时长超30000分钟,受益群众超50000人,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将雷锋精神、劳动精神与志愿精神化为一个个现实具体的志愿项目、一次次温暖鲜活的志愿行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志愿故事。随后,与会人员交流发言,热议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学习雷锋精神、书写雷锋故事。
“接过雷锋同志的枪”,高擎雷锋精神旗帜。解放军31699部队雷锋连连长孙志浩所在的部队正是雷锋同志生前所奉献的地方。多年来,为了弘扬雷锋同志的伟大精神,雷锋连从“知信学做”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官兵铁心向党的忠诚品格,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斗。
爱岗敬业,报效祖国。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本科生王心仪曾是一名海军战士,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服役。面对工作粗糙、机械重复的困难,她深深为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行一行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所感染,在辽宁舰上甘当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她说,北戴河军营为她“种下了胸怀家国担当奉献的种子”,她“也将这个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身着海军军装走上讲台,为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的中学生讲述自己作为航母操舵兵的人生经历,争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平凡岗位,成就非凡事业。美团707骑手党支部书记、党员骑手高丰是一名退伍老兵,如今身为骑手的他发挥在部队里面训练的劲头,研究最快、最少出问题的送餐路线,做“首都市民美好生活的小帮手”。在送餐之余,他还会帮助社区里的老人跑腿送药,疫情期间更是参与社区防疫物资的保障,进入高风险地区做志愿者,“做公益、做志愿者,一定会有所收获”。高丰老师勉励同学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未来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
感悟雷锋精神,绽放青春之花。北医三院团委书记徐梦竹谈到,北医三院急诊科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医疗工作压力之下连续六年坚持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志愿工作,积极响应校团委“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走进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开展科普义诊活动,今后将会号召更多的青年医生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切实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深化校地合作,满足群众期待。自2023年3月专项志愿服务开展以来,校团委联动院系与200余个基层单位开展合作,与50余个社区和基层单位形成长期合作,和海淀街道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一批优质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为培育新时代北大青年提供了广阔育人平台。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书记胡晓欧对上一年度北大青年带来的志愿服务表达了由衷的关心,未来愿“与北大携手努力实现学雷锋活动时代化和常态化,努力彰显学雷锋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提高居民福祉,共创志愿服务新高度。
弘扬雷锋精神,砥砺奋斗青春。在学校党委的指导、合作单位的支持和青年志愿者的团结奋进下,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仅2023年一年,就有20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前往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hello,小北”口腔义诊科普团队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科普行”团队作为优秀团队发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hello,小北”口腔义诊科普团队立足专业基础,为百姓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与志愿义诊。陈一鸣同学表示将“用专业特色和实际行动积极传递健康知识,为‘健康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科普行”团队坚持“党建红”引领“科普蓝”,走向中小学校园与社区、走向全国各地的城镇乡野,打造“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的化学科普课堂,累计服务时长达 900 小时,“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科教兴国战略,让化学科普之路行稳致远”。
践行雷锋精神,凝聚奋斗力量。一批又一批北大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和组织基层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中不断成长成才,成为勇挑重担、堪当大用的雷锋故事书写者和雷锋精神践行者。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嘉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投身中小学课堂和社区广场的普法事业,深入浅出讲解法律条文、法律精神、法律思维,“将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所需”,不断把更多的智慧投入到一线志愿服务事业中。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第26届研支团成员王年廉作为过去一年对接校地组织雷锋志愿活动的成员代表,积极探索“基层下单-学校接单-与志愿项目对单-对症开单”四位一体服务基层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成为了“联通志愿团体和基层社区的中间桥梁”。在她看来,“无私奉献、志愿为民,是雷锋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每一次志愿活动的行动指南”。
弘扬雷锋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中国青年报校园部融媒主编范雪充分肯定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并指出中国青年报始终关注并传播高校和大学生的正能量志愿服务故事,大学生志愿者既解决了社会的所需,也在具体的志愿服务当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媒体愿与北大等高校和社会各界携手,共同讲好青年志愿者的故事,让雷锋精神影响更多人,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在座谈会上,校团委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9部队雷锋连连长孙志浩,美团707骑手党支部书记、党员骑手高丰,中国青年报校园部融媒主编范雪,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书记胡晓欧、海淀路社区书记杨雨泽为北大志愿服务社会指导老师,校团委副书记王杨为指导老师颁发聘书。
座谈会最后,王杨指出,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1993年,北京大学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早响应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高校。历经31年的探索发展,北大团委建立起一套“以雷锋精神、志愿精神与劳动精神为核心,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载体,以五位一体‘燕阵’为体系”的志愿服务“大思政课”工作机制。2023年,北大团委推出“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在高校服务基层、参与基层治理的志愿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努力破解了“志愿服务受众不需要”和“志愿服务团队出不去”的供需矛盾、痛点。2024年,北大团委将在学习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故事上不断发力,启动第三期北京大学“学雷锋·做实事·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发布第三期《北京大学志愿服务资源名录》(27个精选志愿服务项目),覆盖卫生健康、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社区服务、关爱青少年和志愿事迹宣讲等6大类,组织北大青年进一步上好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大思政课,奋力推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为经常,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和人民奉献更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投身新征程志愿服务,北大青年将持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永续流传、永放光芒,以自身所学点燃志愿之火,用奉献之力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