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讲武堂
腾讯网军事频道出品。专业军事评论,解码环球军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我在这儿,和浪漫主义狗一起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2月23日(下午4时)妙妙绘本屋报名 | ...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19 日,宜埋首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陈晓陈妍希,爱没爱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讲武堂

踢馆 | 总有人说在明朝的朝鲜战争中日军比明军更强,这种说法可信么?

讲武堂  · 公众号  ·  · 2021-01-10 16:56

正文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今天周日,早踢早收工。

战略忽悠局提示 :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 讲武堂 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 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堂主聊一聊万历朝鲜战争吧,我看大河剧的时候,总是有人就明军日军哪个更强撕逼,堂主能否顺手解释一下?

肯定是明军强得多啊……这还有啥好问的。

万历援朝第一战,祖承训一个副总兵就是千把精骑冲到了城里,被人在街上打活靶,碧蹄馆也是开头上千精骑做硬探被包围。这千把数字看惯了演义觉得很少,但是你得知道啊,之后明清战争沈阳之战,大总兵贺世贤之类也就四百左右骑兵出战而已,吴襄是明末最强军头也就三千骑而已。

图:泰昌初年,贺世贤连克灰山、抚安堡,两度击败努尔哈赤。这两战一共击杀205人,看到没,鼎鼎大名的清太祖亲自领兵出战,损失两百人就败退了两次。

第一次援朝战争,光是北方精锐骑兵就出动了上万,浙江等精锐步兵也上万,看起来不是几十万大军那么夸张,但是实际上明朝维持整个帝国的精锐马步军加起来,说有五六万是少了点,说十一二万可能又多了,实际上明朝是动员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精锐参战。

图:明代军队总数通常在70-150万之间。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桂萼公布的兵籍数量仅为97万。嘉靖后面的隆庆朝只有6年,接下来就是万历年间。以明代军队集中经费养家丁的作风,说十分之一的兵员有战斗力还是有些高估,二十分之一可能又略少,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也就是大明朝只有6、7万精锐而已。

之前有人说我双标,日军数量那么多,明军数量少,明显是日军优势。堂主我绝对不双标,我从来都是说冷兵器时代精兵比数量重要。清军就五万多满洲丁、两万蒙古丁,哪怕最高动员也就三抽二,五万多兵力一般也就是三抽一,就两万多兵,那怎么征服大明的?就是因为他有两万多精兵,大萌虽然动不动号称十几万大军,但是里面真能打仗的就是几千,自然打不过几万了。

图:萨尔浒之战里,清军6万击败明军47万,实际歼敌约5万。看起来是明军分头行动被清军各个击破,但清军能以更高的战役机动能力行军,对各路明军交战形成时间差,这本身就是有更强战斗力的精锐部队的表现。如果明军也有一样的行军速度,那清军就只能等死了。

而朝鲜跟明清战争一个道理,日本二十几万大部分都是杂鱼农兵,明军七万有两三万是真正职业化的北方封建骑士--家丁和瑞士雇佣兵--义务兵,三万精锐打二十万杂鱼那本身就应该赢。

图: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这被认为是兵农分离的开始。但这个体制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而不是瞬间完成。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万历朝鲜战争,必然动员大量农兵参战,不然也凑不出二十万大军。明军有3万职业精兵带8万杂鱼部队,打日本不超过1万职业武士带的二十万杂鱼,战斗力还是占优。


问:今想问个关于海军大建的问题,能不能分两步走,先建大量常规航母和轻巡洋舰,控制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半球海军;再建造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打击舰/武库舰/全能舰,染指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环球海军?

环球海军实际上也未必需要核动力,美国人搞核动力是50年代后期、60年代技术条件下的决策。当时全球贸易体系还不够发达,民船造船业也还不行,所以大部分的补给舰都是低速船,能执行高速补给任务的大型补给舰是1964年才服役的,比企业还晚三年,之前基本都是C3之类的二战老补给舰混日子,也就是十四五节航速。

图:1964年起,美国海军先后服役4艘最高航速26节的萨拉克门托级综合补给舰,以取代二战时的油船、弹药船和军需船,实现一次对接补给所有物资。在他之前,4艘福莱斯特级、2艘小鹰级、1艘企业级超级航母都已经服役。

二战时期军舰长距离航渡速度也就是十四五节,但是到了战后新的军舰往往能20节甚至30节持续航行,这时候补给舰无法提供航行补给是个大问题,50年代美国人干脆就决定全面核动力化,不光航母是核动力,驱逐领舰也要核动力。当然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用常规动力了,几十年下来也并没有发生过驱逐舰无法伴随核动力航母的问题。

图:哪怕是常规动力航母,续航力也远高于护航舰艇,经常需要让航母停下来等待护航舰补给燃油,紧急时甚至让航母给护航舰补给燃油。

舰队的机动性是由最慢但是又不可或缺的船决定的,驱逐舰如果不核动力化,那航母编队本身也不会因为核动力化提高机动性,无非就是节约一点补给舰数量。然而看看现在,韩国给英国造的五万吨舰队油船,航速26节不到两亿英镑,这真的是小钱了……

图:英国潮汐级舰队油船,排水量39000吨,船员63人,最高航速26.8节,续航18200海里。有搞核动力航母多花的钱,买十几艘补给油船都够了,对提高编队续航力更有用。我们能不能发展环球海军,跟舰队用不用核动力的续航力关系极小,和双方国力、国家战略、军队战斗力关系才大,而这些都要求单个装备尽可能便宜。

图:福特级的A1B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很贵,所以要尽可能少用,美国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只配备2个。A1B反应堆输出功率约210兆瓦,一般2万吨以下舰艇只需要80兆瓦总功率,6万吨级航母也不过需要200兆瓦级别,所以单堆肯定够用。


问:最近老听堂主说,未来站场上会淘汰预警机,靠分散传感器来点亮地图。但是我们在玩星际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型探测器受设备尺寸、功率等限制,点亮地图的距离是有限的、不连贯的,要做全亮要花大量的兵力,要是航母那起飞的飞机会要更多,感觉有点不对劲啊,堂主回答下呗。

因为本身就会起飞很多飞机啊……

舰队航空兵自己有巡逻的战斗机,还有MQ-25无人机执行远距离反潜、制海巡逻 ,还有岸基的P-8A,还有空军杂七杂八各种飞机,这些都是在天上飞着的。还有军舰、卫星实际上也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作为传感器接入。

图:美国航母群从来不是单独作战,他需要大量外部支援,比如说其预警任务主要由陆基E-3预警机完成,反潜由陆基P-3C/P-8A完成,自己的舰载机只是贴身防卫和查漏补缺,更不用说上级提供的战略战役级情报了。

图:航母群属于机动作战兵力,除非具备绝对优势,否则不会硬顶在一线和敌人拼命。它平时躲在敌人的侦查打击范围之外游荡,上级发现敌人防御空隙时才会让他上前突击一下,然后立刻后撤。因此航母也不需要点亮太大范围,只要保护好自己周围那一圈就行了,进攻时只要点亮攻击机群周围那一点。

至于淘汰预警机,那不是小型传感器如何如何不好就能否定的,因为小型传感器未来会越来越好,反过来预警机只会越来越差。战场上隐身战斗机越来越多,电磁侦察能力越来越强,预警机就等于大半夜打着手电筒大喊谁敢杀我。

图:当前F-35飞行员就表示,以前飞F-16时需要升空后从预警机那里获得有限的信息,现在F-35在地面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大量信息,对空域情况了如指掌。

预警机本身生存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而且由于大型化所以数量必然很少,只要一架出问题就是一个战役级的漏洞,相当于霍特突击到普罗霍夫卡,要是没科涅夫的预备队来堵住,就可能全局大败那种级别的漏洞。

这种脆弱又特别重要的节点,在高强度对抗下是没有能力执行任务的,而小型传感器哪怕人为拼接出来的距离短,但是那好歹还在执行任务。预警机在弱对抗环境下效果可能是10,但是在强对抗就是0,而多传感器拼接可能弱对抗下是5,但是他强对抗下还有3或者4,那比起预警机直接归零总好得多吧?

图:未来空军的核心兵力会持续从有人飞机向无人飞机过渡,第一步就是由大量中小型无人机辅助有人机作战,承担侦察监视等任务。无人机可以大批量制造,平时长期存放,因此使用维护成本比有人机低得多,可以维持更大数量,更有效的执行侦察监视任务。


问:堂主,我前两天和人杠上了,他说BMP-2尾部舱门设计科学可靠,我说哪有把油箱设置在门上的,这么搞哪里安全了?堂主觉得谁说的对。

科学可靠不是指的油箱,而是指的两侧对开门设计吧,这样不像欧美的踏板门那样大而且重,必须要靠液压系统才能启闭。

图:M2步战车的踏板门没法人力开闭,尤其没法人力关上。在发生故障时,这个板子左侧有一个应急小门,以供车内人员逃离。


苏联的液压产品,尤其是要应用在最繁忙、环境也最复杂的地面车辆上的可用性一直不高,苏联人自己一般也尽可能的少用。所以这个角度来说,尽可能简单的直接用一个合页一个机械锁就能启闭的门自然可靠了。在只能做到能用的前提下,自然不能强调好用了。

图:BMP-1的后车门人工可以开合。

图:BMP-2的后舱门一样的结构。这个门为了有足够的强度,自然会设计成有一定厚度的结构,不拿来装水就得用来装油,不然多浪费。美国M2步战车的前身——XM765——把油箱装在步兵座椅底下,那更不安全。

而科学,有珠玉在前,那BMP自然非常科学了,美女都是需要衬托的,何况是个门板。BTR-50\60那只能从车顶跳下来,改进后的BTR-50A/60A也只能从车窗钻出来(恕我不能把那俩玩意称为车门),BTR-70也只能从车体侧面下车,这比起来BMP-1有一个不用玩杂技就能进出的后门,对于苏联来说已经是超级科学了。只不过苏联人觉得科学,中国人也跟着觉得科学就感觉很奇怪的。


图:苏联机械化步兵的下车方式,耍杂技的固然不靠谱,人员携带二十多公斤全套战斗装备从2米高的地方跳下来也不靠谱啊。


问:周瑜火烧赤壁,只是把曹操的船给烧了,陆军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警戒,为什么会败给3万吴军呢?

实际上曹操自己的说法是烧船而退,意思是他不是打不过,而只是因为部队里面瘟疫横行才被迫退兵。当然这个水分肯定也很大,不乏是自己吹牛逼。

不过曹操本身也不可能把自己部队全放在江边啊,更不可能全放在水营里面,真要烧船也不可能把他的陆军全烧没了。

图:《三国志·吴主传》:(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曹)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作者陈寿是刘备大将陈到(与赵云并列)的孙子,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他的屁股不可能在曹操一边。

这问题在于,赤壁按照现在说法可能是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市,而曹操的根据地是在北方,也就是他的后路就是长江,维系部队安全的预备队是水军。周瑜火烧赤壁,关键就是歼灭了曹操水军主力,也就切断了曹操陆军退往江北的道路,逼迫曹操冒着巨大损失撤退,之后的追击战还有对江北的侵攻作战中,才对曹军取得了巨大的歼灭效果,而不是单单烧船就烧死了几十万大军。

图:赤壁市在今岳阳与咸宁市之间,位于长江南岸。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至少有七种: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还远没有公认的结果。

图:湖北东部古代是著名大湖云梦泽,一直到明代才逐渐消失,只剩下武汉周围一堆湖泊残骸。三国时武汉市只有龟山、蛇山露在水面上,建有一个军事堡垒缺月城。所以赤壁时曹操到底在长江哪一边也不好确定,现在只能是猜测。

《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是从陆路逃走的,所以给人感觉是几十万大军被烧垮了,只有少部分兵力狼狈而逃,而实际上更可能是大军被困在江南,曹操搞到一点船自己冒险突围而出。

图:《三国志》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注意这个“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问:大堂主,你好!军舰综合射频技术已经是新一代驱护舰的标志,从成本与技术平衡上讲,此技术将众多电子设备高度整合,大大优化军舰电磁频谱管理,提高设备效益,符合节支增收的大方向。但从战损角度考虑,高度整合的设备下,互为备份的安全冗余是不是降低了,被一击倒地的风险增加了呢?

这个刚好完全说反了,是综合射频以后才能互为备份,如果是分散的设备,怎么实现备份?

难不成能用电子干扰系统来进行无线电收发,或者是卫星通讯?大家的波段都差不多,都是数字化的,都有计算机可以编码,那干嘛不行啊?

图:比如说伯克级,它有108副天线,包含了雷达、电子对抗、电子侦察、通信、导航等各个不同用途,但凡有一个能互换,也不至于装这么多。

传统设计,可能就是电子干扰系统有四五个C波段天线,火控系统四五个,再加上卫星系统两个天线,这十几个天线就是三个系统,互相没任何关系。如果卫星系统坏了两个天线,那整个卫星通信就瘫痪了,或者说之所以设计两个,就是因为一个很可能大部分时候都没法用。哪怕天线都差不多,但是各个系统之间没有互相替换性。

图:这个图上,一眼就可以找出来好几对天线,包括2个导航雷达、2个卫星通信、2个短波通信天线。

换成综合射频,可能就是七八个天线分散获取全面视野,然后都可以干各种活。坏了一个也就是覆盖范围可能出现一点漏洞,但是所有任务都可以照常执行,需要的时候把执行其他任务的资源调度过来一点就行。

图:DDG1000早期舰岛天线规划,舰岛一共3个主要面,不同频段的天线每个方向各一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单向街书店  ·  我在这儿,和浪漫主义狗一起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19 日,宜埋首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陈晓陈妍希,爱没爱过
2 天前
十点读书  ·  蔡澜:人绝对可以貌相
8 年前
麦音乐  ·  叶芝: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7 年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女子不听劝阻强行过马路 没想到被…
7 年前
晚安少年  ·  调戏对象时,哪些情话用得上?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