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个国家的经济、金融看“央妈”(央行),不仅是因为央行掌握着货币政策大权,也因为在所有金融监管机构里,央行掌握着最多的信息。
每年每个季度,央妈都会发一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央妈 1999 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制度。
做法是,每季在全国 50 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 个银行网点各随机抽取 50 名储户,全国共 20000 名储 户作为调查对象。然后对这20000储户做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储蓄及负债情况、消费情况、 储户基本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42.8%,比 上季提高 0.4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 25.4%,比上季提高 1.6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31.8%,比上季 回落2.1 个百分点。
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 47.7%、20%和 19.2%。
“投资”也无非是购买保本收益的理财产品和一些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两者相加,74.6%的人选择了储蓄+投资,压倒性的多数。
当然,这个调查的样本多少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少去银行网点,去网店的大多是大叔大妈,他们的倾向当然更为保守,
基本上都是存起来吃利息,不做太多投资,要投资也是投风险低的。
别嘲笑大叔大妈,基本上,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差不多这一偏好——存钱,赚点利息钱。
02
存款就是未来的首付
这一不小心,中国人就存了几十万亿存款,老百姓的这60多万亿存款会怎么花?
之前有媒体惊呼老百姓“没钱了”,只有“26万亿的净存款,人均不到两万元”了。
这个算法是有问题的,应该除去没有收入来源的孩子和学生,或者以户均来算,截止上次人口普查,中国有4.3亿户家庭,平均每个家庭14.56万存款、8.46万贷款。
从任何一个国家来看,这个数字都是相当不错的。
以最粗略的方式计算,中国家庭的“负债率”是58%,而在2007年,这个“债务率”还不足20%,10年间几乎上涨了2倍,于是有券商分析师分析认为——为了买房,老百姓纷纷贷款,放在银行的存款就转化为购房者的贷款了,这不但导致了过去10年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是近两年我国经济短期回升的主要动力。
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居民净存款比16年初缩水了16%,已降至13年初水平,也意味着居民举债空间并不大。”
果真如此吗?
03
“只有一成储户认为房价会下跌”
但即便如此,对下季房价,31.2%的居民预期“上涨”, 46.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9.6%的居民预期“下降”,13.1%的居民“看不准”。
也就是说,有近1/3的人认为上涨,近一半的人认为“基本不变”,仅仅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会下跌。
买房需要贷款,也就是“借钱”,那么中国人还能借得起吗?
美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最高是在2007年,接近100%,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逐步下降到了当前79%的水平;当前日本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也在70%以上,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58%左右。同时,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0%,美国106%,日本100%左右。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经济能平稳发展,居民的债务上限还有10个点的空间。
眼下,当房子被限购,居民无法加杠杆买房时,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却在拼命推各种消费贷,大家都在争夺那10个点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