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重构新发展格局,确立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表示,传统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调整,也就是大家讲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越来越短,越来越本地化,越来越意识形态化。其建议,要重构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要确立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培育新优势。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Eugen Weinberg:目前来看,股市上行和美元走强等通常会打压金价的因素对黄金造成的影响不大。
中信证券:2021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四重因素拉动企业盈利加速修复
事项: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7万亿元,同比增长45.5%。
剔除基数效应,企业盈利状况仍在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加速修复趋势,且快于收入改善情况。2021年1-2月份利润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倍,而2020年1-2月份,受疫情冲击,利润增速为同比下降38.3%;在可比口径下计算,2021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较2019年1-2月份增长72.1%,两年平均增长31.2%。2020年10月/11月/12月单月的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8.8%、15.5%、20.1%,因此即便剔除基数效应,目前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仍在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趋势,并呈加速态势。另外,可以观察到,目前企业的盈利改善情况好于收入的改善情况,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1.62万亿元,同比下降17.7%,据此估算,2021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9.7%,缓于盈利状况改善幅度。
需求稳定恢复,工业品价格上行,成本压力缓解以及“就地过年”等四重因素推动利润较快增长。从对比2019年同期数据以及两年复合增速等多角度,均可以观察到,剔除基数因素后,当前利润数据仍有加速修复趋势,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
其一,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恢复,拉动我国工业生产销售增长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8.1%;1-2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0.6%,也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增长(读数),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疫苗逐步普及,世界经济复苏共振,国内外需求陆续恢复,明显拉动我国工业产销增长。
其二,工业品价格仍在持续上行,利好上游行业利润增长的逻辑不变。2021年1月/2月,PPI上涨了0.3%/1.7%,PPIRM上涨了0.9%/2.4%,在全球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的背景下,我国受到输入型通胀影响,PPIRM上行速度持续快于PPI,相关行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上升,例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本期盈利,新增利润577.0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98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7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58倍,以上4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7.9个百分点。
其三,成本费用压力明显缓解,利润率显著提升。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92元,同比减少1.1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79元,同比减少1.38元。成本费用水平下降扩大了企业盈利空间,使得利润率显著提升,1-2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同比提高3.15个百分点,也成为利润总额快速上行的动力之一。企业自身盈利水平改善,也促使资产负债率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其四,“就地过年”使得企业开工时间提前,员工到岗情况也好于往年。往年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份的工业生产往往处于偏弱的状态,但是今年受“就地过年”相关政策影响,企业在假期结束后,生产经营活动迅速回复到了正常节奏,因此企业开工时间明显延长,员工到岗情况也明显好于往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同比增长3.0%,用工增加,生产加快,从而有利于效益提升。
分行业观察,制造业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建议重点关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从门类行业观察,1-2月制造业盈利增长了2.2倍(去年同期下降42.7%),拉动作用最为明显,采矿业同比增长83.0%(去年同期下降2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5%(去年同期下降23.2%)。从大类行业观察,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个行业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个持平(其他采矿业),其中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0%。建议重点关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1-2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07倍和3.08倍;从两年平均看,分别增长55.3%、60.2%,例如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26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9倍,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9倍,医药制造业受益于疫苗需求迅速增加、防疫抗疫产品增长较快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润同比增长95.4%。
光大证券:零售行业——关注中小市值低估值零售股机会,仍看好可选品复苏
零售板块行情回顾:
过去一周(5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涨幅分别为0.40%和1.20%,商贸零售(中信)指数的涨幅为1.31%,跑赢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2021年以来(55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涨幅分别为-1.58%和-4.84%,商贸零售(中信)指数的涨幅为-0.65%,跑赢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过去一周,商贸零售行业涨幅为1.31%,位列29个中信一级行业的第8位。过去一周,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15个行业上涨,涨幅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纺织服装和医药,涨幅分别为4.43%、3.69%和3.28%。2021年以来,商贸零售行业涨幅为-0.65%,位列29个中信一级行业的第16位。2021年以来,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12个行业上涨,涨幅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钢铁、银行和公用事业,涨幅分别为14.27%、9.29%和8.23%。
过去一周,零售板块子行业中,涨幅排名前三位的子行业分别是贸易、黄金珠宝和百货,涨幅分别为2.45%、2.02%和1.97%。2021年以来,零售板块子行业中,涨幅排名前三位的子行业分别是黄金珠宝、贸易和百货,涨幅分别为24.13%、1.85%和-0.45%。
过去一周,零售行业主要的97家上市公司(不含2021年首发上市公司)中,58家公司上涨,4家公司持平,32家公司下跌,3家公司停牌。2021年以来,零售行业主要的97家上市公司(不含2021年首发上市公司)中,39家公司上涨,55家公司下跌,3家公司停牌。
2021年以来,涨幅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别是中央商场、金洲慈航和大连友谊,涨幅分别为83.19%、42.86%和38.57%。
零售行业投资策略:
近期零售板块表现位于市场中游水平,缺乏向上催化剂;在大盘整体趋势向下的基础上,作为低估值行业,零售板块向下空间亦有限。我们维持原有观点,鉴于2020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预计2021年一季度可选消费品将明显复苏,建议关注黄金珠宝,化妆品等可选品类别。同时,随着行业低估值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市净率在1倍左右的零售个股或有超预期表现,建议酌情增加配置。
风险分析:
居民消费需求增速未达预期,地产后周期影响部分子行业收入增速,渠道变革大势对现有商业模式冲击高于预期。
突发利空!5000亿板块遭重击,化妆品拟禁用这种原料,多只概念股中枪!网友炸锅:周五买的给我来个大坑!更有千亿巨头刚布局
来
源:
中国基金报
作者:
安
曼
本周末最大的一个利空,莫不过中检院的那份化妆品禁麻通知……
3月26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中检院关于就修订化妆品禁用组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根据国家禁毒管理相关政策要求,拟将大麻仁果、大麻籽油、大麻叶提取物和大麻二酚等原料列为化妆品禁用组分,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不同于毒品大麻,工业大麻是指四氢大麻酚(THC)含量低于0.3%的大麻,被认为不具有毒品利用价值,其提取物可用作麻醉品、药品。
我国对工业大麻态度较为谨慎,监管严格,此前从未批准过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仅允许提取物应用在化妆品生产之中。在我国2015年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以下简称《原料目录》)中,收录有大麻仁果、大麻籽油、大麻叶提取物。
如果上述禁令通过,工业大麻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将关闭。届时,工业大麻原料只能寄希望于出口。
CBD护肤品品风靡全球
在《意见》所指的化妆品禁用组分中,CBD(大麻二酚)在海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因为CBD具有锁水保湿、抗氧化、祛痘、消炎等功效,近两年,大麻化妆品在全球风靡。
据GCI(Global Cosmetic Industry)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化妆品、皮肤护理等美容市场对CBD的关注同比增长279%,身体护理等个护市场对CBD的关注也增长了198%,以美国为例的欧美国家率先采用工业大麻护肤品,不少名媛明星都选择使用添加CBD成分护肤品保养皮肤,并将大麻叶提取物成分视为备受推崇的护肤成分,CBD护肤正式掀起一阵热潮。
据Fior Markets预测,到2026年,全球大麻(CBD)市场规模会达到173.46亿美元。而根据Canopy Growth测算,潜在的全球工业大麻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
不仅国外CBD护肤品开发得是如火如荼,国内也紧随国际风潮,不少药企纷纷开发出CBD护肤品。
根据中国美妆网统计,在2019年之前,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的国内大麻化妆品只有18个;到2019年新增了413个产品备案,增长了23倍;2020年又新增了1783个大麻化妆品的产品备案,增幅是4倍;今年刚过去了不到3个月,但截至目前已新增了321个大麻化妆品的备案,可见市场的火爆。
大麻化妆品违法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麻等同于毒品,但大麻化妆品所采用的工业大麻原料虽然也属于大麻,但并不属于毒品。因为大麻使人致幻成瘾的主要成分是THC。而工业大麻的THC含量小于0.3%,因此属于无毒大麻。目前在我国的云南、黑龙江和吉林,都允许种植工业大麻。
根据《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15版)》的规定,大麻仁果、大麻籽油、大麻叶提取物是被允许添加到化妆品中。
但是2019年3月27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已下发“关于加强工业大麻管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1961公约》规定,工业用大麻限于纤维和种子,其他用途的种植排除在外。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禁毒部门要严把工业大麻许可审批关,并声明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
因此,大麻化妆品市场是否违法的争论一直都存在。
今年2月,泉州海关于进境快件中连续查获3瓶含大麻成分的精油,经专业机构鉴定,均含有THC(四氢大麻酚)成分,泉州海关立即查收了那三瓶精油。一时之间,关于大麻化妆品是否违法的话题,再次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
上述《意见》一旦通过,大麻化妆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得以完善,是否违法的争论将有法可依。
54家上市公司涉“麻”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6日,A股工业大麻概念板块的上市公司总计有54家,这54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累计超过5000亿元。多数公司主要布局工业大麻种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