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校花说:每每和朋友们谈论起未来,大家一致的口径都是 “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去哪里找自己的伴侣,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让自己满意,不知道现在的选择会不会让自己后悔。
但是我们其中一定有一些人,多少已经想明白了一些事。看他们生活的如此从容,似乎 “迷茫” 并不存在于他们的辞典里。
今天我们选了一篇雅君的文章,让她带着我们去看看那些少数人是如何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的。
▲ ▲ ▲
我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其中有过半数的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我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岁,在这个年纪,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好什么,很迷茫,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希望。我该怎么办呢?
嘿,我又不是你,我怎么知道你该干什么?我对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没完全搞清楚。一边摸索行动、一边反思修正呢。
但我可以跟你分享,我这些年通过观察我欣赏的人(不想用成功人士,是因为我对成功的定义和大众的定义不一样,但这些人在其他人眼中也都活得挺成功)的人生活法,以及自身实践,找到的一个人生真相。
你如果真的知道并去实践这个真相,你的生活会发生很不一样的变化。
这个真相就是:
YOU ARE WHAT YOU LOVE 。
你爱什么,你就是什么。你的人生是由你所爱的一切所定义的。
如果你希望真的活出自己,那你就要好好去爱你所爱的一切。
你要投入时间、金钱、精力,千万不要吝惜。因为你为所爱去行动去付出的过程,就是你发现自我,投入自我,创造自我的过程。
打个粗浅的比方,生命最初的状态,都是埋在淤泥里的。别人看不见你,不知道你很正常,因为你真实的、闪闪发光的样子被泥包裹住了。
每一次,你为你爱的人和事花心思、花力气,都会把你身上的淤泥冲刷掉一些,让你本来面目清晰一些。
越用力的人身上淤泥越少,越闪光,TA更容易了解对自己本来应有的样子是什么,其他人也容易看到TA,更好的是,TA的同类越容易循着光亮找来,和TA汇合,彼此照耀。
越惜力的人身上淤泥越多,越陷在泥潭里,自己都看不清本来面目是什么,别人就更无从得知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道理我知道了,但是我所爱的,别人并不理解、不接纳。
那我还要去做去投入吗?
当然要!
不管你所爱的 TA 们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一文不值 、莫名其妙、耽误时间、浪费生命,你都要用行动去爱啊。
还记得我在前面说的吗?YOU ARE WHAT YOU LOVE 。
如果你否认了你内心真实所爱的一切,不敢承认你真的爱什么,在意什么,你所爱的人和事会在你的世界枯萎、消失,真实的你也会随着枯萎、消失了 —— 你是在自杀,你杀死了真实的自己。
你杀了TA,然后伪装成另一个人,另一个根本不是你的人,另一个和所谓的“正常人”一样的人,继续活下去。
你装得再好,骗得过他人,骗不过你自己。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被愧疚、后悔、遗憾追得无路可走。那个被你杀死的自己会冤魂不散地跟着你,一遍一遍地问你:
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不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活得和其他人一样?为什么不去做自己?
你是愿意承受被这种做不了自己的悔恨所折磨,还是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投入所爱之事试一试?
你说不去做,是因为怕别人不接受。但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赞成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他们又不是你,他们怎么知道,你爱的那件事,那个人,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怎么清楚,你身上究竟有多大能量可以燃烧。
朋友 Scarlett,在广告公司做销售,做得风生水起,却激流勇退,决定创业,投身餐饮。她父母对此强烈反对,Scarlett 一意孤行,大半积蓄都投入到了店里。
第一年,一分没挣,到年底,第二年的房租都交不出来。父母反对的声音更大,更理直气壮。
她也没吭声,私下找朋友借了 20 万,交了房租和工人工资,继续做。这一年她过得辛苦无比,但店也走上了正轨。
去年,她开了第二家店,装修更好看,菜品更精致,赚的钱自然也更多。
这次开新店,她又借了 50 万。父母照样反对,她照做不误。
有次闲聊,我问她,为什么敢在家人反对的时候继续前行?
她笑笑说:
因为我很清楚我的能力和偏好。这个世界上有人适合上班,有人适合创业。我一定是后者,我爱冒险,抗压强,不服管、主意大,这种性格在公司里未必受欢迎,很难成为模范员工,但我去创业,这就是我的优点。
而在创业路上,我选择做餐饮,也是掂量过自己能力的,首先我喜欢美食,其次这事入门门槛低,只要你人不笨、肯钻研、能吃苦,就能做好。就连第一次赔钱都在我预料内,我很清楚,第一年店里方方面面都需要磨合,这一年我就是去交学费的,赔钱是正常的。上正轨之后,肯定会赚钱的。
我是借钱创业,但这并不冒险,因为我借的数目都是我一定能还得起的,只是我往年收入的一小部分。我设想过了最坏结果,就是我回去继续做老本行,做广告销售,以我之前在业界累积的口碑人脉资历,也能赚到足够多的钱还款的。
我比我父母更了解我自己,父母和我的价值观、眼界也都不一样。尤其是在我还没有做出成绩的时候,他们会反对很正常。他们反对他们的,我做我的呗。当我借50万开第二家店的时候,父母反对声音就比第一次小了,因为之前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一点我的能力了。
如果她听父母的话,现在还在广告公司里拿固定工资,日夜加班,却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一次又一次在脑海中勾勒 “创业计划”。
如果她听父母的话,她不会变成现在这个在北京开了好几家超人气餐馆的帅气老板娘。
我还有个朋友,当年在学校学的是民族舞,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多学几种舞蹈。但父母觉得没必要,让她别学了。
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先工作,赚到钱之后,再去学。但是她一点都不想等。准确的说,她觉得自己等不起。
“学舞要趁早,骨骼会变硬。” 这是她的原话。
她想办法争取到了姐姐的同意,在姐姐那借了两万块钱,报了舞蹈培训班,把自己想学的舞蹈都学了一遍。那段日子,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舞蹈教室里度过。跳啊跳啊跳。累,但快乐。
学完之后,她凭着对多个舞种的掌握,进了不错的舞蹈工作室当老师。因为口碑好,学生多,收入不错,两年内还清了借姐姐的两万块。现在她自立门户,开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我有次采访老罗,那段时间他在做英语培训,却投了几百万拍了个微电影。我上来就问他:“你这么搞,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吗?”
老罗的回答,我到现在都记得:“永远不要管别人说你不务正业。因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知道,你的正业是什么。”
你的热情、能力、才华所在,就是你的正业。
有人说,我也想为爱的事情付出、努力,但我不知道自己爱什么?
对此,我只想说:你有问的时间,不如去试一下。真的去做,你才知道,爱不爱,有多爱。
讲个笑话给你听吧:有个人每天祈祷彩票中奖,很多年过去了,都没中过。有一天这个人忍不住了说 “上帝你太让我失望了”。然后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你想中奖,你得先去买张彩票啊。”
你要想找到内心所爱,你得先去做那些你感兴趣的事啊。
5 年前,我在成都旅行,认识了朋友 ZT。他那时候在广告公司(怎么又是在广告公司,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朋友里在广告公司上班的人真多)做录像师,给人拍视频广告。工作重复度很高,时间久了,就很无聊。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可能喜欢摄影。先是拿手机拍,他发现抓拍生活瞬间,记录闪光一刻,很好玩。
上瘾之后,他想买相机,系统学一学摄影,好好拍。动力很简单:“拍出好片子,就很开心呀。”
但当时他刚工作,日子过的紧紧巴巴,手头真没什么钱。他找朋友借了 6 千,加上自己之前一点点存的 6 千,豪掷一万二,买了人生第一台全画幅单反。视若珍宝,每天拿着相机到处拍,给朋友拍,给路人拍,给认识、不认识的人拍。
拍好的片子放到网上,找人请教,边拍边学,在摄影的世界里,他沉迷不知归路,生活费大多变成摄影器材费。渐渐地,开始有人找他约拍人像、拍婚礼…...
如今当年他倾其所有还借了款才买的起的单反相机因为被他蹂躏过度,已经报废退休。他也从广告公司辞了职,成了一个自由摄影师。
他说,辞职前,有担心过生活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他还是常常会为生活烦恼呀。但是如果再选一次,还是会辞职,因为自由。
如果他当时虽然对摄影感兴趣,但不跨出那一步,不去拍照,不厚着脸皮找朋友借钱买相机,不去系统学摄影,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摄影的世界有那么瑰丽奇妙,平凡如他也可以实现梦想,做曾经向往的职业:摄影师。
有人问了,那我试了之后,失败了怎么办?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怎么办?
那你就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啊。可以去做下一个你想做的事情了。要黄执中少爷的话说,人生啊,你千万不要因为怕走错,就没走过。
你要敢于尝试,在尝试中仔细体会自身的感受和外界的反馈,再反思,决定下一步怎么走。这是你找到所爱的必经之路。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会羡慕别人的安稳平静,羡慕别人Settle down啊,就是会害怕动荡带来的不安全感啊。”
老实说,我也会羡慕。这种时候,我就会想起,我超酷的朋友纪寻,说过的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大多生活在稳定状态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是他们没有花时间去探索自己的身份和兴趣。我现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走的弯路,所经历的焦虑不安,会让我以后的人生之路有明确的意义,所以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我希望获得内心的安宁,但这宁静不会凭空降临,只有当我打完美好的仗,跑完该跑的路之后,它才会浮现在我心头。
顺便跟你说说成功人士的真实经历给你打打气。
如果你去看成功人士的传记,你就会发现,他们好像约好了似的:
在年轻的时候,都特别任性,特别能折腾,特别不安分,特别喜欢尝试,特别 “不靠谱”,他们会依着兴趣做很多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事。
他们不会等着别人告诉他,你该干什么。他们自己到处乱走,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做。
他们做事从来不需要别人允许,他们想做就做,说干就干,干得爽就继续,不爽就换一个继续。引领他们做事的是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欲,而不是别人的命令。
他们的二三十岁,都还在探索,在寻找,过着动荡的生活,和 “定下来的生活”和 “Settle down” 没有任何关系。
往往到了三十多岁,四十岁,甚至更晚,他们才找到了某个自己喜欢的领域,专注耕耘。
而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在二十出头的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了。
比如我很喜欢的日本画家奈良美智。他写了本自传《小星星通信集》,其中有讲到他读书时代做的事。
好学生看了估计会大跌眼镜,这家伙也太任性了吧。
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东京都内一所美术大学的雕刻系,但他没去念。为什么?因为他认真的思考后,觉得“自己最想做的事,不是雕刻而是画画!”。
然后,他搬到东京一个不到 8 平米,“像随时会被拆掉的” 木头小隔间里,开始了一年的重考生活。为了生活,他在东京最初的兼差,是在工地扛木板。
如此一年后,,他考上了武藏野美术大学,你以为他从此就安心学习了?
Naive!
他在书中写:
我把时间花在听现场演唱会和去逛唱片行的事上。就这样,完全沉浸在摇滚浪潮中,无法集中精神画画。比起学校的作业,更时常在公寓里一个人涂鸦,晚上在便利商店买便当,然后带去打工,快天亮时带着便当回公寓,隔天中午起床开始画画,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就这样过了一年,突然觉得 “厌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把第二年的学费拿来当做旅费,背着大背包开始了一个人的欧洲旅行。
你没看错,奈良大神就是挪用学费当旅费,出去玩去了。他后来回忆说:“这趟的第一次海外个人旅行...... 我明白到 ‘这个地球上事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俗和文化,以及宗教,而我又是如何的生活在日本的文化中,只能以日本的立场来看待许多事物’ 这件事。
这趟旅行花费了约 40 万日币,回国后的学费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学到学费比较便宜的公立大学。翌年,在爱知县第二次成为大学新生。”
那时候的他一定也会遇到周围人不解的眼光,除了 “我喜欢,我想做” 之外,他可能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为自己 “不着调” 行为辩白。
但其实喜欢和想做就是最大、最正当的理由啊。你只有一直去做想做的事、喜欢的事,你才会找到那个你喜欢的自己。
奈良美智当年的那些折腾后来都变成了他创作作品的灵感,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语言。
他在国外旅行曾看过的画作,成为了他后来创作时的参考。他曾听过的摇滚乐也变成了他画中神色桀骜的小孩,告诉你要温柔推翻这个世界。
有人说,他是天才,才有资格任性。我不这么觉得。
我觉得,这么说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不是天才,才会任性。而是任性追逐所爱,才有了天才。
你得先有勇气做自己,在喜欢的事情上大手笔地投掷时间、精力、金钱,你的才华、技能才有可能被锻炼出来,你才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人才乃至天才。
勇敢去尝试,去找你所爱的事情吧。找到后,以十二万分的热情和努力,把它做到极致。
这个过程中,你自然会找到自己,活出自己。
扫码关注雅君的好用分享
回复关键词可以看到更多哦
●如何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 | 终于回答了这个让我思考了N年的问题
(关注 Yakishare,回复 “兴趣” 可见)
●月经杯、棉条、止痛药、保健品、PMS| 平安度过生理期最全指南
(关注 Yakishare,回复 “月经” 可见)
●买时觉得贵,买后觉得值的18件好物
(关注 Yakishare,回复 “贵但值” 可见)
● 27岁这年我学会的最重要的1件事
(关注 Yakishare,回复 “27” 可见)
▲ ▲ ▲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