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小厮的博客
著有畅销书:《深入理解Kafka》和《RabbitMQ实战指南》。公众号主要用来分享Java技术栈、Golang技术栈、消息中间件(如Kafka、RabbitMQ)、存储、大数据以及通用型技术架构等相关的技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明起,出分! ·  2 天前  
底线思维  ·  国运衰了,飞机也跟着摔? ·  2 天前  
湖南司法行政  ·  省司法厅召开2025年度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专班会议 ·  3 天前  
湖南司法行政  ·  省司法厅召开2025年度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专班会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小厮的博客

阿里的离职率真的是互联网大厂里最低的吗?

朱小厮的博客  · 公众号  ·  · 2019-11-23 10:23

正文

点击上方“ 朱小厮的博客 ”,选择“ 设为星标

后台回复” 加群 “加入公众号专属技术群


来源:uee.me/cCsVU


前言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关于各大互联网的离职率各有千秋,很多大公司一挖就走,有些是纹丝不动,有人说阿里的离职率才是各大互联网最低的,有人说出了互联网的现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正文

前段时间和一位资深猎头朋友吃饭,他说现在行业状况是,某些大厂一挖就走,阿里员工最难挖,尤其是5年以上,P9以上,基本没有动的可能。

然后我还特意去搜了一下(严谨性)发现全年脉脉有发过: 阿里员工平均司龄最长,阿里的平均司龄2.47年,腾讯的平均司龄2.28年,百度的平均司龄2.19年,京东1.86年,头条0.37年。 想问一下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是沈大神的回答

我在一家外企做程序员,工作了10年。 但这也就是中等水平。 比我工龄长, 15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去年员工大会上,公司的hr对大家夸耀说,公司的一个巨大成就是,公司的离职率长期控制在5%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 一个20人的部门,一年最多只有1个人离职。

对这个数字,我当时也感到非常惊讶,但立即回忆了下,周围最“新”的同事都入职了快3年了。

所以,我真的不明白,阿里平均2.47年的工龄,怎么就能排到行业第一呢?难道说,像我们这样的外企,已经不在”主流”之内,已被统计样本忽略了。

也许真的如此。

这些年,除了偶然传出的裁员新闻,能够赢得人们短暂的关注与唏嘘,其余大部分时间,外企都游离于主流话语外。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这样一类缺乏关注度的企业。 真投身其中的人,相对而言,却鲜少主动离开者。

关于这一点,我和同事们不止一次的讨论过,总结过,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企业文化

在很多企业,都有KPI考核,然后在此基础上还会弄个“末位淘汰”( 或者叫“人员优化”)。 而正是因为“末位淘汰”的存在,无论大家表现的都多么优秀,最后总有一批人要被“淘汰”掉。

所以,最终员工的离职率-定会高于某个比率(末位淘汰率) , 再叠加员工自然离职率,最终离职率不可能太低。

听我的朋友及公司的hr说过,有些企业,年离职率只要控制在20%以内,对公司来说就是可以接受的。

但也不乏一些极端的部门,在过年后的跳槽旺季,一走-半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有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每天都在吃“散伙饭”。

但是,所谓的“末位淘汰”, 严格来说是违法的。

而在我所在的公司,守法是底线。

企业每年虽然对员工也有考核(称为Performance Review) , 但结果只会影响年终奖、加薪、升职。 领导想要以此为依据,把人解雇那是不可能的。

这就从根本上塑造了企业的文化,那就是:

尊重、平等

因为尊重和平等的前提是对权力的抑制。

因为领导没有解雇员工的权力,所以领导的工作只能基于人格和威信。 领导对下属工作的考核就要最大限度的公平,要尊重下属的情感及人格需求。

否则的话,如果肆意妄为,就会打破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平衡,最终造成“双输”的局面。

在过去的十年,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 某个领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他的一个下属闹崩了。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这位下属选择在公开场多次”怼”这位领导。 到最后,甚至给公司的CEO发公开邮件,投诉这位领导态度粗暴,处事不公。

但即使闹的这么凶,最后上面也没有和这位员I解除劳动合同。 就是因为这位员工的做法虽激烈,但并却不违规(包括公司章程、国家法律)。

这件事也给所有看到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就是在这个公司,尊重和平等是文化的核心,其后的根本在于法律。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这个公司,加班几乎没有。 朝九晚五,过去十年时间,天天如此。

新人15天年假起。 从工作5年开始,每多工作1年,年假增加1天。 我工作了10年,现在年假20天。 而有些资历更老的同事,都有快1-个月的年假了。

年假基本上随请随休。 长的(例如超过1周) , 提前1星期打招呼就行了,短的(例如1天) , 早上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就行了。

还真没见过那个”不上道”的领导不批假的

带薪病假540天( 1年半) , 不扣工资,但会按比例影响年终奖。

探亲假,丧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性价比

公司的hr公开对我们说,同等条件下,我们的工资是业界上游水平的75% ~ 80%。 但考虑到工作时长(朝九晚五) , 相比之下(例如996) , 我们的时薪要高很多。

而且,随着大家的工龄增加,这点差距就显得越不重要。

例如到了资深软件工程师。 在这家公司你能年薪50万,在外边你能挣60万。 多出的10万,扣除保险和所得税,到手也就多7万不到。

因为你原来已经50万了,多出的这7万,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但为此,你失去的可能是巨大的,包括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健康,以及对家人的陪伴。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失去感会越来越强烈,将来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事业的成功人士,在谈论遗憾的时候,都会提到家庭,尤其是对孩子的亏饮。

职业生涯连续性

一个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所有的人都不可能直年轻,随着年龄的增加,精力及健康水平的下降是一定的。
即使是在这些顶尖的企业,无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高强度 工作是一个普遍文化,谁都无法避免。 更不用说,从公司组织架构来说,高级别的员工终究是少数的,大部分人,终其职业生涯不过是基层一分子。

但是,随着年龄增加,为了健康和家庭,你坚持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对普通人来说,不过是跳槽和创业两个选择。

1.跳槽。

年龄大了之后,且不说别的公司是否会嫌弃你的。 即使不嫌弃你,在加班成风的行业中,人不过是从这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而已。 高强度的工作和健康家庭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

2.创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