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降幅超过50%!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学生体育课被占,校长和老师吵了起来! ·  3 天前  
新华社  ·  员工多次早退1分钟被开除?法院判了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DNA复核确认,是她!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突然暴雷!刚刚,知名平台被立案调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在纽约,爱上逛博物馆真是件特别简单的事儿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9 20:45

正文



我是沈辛成,1984年生人,非业余博物馆爱好者,走访全美八十余座博物馆,曾服务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911”国家纪念馆和纽约历史学会,参与从事档案研究、出版与策展工作。现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史博士在读,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复旦大学考古学硕士,北京大学博物馆学学士。

近几年,我在纽约实地踏访、深入了解了数十家博物馆,从展示特色、专业内涵、设计匠心及观众体验等方面对纽约的各家博物馆进行了多维度评价,并将它们集结成《纽约无人是客》一书。我希望能从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出发,以博物馆为线索,阐释纽约这个五方杂处、光怪陆离却又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会的底色。

若你也是博物馆爱好者,对美国各处博物馆,尤其是纽约的博物馆中所蕴含的故事感兴趣,欢迎与我一起交流!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呢?


Q: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提问老师,你为什么爱去博物馆呢?


沈辛成:好问题!我自己的经历是这样的:本科的时候学的考古,所以和小伙伴坐着绿皮车(暴露年龄…)去各地旅游,肯定要把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实地看一遍,比如安阳十几年前出土的一个车马坑,我们就是工程还在进行中的时候,还没有保护的时候就去看了,那个体会让人很兴奋。后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先去看看博物馆,但是中国因为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内容的缘故,基本走到哪里都是盆盆罐罐在等着你,如果不是对考古学类型学研究很深,很少会有真的很过瘾的展览。于是大家翘首期盼看“国宝展”,比如清明上河图,因为那个东西他知道,他能够联系得上。

出国之后,这个经验发生了很重要的转变。美国因为总的来说文字史很短,所以博物馆的形态和中国国内的很不一样,盆盆罐罐都是印第安人的,所以是隔着两层,在他们的叙事里面这块属于比较边缘化的。而纽约这个很有个性的地方,它有一种特别的文化生态,那就是板块性的城市地图——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族属性(肤色…),因此其文化面貌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拼贴出来的,博物馆也反映着这样的整体面貌。黑人为主的社区Harlem有自己的Harlem Studio Museum,中国城有华人文化的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等等,而且有趣的是,这些人,都依旧生活在那个社区里。

于是,参观博物馆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原本你是把器物作为一种客体来看,而参观纽约的博物馆,你和你所观赏的东西,是一体的。你居住在Harlem,就会对这个地方有感情,你是中国人,就会对华人的历史有感情。所以说也只有在纽约这个地方,因为界定自己的借镜有很多很多面,你很难彻底的成为一个完全的“主体”,成为一个和博物馆内容无关的人。

离开纽约之后我去过美国不少城市,游历的方式也基本延续了纽约的心得体会,但是很少能在复刻那样深刻的感受。国内的博物馆现在这方面也很欠缺,总的来说,调子都是一早定好的,没有多少给你参与和共鸣的余地。我相信,知悉一个地方的历史,知悉你今日所站立的土地可能曾经是一片泥沼,知悉你今日所见的社区可能曾经被鼠疫横扫,这些琐碎的知识都是有意义的。

学会为看似与你无关的事情而感动,学会让自己的情感变得丰沛,而不再只是着眼于把自己放在舒适的“主体”位置,不再觉得自己是高于过去的,高于他人的,对着展出的物品指指点点,我想这是参观博物馆于我最重要的意义。

PS:所以我不喜欢看艺术博物馆……尤其是现当代艺术…………



费城艺术博物馆


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过得挺好”


Q:请问在国外博物馆看到中国文物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沈辛成:我就知道会有这个问题,哈哈,谢谢提问。我的心情啊,感觉还行,西方靠殖民主义所占的各种甜头里,其实现在也就抢东西这件事,还算是没有负效果的,其余的,比如人种的强制迁徙、宗教的艰难融合,现在都让欧美(主要是欧洲,美国属于被害狂想自作多情…)在吃苦头。看看现在的美国总统……全球化顺风顺水的时代结束了,殖民主义的红利结束了,负效应在反噬,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不会为中国文物流落海外而感到痛心了。

不过,我再说个故事:我去费城艺术馆的时候,他们有一个中国展厅,那是一座清代建筑,北京的,名字我一时记不起来了。美国人民国的时候(应该是,如果没记错的话)把一整栋清代建筑整体搬到了费城,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整旧如旧,完全是古旧到快要塌掉的样子。那个展厅也有其他中国展品,但是非常暗,为的是保护残留的漆画,红不是红,绿不是绿,都是快要剥落的样子,但是每一块漆都是小心粘好的,博物馆里有个视频在呈现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

那一刻,我心里是很感动的,因为在国内我都没有机会见到的风貌,我居然在国外见到了。愿意做这么细致的工夫,愿意砸这个钱,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理念在支撑的。近年来我们比较年青一代的考古工作者文物修复者开始越来越有这样的意识了,但是在早年喜欢讨好领导喜欢华贵的浮夸年代里,我们其实抹掉了很多历史的痕迹。我去天津蓟县独乐寺是十三年前了,那时候是旧的样子,我们听说马上要“修复”了,因此赶紧去看一眼。过了几年我看到照片,“修复”完之后,果然就完全变样了。这当然是理念的差别,毕竟整旧如新它最终也还是会变旧的,不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一个道理:

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不仅仅是空间的多样性,也是时间的多样性,这种多样化的保护方式保存方式,使我们能够看到文物在各个时间段的样子,这不也挺好么。

所以说,与其执念于要倾家荡产把流失文物买回来,不如花少得多的钱买一大批非中国的文物回来,在中国建一个具有世界格局的艺术馆,让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站在国界的门槛上。我们不抢,我们买嘛,反正我们钱多嘛~


高线公园



非爱好者也会爱上在纽约逛博物馆


Q:对于旅行者,纽约最值得去的博物馆推荐一下吧!


沈辛成:只是大体来说的话呢,以下是我书中所列的TOP 10,详情请买书谢谢赏我口饭吃: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中央公园

  • 修道院博物馆

  • 高线公园

  • 下东区移民公寓博物馆

  • 无畏号航海航空航天博物馆

  • 9·11国家纪念碑与博物馆

  • 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

  • 皇后区移动影像博物馆

但是要深度游纽约,光这样是不够的。所以在我的书中,我设计了八条线路,将48座博物馆,根据美国的社会问题为线索,有机的串联起来。比如“想要了解美国的种族矛盾,请去纽约的以下几个博物馆”;“想要了解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请去纽约以下几个博物馆”……这么一来,您先读了我的随笔,对美国有了想象,有了历史的画面感,再去看那些博物馆,体验就会好很多。我希望我的书能为大家提供一种短时间高浓度的文化体验,而不是简单的在纽约走马观花,还希望多多购买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Q: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在纽约,看哪个博物馆?


沈辛成:纽约是一个文化面貌非常多样的城市,所以还是要看个人的喜好。如果是艺术类,当然是大都会博物馆。如果是自然科学类的,那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如果是现代艺术,那就MOMA。这三大馆基本都够看一天的。

我在这里推荐几个不那么热门的吧:下东区移民公寓博物馆,一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公寓改造而成,重现了二十世纪之交新移民在纽约的困苦生活,这座博物馆导览服务非常强大,不但很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创造机会让你与同行的游客有很多沟通,推荐指数五颗星。

还有一个皇后区的移动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Moving Image,如果是视觉艺术爱好者(电影电视MV),这个一定对胃口,博物馆选址于纽约的一片废弃的摄影棚区,二战期间这里曾是制作防火防盗防间谍的宣传片的地点,如今这里被改造成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著名电影的著名道具,整体感官也非常前卫。


在《纽约无人是客》一书中,我把纽约的四十八座主要的博物馆和文化景观排了序,可以买书,参见附录二,我还根据个人喜好(比如偏爱军事史还是移民史等等),对博物馆的星级做了加成调整。


Q:要带一个不喜欢看展的人逛博物馆,如何吊起他的兴趣呢?纽约的话哪家博物馆最有趣,最吸引非爱好者?


沈辛成:很有挑战的问题啊!不过呢,其实我也不太相信会有人任何一种博物馆他都不喜欢,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不喜欢博物馆,其实是他对博物馆的想象过于刻板化了。确实,像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典型的文物艺术类博物馆,有些人是欣赏不能的。但是在纽约,还是有一些比较新奇的博物馆的,在这里向您推荐几个:

性博物馆,问问您这位朋友知不知道哪种动物的生殖器与身长之比最大?问问您这位朋友知不知道海豚是如何用呼吸系统“取悦”性伴侣的?

高线公园High Line,问问您这位朋友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城市正中央会有一段废弃的铁路?问问您这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废弃的铁路又是怎么会被存留下来成为公园的?

无畏号博物馆Intrepid,问问您这位朋友如果要把航空母舰变成博物馆总共需要几步?

古根海姆博物馆,问问您这位朋友,逛过没有楼梯的博物馆么?

不过我想如果一个人对这些都没兴趣的话,基本也可以不要和他做朋友啦!(开玩笑,我自己的好朋友就不是博物馆爱好者,进去十分钟就角落坐着去了……)


Q:美国博物馆票价如何?收费的多还是免费的多?


沈辛成:美国博物馆基本都是要收费的,告诉你“西方博物馆都免票所以我们也要免票”那都是放屁,至少美国的都是要收费的。一般规模比较可观的博物馆门票都在25美元上下,略小的是18美元,一丢丢大的一般个位数就可以搞定了。当然美国因为各州收入水平差距很大,所以门票价格也因州而异,西雅图和旧金山这样的地方门票就比较贵,纽约的话就各个档次的都有。一般要在纽约逛的比较彻底的话,准备好150美元基本够了。




亲子博物馆一日游


Q:带小孩去纽约,有什么推荐的路线?


沈辛成:孩子的话,有三个地方建议去。一个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蓝鲸、大树懒化石、各种动物标本,总之是一个小孩尖叫声不绝于耳的地方。

另一处是,数学博物馆,这个就比较冷门了,名义上是一个以数学为主题的博物馆,其实走进去连数字都看不到……都是根据数学原理设计的游戏,实体的影像的都有,博物馆不大,但是设计很有新意,不说教(有点太不说教了……)。

第三处是纽约历史学会,地下一层有一个规模中等的面向孩童的历史陈列,主题会变,但是一以贯之的思路是让小孩在参与式的过程中学习到历史知识,陈列内容设计还是很用心的,不过当然也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


Q:你好,请问西雅图有适合小学生参观的博物馆吗?孩子对恐龙这些比较有兴趣。谢谢


沈辛成:巧了呢,我刚从西雅图回上海,哈哈。西雅图的博物馆因为比较不偏历史,所以都挺适合小孩子的。首推飞行博物馆Museum of Flight,非常大的一个博物馆,四块展区,各式各样的飞机,战斗机有,民用的也有,比较有特色的是二战期间的B52轰炸机,见证了中美建交的总统座机空军一号,协和式客机等等,也有专门讲述一战二战的展区,对大人也不会无聊。

其次推荐波音工厂,这个和第一个有重合,但是会带您深入波音公司的飞机库,直击飞机装配现场(不允许拍照),小孩肯定会喜欢,因为一切都看上去很大很高级的样子。

西雅图市中心太空针附近还有一座儿童科技博物馆,那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为孩童打造的,不过我没有去,所以不方便多评价,但是网上评价很高。

至于恐龙的话呢……西雅图还真是不擅长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北端有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叫博科(Burke Museum),有少量恐龙化石,但是那个陈列做的还是可以的,中等偏上吧,和纽约芝加哥的几个自然历史大馆不能比。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到您。




博物馆能赚钱吗?


Q:一个跑偏的提问,博物馆能赚钱么?


沈辛成:我很不跑偏的回答您:不能。所以博物馆都是四处要钱的,差别在于要谁的钱。我们的博物馆基本是国家给钱,美国的纽约的就来源多很多。大都会博物馆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是“您看着给”的门票策略,到今年也已经不行了,因为你一说看着给,他就直接不给了……捐赠是主要的财源,纽约的这些博物馆,并不是所有的都从国家这里拿钱的,国家即便给,也不可能够,所以他们还要去找金主讨钱,办酒会,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150美元一晚的博物馆奇妙夜)来赚点钱,还要停车场收费高一点赚点游客的钱。

我觉得,中国需要梳理一下钱和公共服务的关系,目前的思路总觉得这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上博开始收六千多块的教育活动的钱,就被人批评,觉得这是有违服务社会服务全民的精神的。我觉得这非但不是坏事,还可以是好事,因为这么一来就会有舆论压力,要求上博把自己的钱流梳理清楚,这笔钱赚了用到哪里去了,有没有用去改善博物馆其他方面的服务和陈列上,这样一来它财政透明一些,服务改善一些,难道不是更开放更对广大民众负责了么。

当然,我们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思路里呆久了,这个观念转型会很慢,但我觉得要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员工要有起码的尊重,知道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还在认真工作,有些人还觉得要他掏个五块钱的门票都冤枉他了都浪费他纳税人的钱了,我觉得凡事只以民意的底线为标准,而不以职业精神为标准,那都是在为这项事业写遗书。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您。




博物馆学的未来如何?


Q:我一直很喜欢博物馆,马上高考了,希望能考上北大学博物馆学。想知道以后的职业会是怎样的?谢谢。


沈辛成好问题。首先,请先问一下自己两个问题:你对博物馆学的期望是什么样的?你对在博物馆工作的期望是什么样的?我先回答一下第二个,在博物馆工作总体来说是比较平淡的,收入也不高,所以如果是求安稳来说,是不错的,当然假如您就是特别喜欢文物,特别喜欢历史,那么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本身就会比其他工作有趣,那当然也很好。但是如果想要有很多开脑洞的机会,根据我国博物馆目前的运行方式,恐怕只有很少数几个博物馆会有这样的职位,民营类的企业类的居多。

于是,这就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当你说想学博物馆学,你其实是想学什么呢?如果您喜欢研究文物,那建议学习考古学;如果您喜欢研究历史,然后策展,那么建议学习历史学;如果您喜欢研究人类生活,然后策展,那么建议学习人类学。

所谓“博物馆学”Museum Studies,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严格的学科,那样的画地为牢反而不利于我们做好博物馆工作,反而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整体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成为地面上的执行者,而不是大脑性质的指挥官。

因此,我对您的建议是,学一个一级文科专业,然后跨足到博物馆实践中来,把你的知识和体悟带过来,丰富现在较为僵化的博物馆套路,而不是一早就先定好了要去博物馆工作学博物馆学,那样你只会被套路……我自己就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博物馆学系毕业的,如果找如意的工作那么容易,那我在问吧的“头衔”就不会是“非业余”博物馆爱好者了……当然,最终还是要看个人个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5月20日海上博雅讲坛现场签售,同日登陆各大书店。

如果您这个周末恰好在上海,我们可以福州路上海古籍书店见。




本期编辑:杜薇



澎湃问吧

澎湃新闻问答社区

id:pengpaiwenba




欢迎戳阅读原文↓↓来澎湃问吧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