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共369套,套一/二户型!成都两地保租房开始 ...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升温!直冲15℃!但成都天气又将迎转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杂志社

重庆市邮电小区:那抹邮政绿带给我幸福

建筑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4-07-28 17:00

正文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邮电主题社区博物馆







在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有两处闻名遐迩的社区博物馆。一处是永川石油人博物馆,一处是邮电博物馆。远远望去,两者都有着鲜明的行业印记。

前者主打红色激情。小区门口,高耸着后工业时代艺术装置,大大的时钟转盘,悬挂着鲜红的“1956”,还不忘插着飘舞的红旗。蔽日浓荫下,这样的色彩感,让人立马想到文创街区、工业旅游。

相对而言,位于邮电局家属院里的邮电博物馆,就更具生活气息和亲和力了。

在胜利路街道广场街的某个岔道口,远远就能看到一栋颇具年代感的标志性建筑——邮电大楼。旁边往里走,是风格迥异的社区大院。长长的巷道,右边墙体设计成一面巨长的展示墙,镶置着数十个“邮”字,篆隶草楷行各体皆有。闸道处,还左右站立着两大“绿将军”——粗壮的邮筒上,赫然印着中国邮政LOGO。旁边的物管用房,更是刷得绿油油的。

通过闸道,车辆可径直驶入小区。小区里住着永川早年邮电系统的职工,多达两三百户。据说,不少老邮电人,早已弃旧入新,享受了乔迁之喜,当这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有些家庭又平添思乡之情,重新住了回来。

进入小区,展厅在一棵大树旁。拾阶而入,只见小展厅,记录了大历史。主展墙上,“烽火相传—驿马急传—谍报频传—芯火相传—永传民生”五个篇章,简明讲述中国邮电发展史,传承了“烽火传家训”“使命必达”的邮电文化精神。其间还展陈着早年的一些通讯工具。侧墙上,“永传民声:永川区的邮电发展”,精确地记录了永川邮电大事。尽管入住居民早已不再是清一色的邮电系统老员工,但无论是谁,置身此地,都会产生某种共情。

走出展厅,旁边的邮电小区党群服务站,看上去也是绿油油的。里面安放着座椅,墙上的信息,不时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温暖的家园,有着温情的社区服务。

那自然的绿,和邮政绿,融在一起,就像四月的和风,无处不在。

原文见《城乡建设》2024年第11期69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