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重庆全面解除住房限售 ·  15 小时前  
刘润  ·  刘润:陪你逛逛胖东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冠状病毒与蝙蝠不可不说的事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0-01-23 13:01

正文

2020年的春节,跟往年都不太一样。

春节本是中国人团聚的日子,往年大家都是呼朋唤友,哪人多往哪里凑。而2020年的春节,大家都尽量窝在家里,万不得已出去,都要带上口罩。

因为一种源自武汉的传染性肺炎,正在中国大地上扩散。引发这种肺炎的元凶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冠状病毒。


据说,武汉冠状病毒的源头是野生蝙蝠,2003年非典SARS病毒的源头也是蝙蝠。因为蝙蝠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迁徙,跨越地理上、物理上的障碍,所以它能够更广泛地传播病毒。蝙蝠的寿命又比较长,存活久,这让它们有更多机会把自身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

那么,是不是要扑杀蝙蝠,以消除后患呢?我们就不说蝙蝠分布广泛,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扑杀蝙蝠不仅在操作上不可行,人类也无法承担由此带来的生态系统连锁反应。

单说冠状病毒与蝙蝠之间的关系,它不仅仅是让人类致病那么简单,也可能隐藏着攻克长寿和癌症难题的关键钥匙!




《华为崛起》讲述了华为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从最简单的零件组装起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一步步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一家国际化ICT巨头。华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打造以华为ICT技术为核心的“联合舰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任正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毛泽东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商业实践中优秀的部分,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特色之路。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家族各个来头不小,2002年至2003年冬春之交的非典SARS疫情、2012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症状病毒)(几乎50%的致死率)、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广东清远4个猪场接连暴发仔猪致死性疾病,最终导致2.4万多头仔猪死亡的元凶,也是一种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象如同日冕般外围的冠状,因此被称为 冠状病毒 (Coronaviridae)



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envelope)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约80~120nm,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

冠状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这就是为什么2003年非典到了夏天就自然消失的原因,而今年的武汉肺炎也爆发于冬天。

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冠状病毒的高变异性

冠状病毒难以治疗和预防,是由该病毒自身特点决定的。

冠状病毒的RNA结构与真核细胞担任转录功能的信使RNA(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

由于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败。

冠状病毒的高变异性,是RNA病毒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其高变异性,虽然武汉肺炎目前致死率貌似不高,但是在人传人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变异为更高致死率、更高传播率的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担心出现“毒王”级超级传播者,就是出自这一原因。



冠状病毒的这一特点,也隐藏着生物进化史的一段陈年往事。

RNA病毒的进化往事

距今约40亿年的地球, 仍然象一个巨大的岩浆球,火山爆发频繁,表面覆盖着熔化的岩浆海洋。随着聚合在内部的水气受热上升,在高空冷却,覆雨翻云。这场大雨连续不断地下了足有几百万年,落在地面的雨水汇集成了原始海洋。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在《岳阳楼记》里写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欧阳修老兄,你经历的雨算啥,咱这里都下了几百万年了。
圣经中描述的熔岩地狱,跟早期的地球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其中夹杂着无数次的闪电,岩石中的氮氢等元素被不断的催化,逐渐形成了氨基这种生命所必须的有机分子。随着不间断的雨水的侵入,地表渐渐地冷却,氨基酸等大分子形成,原始大气圈和海洋随之诞生。
原始的大气圈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还有对人类来说致命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什么的,地球也被厚厚的云层封锁着,地球的天空是橘红色的,海洋的温度大于150 摄氏度。在这沸腾的海洋里,孕育生命的各种元素在不断积累。
至此,可以认为地球这个生命实验室各种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下面就开始做生物起源实验了。在高温的原始海洋中,碳基分子不断打碎、重组,逐渐形成了三大长链分子家族:
核糖核酸(RNA,RibonucleicAcid):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胸腺嘧啶T。
脱氧核糖核酸(DNA,deoxyribonucleic acid):也是长链状分子,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成分为: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含氮碱基)组成。
蛋白质: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分子。

不是学生物化学的小伙伴们,你们看到上面的内容一定肯定很头疼吧。不过并不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只要记得:RNA和DNA是一根单链条或者双股链条;就跟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链条一样,DNA或RNA链条就是有很多环(或称片段,又称基因),容易被打断,也容易接长;蛋白质其实也可以看作链条,只不过是弯弯曲曲一坨,就像一团乱麻。
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对于其他分子,他们都很长,上面的片段几乎可以任意排列。如果将单位片段用数字编码0、1代表,就是说,这是三种几乎可以存储任意编码的的寄存器。
这三大分子家族,将作为生命这种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
在现存的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体中,DNA都是以双螺旋结构存在的,而RNA主要以单链形式存在。DNA在我们人体里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器。RNA是译码器,将遗传信息译码为蛋白质的编码,以便合成各种蛋白质。
3D打印机与人体的真核细胞原理完全相同:存储器里面存储了要打印的模型的数字化信息;通过译码把该信息传递给 打印单元,打印单元根据收到的信息,打印出模型。
因此也可以说,细胞就是生物界的纳米级 “3D打印机”:存储器就是细胞核里面的DNA,译码器就是信使RNA,或称mRNA,打印单元就是核糖体,在这里由转录RNA(或称tRNA)根据mRNA携带的信息“打印”出蛋白质。
正如3D打印机工作需要能源驱动一样,细胞要正常工作,同样少不了能源,细胞中的能源单位就是大名鼎鼎的 线粒体,它们就像燃料电池,而糖类就是燃料,在将糖类氧化成小分子的过程中获取并提供能源。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

由于生理机制的原因,男性比女性对蛋白质的需求更高。顺便提醒各位男士们,千万不要营养跟不上啊!

在约40亿年前,几乎同时,在原始海洋中,以上三种物质都形成了原始生命。(在以亿年记的年代,相差个几百万年都算同时)。
以我们今天熟悉的名字来说,这三种原始生命分别是DNA拟病毒、RNA拟病毒和朊病毒。
今天我们常见的病毒主要由内部的DNA或RNA和外部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膜组成。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拟病毒们呢,比20纳米还要小,而且外面没有蛋白质膜包裹,DNA或RNA处于裸奔状态。
朊病毒曾经有一阵名气很大,大名鼎鼎的疯牛病就是朊病毒造成的。现存的朊病毒主要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其实在电子显微镜中,这些原始生命看上去和普通的DNA、RNA、蛋白质分子没什么区别。唯一有区别的是:它们会自我复制!
这些原始的拟病毒的复制机制很简单,以RNA拟病毒为例,它接触了周围的普通RNA,通过碱基的配对机制,把该普通RNA组装成了跟自己一样的RNA拟病毒。
听起来很像生化危机里面的情节,丧尸咬了正常人一口,正常人也就变成了丧尸,继续去感染其他人。
原始海洋中充满了各种DNA、RNA以及蛋白质分子,因此这些原始的生命种子快速地就把原始海洋变成了丧尸的乐园。

哦,不,是生命的海洋。
从通信的角度看,此时的拟病毒信息复制完全没有纠错机制,因此复制中难免出现出错,导致变异速度非常快,几代以后与原来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这种变异机制也是驱动生命演化的重要动力。
原始海洋中的 DNA、RNA以及蛋白质原料逐渐相对紧缺,怎么办???
同类相残的战争全面爆发。

相杀到共生

事实上,在原始海洋中的拟病毒还在欢快地批量复制的同时,战争就同步进行了。
同类RNA拟病毒或朊病毒碰到一起,没商量,不是我感染你,就是你感染我;或者,两者之间的基因片段交换,组合,变成了新的RNA拟病毒或朊病毒。
DNA这种物质很有特点,两个DNA单链分子相互靠近后,很容易形成双链螺旋结构,更加稳定,在复制时也具有一定的纠错机制(当然,复制过程中仍然会出错,只是相对于RNA这种无纠错机制的情况,出错几率大大降低了),因此这种双螺旋的DNA拟病毒两两组合,并肩作战,取得了DNA拟病毒同类战争的压倒优势,很快DNA拟病毒都变成双螺旋结构了。
果然印证了那句话:好兄弟,一辈子!
哦,不是,是双拳难敌四手啊!
由于拟病毒分子们非常脆弱,在相互感染的过程中,片段丢失、增加、交换、甚至不同拟病毒分子接合都是普遍发生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在分子生物科学家的实验室里也经常发生,不过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听起来有点难懂把?不过有个名字你们一定很熟悉:转基因。

转基因,说白了,就是生物这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代码的片段被直接修改,例如,增加新的片段,修改或删除部分片段。
40亿年前的原始海洋,就是一个转基因培养实验室,无数“转基因生物”在其中孕育,看谁会最后胜出,生存下来并继续演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生物都是转基因原始祖先的后代。
只不过后来随着演化的进行,生物结构日趋复杂,遗传物质被越来越严密地保护起来,直接的基因交换、修改或删除越来越难以发生,直到不可能在自然界中实现。人类现在只能借助一些人工手段实现代码修改。

换句话说,转基因这事没什么新鲜的,38亿年前就开始了!!

同类拟病毒相杀,如果RNA拟病毒和朊病毒碰到一起呢?
它们形成了一种分工合作的共生关系!
首先,它们是不同类型的分子,彼此没有相互感染的可能;
RNA复制能力很强,但是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分解断裂,也容易被别的RNA拟病毒感染;说白了,RNA就是个攻;

而朊病毒复制能力较弱,但是身体比较强韧,是当肉盾的好材料,嗯,就是个小受; 回忆一下蛋白质的结构,一团乱麻嘛。乱麻的特点就是剪不断,理还乱,当作篱笆墙最合适不过了。
你的短处正好是我的长处啊!!
既然大家可以彼此解决生理问题(生物原理问题,简称生理问题),于是就干柴烈火般地苟合在一起了。(不要想歪哦!)
它们结合后,RNA病毒诞生了,它和RNA拟病毒的区别是:RNA在中间,外面包了一层蛋白质膜作为防御圈,其他RNA病毒想要进攻,首先要击破这个防御圈。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外貌(渲染图)
RNA喜极而泣:终于不用再裸奔了!!在群贼环伺的环境中,穿件衣服果然安全多了!
能攻能受(哦不,是能攻善守),竞争力指数立马翻倍。
按照同样的逻辑,DNA拟病毒也升级成了DNA病毒。
这次共生,也拉开了生物演化史上一系列共生的序幕。
“共生”这个词,在我们人类社会,有个不一样的名字:合伙人制度。
新的生命演化战争将在新的主角之间展开!!
它们分别是
RNA病毒,RNA以单链形式存在;
DNA病毒,DNA以双链形式存在。

冠状病毒就是一种RNA病毒, 其他一些著名的高致病病毒,例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埃博拉病毒(EBV),西班牙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生化危机》中的T病毒均为RNA病毒。

DNA病毒的个性通常比较温和,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特定生物(个别例外),常常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仅少部分会引起病状。
传代细胞系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肿瘤听说过没?癌细胞就是一种典型的传代细胞系。身体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变异(其实就是遗传信息出错了,DNA病毒感染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了一个寄生的独立生命体,这就是癌肿瘤。

癌细胞具有成长飞快,并且无限分裂的特性,生长过程中必然侵占周围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抢夺人体生存所需营养,这样恶化下去,人就挂了……
癌细胞的扩散示意图

癌症通常是不传染的,具有遗传性。但是,有一些特定癌症是DNA病毒感染造成的,这些癌症是会传染的哦!

例如,宫颈癌患者99%以上都携带有HPV病毒,即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生。HPV病毒通过性行为感染男性后,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HPV病毒却会传染给该男性的下一个女性伴侣,诱发宫颈癌。

现在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DNA病毒:平时是人畜无害小白兔,一旦发作起来就是丧心病狂大恶魔。

我们每个人的细胞中,都存在不少共生的DNA病毒;甚至,我们细胞里的一些DNA片段,就来自于某种DNA病毒。

DNA病毒不容易致病的原因在于,DNA的双螺旋特性,更专注于自身复制,去感染(改变)宿主自身遗传物质的能力比较低,显得比较内向(当然上章我们提到,DNA病毒喜欢要么不玩,要搞就搞把大的);RNA病毒则更为外向,倾向于感染宿主,将对方体内的遗传信息变成自己的复制品。

病毒是如何感染宿主的?

我们知道,现存的常见病毒主要的感染对象是细胞。
而原始海洋中这些原始病毒们呢,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细胞,那就只能是病毒之间相互感染了!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听起来好像有点难懂,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回忆一下《加勒比海盗》中的场景(什么,你没看过?你的业余生活得有多无聊):

病毒之间的战争就跟丧尸海盗船(一船的海盗都是丧尸)之间火并差不多:

首先,发现敌舰,靠上去去接舷准备战斗(吸附);
丧尸海盗们(病毒的遗传物质)跳上敌舰(侵入);
咬人,把对方变成跟自己一样的丧尸海盗(增殖);
把敌舰改造成跟自己一样的海盗船(装配);
两船分开,变成了两艘海盗船,分别搜寻新的目标(裂解)。
根据设定,丧尸就是人类和某种RNA病毒的共生体。前面我们已经提到,DNA病毒和RNA病毒本身就是一种共生体,而生物演化过程也可以看做形成各种各样的共生体的过程。而我们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多种“生物单位”的共生体。这里称生物单位,因为通常意义上我们不把它们当作独立的生物。例如,癌细胞就是一种变异疯狂的“生物单位”。当然,人类身体里特别是肠道里还有数以亿计的菌群,它们和我们人类也是共生关系。

如果RNA病毒可以侵入细胞核,修改DNA的遗传信息,那这种共生体演化成了一种新的物种,产生什么特异的习性(比如喜欢吃生肉)就不足为奇。当然,如果像生化危机中的普通丧尸那样,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新陈代谢机制,因此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共生体,等身上的肉啊、内脏啊,噼里啪啦地烂完了,也就系统崩溃了。



在电影《我是传奇》中,感染未知病毒后幸存的人类(就是形成稳定共生体了)也变成了一种新的物种:夜魔。



原始海洋成了病毒之间无休无止的修罗杀场,历经无数岁月(时间以亿年记)。
对于病毒来说,生存才是王道!只有生存下来,遗传信息才能传递下去,才有继续演化的可能。
活着,才有希望!

这一点,日本战国时代的最后赢家——江湖人称“老乌龟”的德川家康最有发言权。没别的,老子就是活的时间长,把对手都耗死了,天下(日本全境)就是我的了,哈哈!!


从感染再到共生

对于病毒们来说,应该如何增加生存几率呢?
玩过RPG游戏的人都知道,在混战中提高生存能力的途径无非是两种,要么加防御,要么加血槽。游戏中处处蕴含哲理啊 所以说, 适当地玩玩游戏,有益无害。 不过,玩游戏 获得益处的前提是:善于思考。 不善于思考,连在课堂里学习都没啥大收获,别说干别的了。

DNA双螺旋具有纠错机制,在链条较长时也不易出错,容易形成很长的链条。因此DNA病毒的优势路线是越变越大,DNA中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从而达到了加血槽的目的。
换句话说,DNA病毒的生存策略是:把自己变成肉厚的胖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