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
凯迪社区唯一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阿拉伯婆婆纳开花了,你有没有看到 ·  2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山城宝岛“年”在一起 台湾“年味”来了 ·  21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山城宝岛“年”在一起 台湾“年味”来了 ·  21 小时前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5 天前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

专挑爱美女性下手!这个行业暴利堪比茅台,今晚会上315黑榜?

凯迪网  · 公众号  ·  · 2021-03-15 19:02

正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现实中,“天生丽质”这类词往往只属于极少数幸运儿,大多数普通人都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于是”颜值经济“概念迅速走火。
不信,你回想下,舍得砸钱投广告的,除了p2p公司以外,就属医美整形了,地铁、公交、每天上网浏览的各大平台,几乎都能看到这类公司的身影,并且它们的广告文案都非常具有煽动性,让你看完恨不得立即成为他们的客户。
如此不计成本的砸钱,这归功于行业暴利,有调查显示,医美行业平均毛利率高达90%,堪比茅台,太可怕了!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段子: 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向小孩推销课外兴趣班,向女人推销医美,总有一款收割方式适合你。
在315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今天我重点扒一扒医美行业的乱象。一是,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二是,呼吁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整治,净化行业经营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01 医美广告真假难辨、无孔不入
“广告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知道真假。”一位女士接过话茬。
今年32岁的陈女士是“资深”医美消费者。她告诉记者,除了公开场合的医美广告,手机APP推送的整形信息,也多是平台、机构精心包装设计的软文。
陈女士说,她第一次整形就是下载了一款医美APP,一点开APP立即就弹出针对用户的标签,包括年龄阶段、身高体重、脸型、单双眼皮等。“我原来是单眼皮,看到APP里公布的不少割双眼皮成功的案例,就心动了。试着联系了客服,两天后,我花了几千元割了双眼皮。”
此后,该APP又不断推出“如果不是做了这个鼻子,你还能这么完美吗?”等一系列极具煽动性的文章。
“看多了平台里的整容案例,感觉审美都发生了偏差,对自己越看越不顺眼。”陈女士坦言,在这些广告“轰炸”下,她先后做了丰唇、垫鼻、磨骨等手术,两年的时间,花了近30万元。
重庆一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为了营造“全民整容”的氛围和“爱美无错”的观念,各类医美APP编造了大量“整容改变命运”的凡人故事,有时候还“碰瓷儿”明星来蹭热度。
据天眼查近期发布的《颜值升级避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超3600家医美相关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其中,超6200条行政处罚中,近2000条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内容。
02 “三非”乱象存安全隐患
除了虚假广告,困扰医美行业的致命问题当属“三非”乱象: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
正是这“三非”乱象,造成了医美行业纠纷不断,更让“微整形”变成了“危整形”。
今年29岁的李丽(化名)是重庆一家企业的公关经理。她表示,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业务能力,出众的外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李丽成了重庆某医美机构的常客。她不但开了眼角,还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打一次水光针和瘦脸针。
“刚开始,我确实变美了,可后遗症也逐渐凸显出来。”李丽表示,由于多次使用注射类产品,她的生理周期变得紊乱,还经常腹泻。“我不懂专业的医疗知识,也无从考证使用的产品是否合格,为了身体不出大事,只能放弃使用注射类产品。”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假货和水货。这些假货和水货未经过食药监部门的审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伴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升温,社会上的私人医美工作室不断涌现,其中不少是没有资质的“小作坊”。重庆一医美机构的负责人透露,一些小型的医美机构,很少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美医师。医美行业巨大的缺口,使不少非法执业的“医师”“护士”只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上岗给消费者打针。
“这样的工作室几乎不做宣传,其客户多是通过熟人介绍。只要不出事故,没人举报,他们就一直‘坚挺’下去。”该负责人说。
03 收费混乱:成本500余元,售价超过3000元
一些不正规的医美机构收费混乱、缺乏标准,“渠道费”等更是屡禁不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