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胡同·第432辑
钓鱼 in 北京
我知道我的读者里面,80后、70后应该是大多数。
嗯……您觉得自己老了吗?
对吧,客观现实嘛。今天咱们说一件老来乐事:钓鱼。
哎呀,老都老了,甭说什么忙不过来。
清河与毛纺路交叉点往西的钓鱼地点。那位先生站的位置,就是一个专门为钓鱼铺设的点位。停车方便,距离钓鱼地点不过二三十米。
不久前北京公布了一批推荐的钓鱼地点。当然啦,都是政府近期修缮的,也全都是免费开放的。我就走访了其中的一部分,结果让我有点儿意外。
意外的好。
简单一张表格,从新闻网站扒来的,各位可以看看离家远近。
我很看重的是,南护城河,也在这张表格里了。我一直生长在右安门,说起在护城河钓鱼,就能想起一段故事。
这是现在的南护城河。听说是南水北调有个出口在附近,所以水看上去特别干净。
那大概是在1988年,一个下午,我随着一位小伙伴以及他的长辈去护城河边钓鱼。那个年代的护城河,几乎每天都泛着臭味,水并不干净。
但我也知道里面确实有鱼。这是因为常常看见傍晚有“扳罾”的人,坐在河边拉起那张大网。极偶尔,会看到里面有一两条一乍长的小鱼。
臭河旁边还没有水泥河堤,都是黑色的淤泥。那位叔叔蹲在一块石头上,发小站在一个筐盖子上。那个时候北京卖菜的三轮车上常见藤编大筐,就是那种大筐的盖子。只要一挪脚,就能踩进淤泥里。
就这样钓了大约……一两分钟?那位发小,当时也不过是五六岁的孩子,蹲不住了,想要起身走近看看河里的鱼漂。他看准一块石头打算踩上去,结果脚下一滑——
他一只脚踩在了淤泥里,接着他本能地在另一只脚上用力,大筐盖子应声而碎。他的两只脚都到了淤泥里,无论怎么用力,越陷越深。几秒钟之内,淤泥几乎没了他的膝盖。
他的叔叔赶紧走过来,把他从淤泥里拔了出来。小伙伴已吓得面如土色。
这次钓鱼就这样结束了。当然啦,没有任何收获。
我的六个孩子在检阅我的劳动成果。
上学之后,我住在永定门外革新里的姥姥家。孩子们玩什么似乎都是突然流行起来,比如拍洋画,打游戏机,或是跟着小姑娘们跳皮筋。
不知为啥,那年夏天突然流行钓鱼。护城河还是挺臭,但架不住陶然亭离家近啊。街坊的小伙伴不知从哪学来了这个手艺,很快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一根鱼线上面栓一个六角螺帽,再栓个鱼钩。鱼食肯定是香油拌面,掺上一点儿白酒。晚上我们愉快地出发了,妈妈也在后面跟着。
由于螺帽的坠儿很沉,鱼线扔进水里之后拉直,拉着鱼线的手很容易感受到鱼儿吃食的跳动。但那个晚上,另外两个小伙伴钓上鱼来的时候,我狗屁都没钓到。
妈妈说,你可真够笨的。她坐在那里,没五分钟,就钓上来一条小鱼。
潮白河,河南村闸往东的钓鱼地点。新修了土坝,把河道围出来两个小水库,土坝一圈都可以坐钓鱼的人。路边有停车场,很方便。
印象中的小河与钓鱼,并不是这个样子。我至今能想起大约三篇与之有关的语文课文。
其一,名字忘了,大概里面有句话,是一条金色的鲤鱼随着夕阳的余晖闪耀着被钓出水面。画面非常美好。
其二,《金色的鱼钩》,说长征路上老红军给小红军钓鱼吃。看来钓鱼没有那么难。
其三,大概是《捉鱼》,在乡下的小河拦河筑小土坝,然后往外舀水,直到没了水,一条条大鱼直接用手捉。丰收感满满。
那个夏天我就始终在这件事情上纠结着。在陶然亭北边、太平街北口、中央芭蕾舞团门前,有一个“芭蕾文体商行”,那是我唯一知道的一处卖渔具的地点。我和哥哥买了鱼线鱼钩鱼漂铅坠。
去陶然亭公园钓鱼,除了带这些东西,还要带一根锯条。公园里有竹林,先去锯一根鱼竿。今天钓完鱼,这根鱼竿藏好了,明天接着用。
运气好的时候,我和哥哥一下午也能钓十来条小鱼。若是没有鱼竿,把鱼线绑在易拉罐上,甩出鱼钩的时候,易拉罐便如同线轴。鱼食也从香油拌面升级成了火腿肠。
西三环外的南长河,麦钟桥往东。路边插空停车。
这种玩法,鱼线不过是三五米长;但是我们买鱼线,几毛钱就能买到33米。可惜手笨,取出几米长的鱼线之后,剩下的就都乱成一团了。那一夏天不知糟践了多少鱼线。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钓鱼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水面是有波浪的,然而鱼漂是相对静止的,看着波浪,判断鱼漂的动向,动中取静,几分钟之后大脑会进入一个奇怪的状态,我也说不清那是什么感觉,是一种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感觉。
后来忙功课,很多年没再钓过鱼。其间我去过爸爸单位的养鱼池,鱼钩下水三秒钟之内拉起了必有一斤重的大鱼。但是,毫无乐趣。钓断了两根鱼竿,一条鱼没拉上来。
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带着几个同学来过陶然亭公园,用过去那套方法,刚刚坐定不过一两分钟,就钓上来一条小鱼。这条鱼还没来得及放进袋子,管理员就来了,只好作罢。
为什么不去护城河钓鱼呢?其一也有人巡逻,不让钓;其二护城河的水还是脏,虽然没有那么臭,但还是能看到上面漂着黑色的如同泡沫一样的东西。
直到几年以前,我记得当时有个新闻,说北京不再禁止河边钓鱼了。我常常和媳妇说起想去河边钓鱼,只是没时间。其实我家里一直备着两根鱼竿,直到重新装修房子才扔掉,一次都没用过。
直到不久前再次看到新闻,北京竟然公布了一批“推荐”的钓鱼地点。
这天天气特别好,图片上是通州北运河滨河北路边。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此次官方推荐的钓鱼地点。
可能因为真的老了,这次我没啥犹豫,找个街坊兄弟,带我置办了家伙。我开着车,走访了一些钓鱼地点。
鱼还真钓到了。第一次用蚯蚓钓了两个小麦穗鱼,第二次钓了十多个小麦穗,第三次钓到了白条,第四次钓到了大约半斤重的大鲤鱼。
小时候钓鱼,常常勾住自己的衣服或是手指;现在真的老了,这种小错误再也没有出现。
然而也真是老了,我再也没有找到动中取静那种突然忘记一切的感受。
随之而来的有几个问题。
北京的河湖水质改善,大家有目共睹,这是管理部门的功劳。
但这些鱼是哪里来的呢?
前些天恰好和一位研究鱼类的专家聊天,他说,北京现在的水质,其实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无法繁殖,因为水流速度不够,卵无法孵化。只是不排除极个别养殖区可能繁殖。
但放生鱼现在数量巨大,还有野生的鲫鱼。至于白条麦穗当然是没问题的。水务部门不定期投放鱼苗,长大之后自然也可能被钓到。
北运河大光楼下,新建的钓鱼点位。还有救生设备。很多钓鱼地点旁的栏杆上都绑着应急的救生圈。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是这种服务意识真不错。
既然放鱼可以改善水质,那么钓鱼岂不是损坏水质?
不会,简单来说,因为鱼还挺多的。虽然允许钓鱼,但人家没说让用渔网打鱼嘛。
钓上来的鱼能吃吗?
我确实听到有钓鱼人说回家就吃掉,大的可以红烧,小的可以炸。但是,听说现在河道里有不少处理过的中水,因此还是最好别吃。不过,来自相对自然水体的鱼,比如山里小河沟钓上来的鱼,相对安全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