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苏剑、陈阳
要点:
●居民信贷增加,企业信贷下降
●信用收缩,M2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
●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环比少增约300亿元。由于债务违约频发,金融监管加强,企业融资面临困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031亿元,环比少增637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923亿元,环比多增380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
居民信贷增加,企业信贷下降
从数量上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环比少增约300亿元。本月信贷环比小幅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本月地方债发行增加,地方债置换增加导致信贷少增。5月地方债发行约3553亿元,高于4月的3018亿元,5月地方债置换对信贷的抵消额大于4月。随着地方债置换期限的临近,预计6月开始地方政府会加快债券发行进度。其二,5月新增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142亿元,环比减少543亿元。
本月信贷同比多增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收缩了理财产品规模,表内融资需求增加,银行加大了信贷投放。5月非标融资减少了4215亿元,同比少增4504亿元,其中本月新增委托贷款、信贷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570亿元、-904亿元和-1741亿元。
从结构上看,5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923亿元,环比多增380亿元,同比少增403亿元。5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4%,比重高于上月的30%。这说明,虽然一二线城市不断加大限贷限购力度,但在棚改货币化、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带动下,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依然较大。5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220亿元,环比多增479亿元。一方面,受五一假期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受房地产限贷限购政策约束,一些银行开始扩张消费贷业务,居民短期贷款规模上升。
5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031亿元,环比少增637亿元,一方面是受到本月地方债置换增加的影响。另一方面,5月债务违约事件集中爆发,或将引发银行不良贷款额的增加,银行流动性紧张,放贷更为谨慎。5月新增企业短期贷款-585亿元,环比少增1322亿元。企业短期贷款体现了企业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大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票据融资的方式获得短期融资,而本月新增票据融资为1447亿元,环比多增1424亿元,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信用收缩,M2同比增速未变
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5月新增财政存款3862亿元,去年同期新增财政存款5547亿元,去年4 月本应上缴的税款改为5月上缴,拉高了去年5月的财政存款,今年5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1685亿元。此外,由于财政部4月25日下发通知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因此财政支出有所增加,对M2同比有拉升作用。
从信用创造角度看,将地方债置换产生的货币增发效应考虑在内,信贷同比减少1500亿元左右,抑制了M2增速的上升。此外,本月地方债发行约3553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485亿元,也对M2增速有抑制作用。部分非定向地方债发行获得的资金不会马上用于地方融资平台还贷,而是形成企业存款,如果本月地方债发行的少,则本月地方债发行创造的存款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近来信用债违约频发,加之金融监管趋严,债券融资成本不断上升。5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434亿元,从存量角度看,企业债券融资额的减少降低了M2总量。但由于去年同期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488亿元,基数较低,因此可以视为拉升了M2的增速。由于金融监管一直在持续,商业银行利用自营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规模也可能低于去年同期,从而抑制M2增速上升,该因素的影响待本月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公布后可做进一步分析。
6月份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失业率下降至3.8%,美联储本周即将召开议息会议,加息概率较大。另外,由于新兴国家债务风险、意大利政局不稳定、全球贸易摩擦反复,美元作为避险货币还将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增加。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