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诠资管
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腾讯等来了“破壁人” ·  18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国家地理Look ... ·  5 天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诠资管

对中国宏观经济主要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诠资管  · 公众号  ·  · 2024-10-09 20:00

正文


来源丨海豚商业研究院
原标题丨人大原校长刘伟:对中国宏观经济主要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教授,对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解读。他从GDP增速、失业率、进出口、消费等方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做出了总体判断,并梳理了几个主要问题。
以下是文字速记:
一、对当下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和看法
从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春天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于今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再到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经济工作态势和宏观政策的研判,总体提法,我认为是一致的,就是总体平稳、回升的态势向好。这样的判断主要根据,这个报告也做了详细论述,从宏观数据来看,支持这个判断,也就是总体平稳、回升的态势,应当说还是比较健康的。为什么这么讲?
第一,GDP增长。 我们GDP是按季度公布的数据,目前官方统计局的数据是到6月份。1-6月份我们增长了5%,总规模超过了61.8万亿人民币。这个报告,预计第三季度还是增长接近5%的样子。按照这个增速,前三季度GDP总额将会超过90万亿。中国GDP的总量有个特点,下半年的规模比上半年大,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再分析。5%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全世界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快,中国在疫情之后经济开始修复,经济增长速度来说恢复比较明显。
第二,失业率指标。 我们是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口径,今年上半年总体在5.1%,到7-8月份这个数据应该会略有提高,报告大概也是这样的估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的问题,大学生7-8月份进入毕业季以后,会对就业统计口径结构性的影响和变化。5.1%左右的数据比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政策目标来说,应该是低于预期的,年初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5.5%,需要新增1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因为现在中国GDP增长一个点,大体提供24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第三,国际收支情况,也就是进出口,这是今年突出的情况。 去年全口径,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是负的(-0.6%),所以进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11%以上,这和2022年、2023年形成了一个对照。从今年上半年以来的数据看,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1-6月份进出口增长情况是在5%以上,总规模超过了29万亿,其中货物贸易增长了6.1%,总规模超过了21万亿,其中大概4000多亿的贸易顺差。去年净出口增速是-0.6%,今年我们改变了这种局面,因此,今年上半年或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当中,进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从消费需求增长来看,上半年增长3.7%,超过了23万亿人民币;投资需求来看,上半年增长3.9%,超过了24万亿人民币。货物进出口上半年增长了6.1%,总额超过了21万亿,三驾马车,需求上,消费对今年5%的经济增长大概贡献了75%左右,可能还要高一点。投资贡献百分之十几,进出口贡献百分之十几,所以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角度来说,和去年比更加均衡,因为去年主要是靠内需,出口是负的。这是出口增长,宏观经济、失业率指标、国际收支均衡等几个角度分析,刚才于泽教授分析的报告,他们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是有数据支持的,是有说服力的。这是对当下经济做的总体判断。
二、结合报告内容,对当下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个梳理
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问题时大体上五句话:

1、有效需求不足。

2、部分产业产能过剩。

3、社会预期偏弱。

4、国民经济一些领域的风险堵点较多。

5、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上升。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概括当下的经济问题,基本上是延续了经济工作会议这五句话。4月30日和7月30日政治局讨论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当下问题时大体上也是这几句话,但略有调整,调整在哪儿? 4月30日关于第二句话,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这句话不提了,提的是企业面临的挑战、风险、困难仍然较多。 因为我们都知道,国际社会攻击我们产能过剩,向国际社会输出产能过剩。所以,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这句话没有了,换成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
还有一个地方的改动,就是外部环境,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当时讲“ 我们面临的国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是用的“进一步”这样的词,政治局会议后来研判之后,根据今年的形势变化,国际国内势态演进,把“进一步”三个字去掉了,改为“明显”,“我们面临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环境明显上升”。我理解这个不确定性严重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这是我看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等几次会议的研判对我们存在的问题的大体概括。
我理解这个概括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现在存在着需求侧的冲击;2、存在对供给端的冲击;3、外部环境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风险上升。所以, 我们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国际风险叠加,供给需求问题双向冲击。这是威胁我们、影响我们宏观经济运行主要问题的方面。 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正好这份报告为这方面的分析梳理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
需求冲击方面,不管这个提法怎么变,我们今年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第一句话都叫有效需求不足。从报告数据来看,刚才世锦主任还特别跟我强调这个问题,从平减指数看中国GDP的运行已经连续二十几个月,也就是7-8个季度实际增长速度已经连续、持续地高于名义增长速度。这确实是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反映出我们的总需求疲软态势。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稍微深入看一看。首先看消费需求。中国的特点是规模大,因为我们人口多,新增人口也多,即使出生率下降,一年也有900多万左右新生儿。这是个国情。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3万亿,按照汇率换算成美金,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所以,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该说还是不小。
从动态上看,就像报告讲的增长动能上,我理解从需求拉动动能的趋势边际是递减的,去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全年是7.2%,下半年明显下滑。今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报告提供的最新数据,最近两个月降到3.4%,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而去年上半年是8.2%,也就是说和去年同期比大幅下降。 现在看,第三季度比上半年增速还低。 本身中国消费就有个特点,因为中国的春节在年初,所以,中国的消费上半年比下半年要大,没有其他情况,正常消费额也比上半年会有所减少。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就很担心,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消费需求的支持力量能不能稳定得住。 所以,很多人在讨论什么原因?总书记也讲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我想这个原因也很明确,关键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对它的预期。
1-6月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出来了,大概名义增长5.4%,人均2.07万元,比GDP高,GDP上半年增长5%。问题是农村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6.8%;城市慢,城市居民增长4.6%,剔除价格因素是4.5%,城市居民增速低于GDP增速,城市居民1-6月份平均2.7万元,这里还没有说中位数,中国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中位数可能差距更大。这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中长期消费支出部分低于GDP增速,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加在一起基本同步,但农村居民的收入不能完全用于消费,他们的收入首先是用于生产,有大量的生产支出,真正用于消费的比例其实并不大。
所以,中国消费收入关系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关键是要看城市居民,但城市居民长期收入增速低于GDP,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延续了这个趋势。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宏观数据, 中国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是37.2%,发展中国家和我们同样水平的是51.3%,发达国家是58.4%。 为什么我们讲国民经济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生产有堵点,宏观上这个格局就决定了消费和生产难以匹配,微观上收入水平的增长等情况。
为什么会收入水平增长,相对经济增长滞后呢?对大多数居民来说,我认为主要是就业的问题,我们的就业总体指标不错,契合度很高,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但结构是有问题的。我们报告也做了这方面的分析,16-24岁年龄层(不包含在校大学生),我今天早上起来看了一些数据,8月份是18.8%,政策目标是5.5%。应当说超出了3倍以上,所以,这个问题就值得高度关注了。这个年龄区间就业质量如果保证不了,就业率不能有充分的支持,不仅是他们的消费,整个家庭影响面非常大。
另外一个就是投资。从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反周期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体制上、政策上更好地逆向调整,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更好结合起来,投资是个重要手段,从微观到宏观,我们有这样的制度条件。
现在看我们的规模也不小,上半年出来的数据,总规模超过了2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对经济增长还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问题是,边际上它的增长速度也是在下降。今年1-6月份是3.9%,而去年第一季度是5.1%,二季度接近3.8%,去年上半年平均是4%以上,今年上半年投资需求降到了4%以下。看起来,从增长速度来说它也是体现收紧的趋势。
为什么?大家看结构,有几个地方的投资增长都是两位数以上,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去年都在两位数以上,今年1-6月份仍然延续了这种增长趋势,而且比去年更快。去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是10%以上,今年是11%,去年高新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大体上在11%以上,今年上半年12%以上,还在加快。这都是资本密集的,还有过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投资增长速度相当快,大体也是两位数以上。我们在积极地看投资结构改善的结果,是好事情,说明我们结构在升级,技术密度和资本密度在加大。
如果再问个问题,投资主体主要是谁?谁有能力对投资门槛很高的领域进行投资?其实主要是国有经济单位,国有控股公司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7%以上,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8%,比上半年全社会的3.9%,也是明显高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